登陆注册
6509300000023

第23章

苏辙出使辽国回来后不到半年,升为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自元佑初朝廷废除王安石变法而推行了新的政令,到此时已经5年的时间了,人心已初步稳定了下来,但元丰时期的旧党不安分守己,在各地无中生有攻击时政,以异端邪说摇撼在位者。朝中执政大臣吕大防、刘挚以为心腹之患,准备引用一些元丰旧党以清除其怨气,当时叫做“调停”。调停之议一出,大臣们意见不一,高太后也迟疑难决。苏辙强烈反对这种所谓的调停,当面驳斥其非,并上疏提出自己的见解:

臣近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圣意似不以臣言为非者,然天威咫尺,言词迫逮,有所不尽,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未闻以小人在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故臣谓小人虽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无所偏废可也。若遂引之于内,是犹患盗贼之欲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炯牧,无是理也。且君子小人,势如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引退。古语日:“一燕一获,十年尚犹有臭。”盖谓此失……而议者惑于说,乃欲招而纳之,与之共事,谓之“调停”。此辈若返,岂肯但已哉?必将栽害正人,渐复旧事,以快私忿。

宣仁后见了这份奏疏以后,命执政宰相读于帘前。她说:“苏辙怀疑我们君臣是邪恶小人和正人君子兼而用之,他所说的极为有道理。”大臣们都随声应和,“调停”的说法再也没人提起了。

苏辙还就把黄河引人故道失败后的遗留问题,驻守在与西夏交界处的将吏挑起边界冲突、因弊修法、恢复免役法等四项事情上奏皇帝,希望“伏乞宣谕宰执,事有失当,改之勿疑,法或未完,修之无倦,苟民心既得,则异议自消”,但是,“大臣耻过,终莫肯改”。

元佑六年(1091)二月,苏辙被任命为尚书右垂,成为朝中执政的重臣。

此时熙河守将上奏朝廷说:“西夏十万军队在通远一带边境挑掘有争议的崖峻,杀人三日而退。请求趁西夏退兵的机会,急速将堡寨移近边界,抓住有利的时机行动,不需要再讲什么诚信。”当初西夏使者来祝贺哲宗登基后,又紧接着派使者来议地界。朝廷当时答应还给西夏土地,并且许诺每年赐给钱物,但很长时间没有实施。第二年西夏袭击径原,杀掠弓箭手数千人,朝廷容忍了这种行为。元佑四年,西夏使者来议地界,朝廷给了岁赐的财物,没有归还土地,西夏又在边境侵扰生事。熙河将佐范育、种谊无法忍受,违背两国协议侵人西夏地界,修筑了买孤、胜如两座城堡,西夏随即把城堡荡平。范育等人又准备招降西夏将领赵醇忠,并擅自招收了赵的部下千余人。朝廷不允许接收西夏降兵,边界处于骚动不安之中。苏辙曾上疏请求罢免范育、种谊,另换老将守熙河。宣仁太后感到苏辙言之有理,但因许多大臣反对而没有采纳罢免之议。苏辙面奏说:“人君与人臣,事体不同。人臣虽明见是非,而力所不加,须至且止;人君于事,不知则已,知而不能行,则事权去矣。臣今言此,盖欲陛下收揽威柄,以正君臣之分而已。若专听所谓,不以渐制之,及其太甚,必加之罪,不免逐去。事至如此,岂朝廷美事?故臣欲保全大臣,非欲害之也。”现在熙河将吏要求“乘利而往,不须复守诚信”,以报复西夏10万骑兵的侵扰,使大臣们在会议上议论不休。苏辙说:“应当先议论决定用兵还是不用兵。”吕大防说:“如果应当用兵,就不得不用了。”苏辙说:“凡用兵,先论理之曲直。我若不直,兵决不当用……今欲于宁西城于陇诺堡一抹取直,所侵夏地凡百数十里,陇诺祖宗旧疆,岂所谓非所赐城寨耶?此则不直,致寇之大者也。”刘挚说:“不用兵虽然好,但形势发展到必须用兵的时候,就不得不用了。”苏辙奏道:“夏兵十万压在熙河境上,不在其他地方而专在有争议处杀人、掘崖峻,其用意十分明显。这不是西夏的罪过,皆朝廷不直之故。如果熙河守军再敢生事,不守信用,我就要洁责这里的帅臣。”后来,边境士兵屡次深人西夏的领地,挑起边界战事,宣仁后于是听从了苏辙的建议。

苏辙接到了苏轼的来信,信中告诉了其到达京城的时间。苏辙欣喜非常,盼望与哥哥再次团聚的那一天快点到来。然后,苏轼还在赴京途中,就听说,因“党人嫌忌”,“弟辙为台谏所攻,搬出解宇(官舍)待罪。又蒙陛下委曲,照见情况,方获保全”(《杭州召还乞郡状》)。这个事件的发生,使苏轼“不免有远祸全身之意”。

早在去年五月,给事中范祖禹上疏说:“苏轼名重海内,忠义许国,请早赐召还。”后来又在其他数人的请求下,朝廷于正月以吏部尚书召还,苏轼因弟弟苏辙刚任命为尚书右丞,为避嫌而上疏要求取消任命,让他仍然当个地方官。朝廷为此改命苏轼任翰林学士,知制浩,兼侍读。苏辙在《颖滨遗老传》中说:先生召还,本除吏部尚书,而以我的缘故,改翰林学士;这使我很恐惶不安,请求朝廷给我改派别的官职,与兄长一样当个不重要的一般官员。但朝廷没有准许。

三月上旬,苏轼离开杭州,恋恋不舍地写诗道:“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别南北山作三绝句》)他幻想把天竺山栽遍各地,就能常感到身处杭州了。苏轼两次出任杭州,“有德于其人,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一个叫马城的同僚在送别诗《木兰花令》中写道:“欲知遗爱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这虽是马城个人的心声,但也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苏轼的留恋之情。

还在赴京途中的苏轼,于五月十九日写了《杭州召还乞郡状》。这是他第四次请求当地方官的上疏。他在这篇奏状中回顾了乌台诗案的悲惨遭遇及洛党人物四次诬陷打击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公道以相知,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所以“反覆计虑,莫若求去。非不怀恋天地父母之恩,而衰老之余,耻复与群小计较短长曲直,为世间高人长者所笑”。奏状最后要求,“所有今来奏状,乞留中不出,以保全臣子”,希望皇帝、太皇太后“特赐指挥执政检会累奏,只作亲嫌回避,早除一郡”。这篇奏状充分表现了苏轼自知“刚蝙”的性格难以在朝中自处,而对朝廷中勾心斗角、政治攻击十分畏惧的心情。

六月,苏轼带着全家人到达京城,寓居在苏辙所居的东府。东府是中书省、掌文事官员居住的地方,苏轼兄弟自然一同住在这里。朝中执掌权力的人物对苏轼回朝很不高兴,指使洛党政敌贾易制造事端,采用乌台诗案的手法,诬告苏轼在宋神宗逝世时有欣幸之感,根据是苏轼数年前曾在僧寺题诗《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中有“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也欣然”这两句诗。其实这是元丰七年苏轼从黄州量移汝州,途经泅州时住了几天,这时常州友人的信来了,信中告诉他已为他在常州宜兴买下了一户曹姓人家的田地,苏轼当时很高兴,就准备在常州宜兴隐退,“闻好语”本来是指买田一事有了好消息。在苏轼的辩驳下,朝廷派人去调查,因刻在石头上的诗句注有时间,知道“谓公闻讳而喜,乞加深谴”的谏官是妄言,“皆逐之”。这种陷害使苏轼有了畏惧感,无意留在朝廷,以弟嫌为由请求出京当地方官,不久就以龙图阁学士知颖州。

八月,苏轼离京赴颖州任。这年是元佑六年,他进京仅任职两三个月,又被迫离京而去。临行前,他感慨万端,想到“元佑六年”与“嘉佑六年”仅一字之差,中间已相距30年;嘉佑六年他与苏辙参加制科考试住在怀远骚,那时他26岁,苏辙仅23岁;此后他赴凤翔“初从政”,有天晚上秋风秋雨起,孤独中“始有感慨离合之意”;以后宦游四方,兄弟俩常不相聚。“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凄然有此感,盖三十年矣”;这时“复出领汝阴,时予年五十六矣”。于是,写《感旧诗》一首,“留别子由而去”。诗中回忆了以前与苏辙身处两地时的思念之情:“新秋人梧叶,风雨惊洞房。独行残月影,怅焉感初凉。一往三十年,此怀未始忘。”对弟弟在朝中刚正不阿忠心为国表示说:“怜子遇明主,忧患已再尝”。而他自己的心情则是“报国何时毕,我心久已降”,对仕官生涯十分厌倦。

同类推荐
  • 走进大师齐白石

    走进大师齐白石

    本书通过大量的生活照片介绍了大师齐白石的艺术人生。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在他一生的创作中,曾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画作。目前,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北京国际双年展,开设了齐白石特展,给了我们一个领略大师作品魅力的机会。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当然是伟大的。他所创立的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所产生的意义并不在是否真的找到了一种解决宇宙、人生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绝对真理,而在他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真诚的、勇猛的、执著的、永恒的生命,在他付出绝对牺牲的同时他所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具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他是带着利益众生的心愿而步入佛的殿堂的。
  • 王羲之(名人传记丛书)

    王羲之(名人传记丛书)

    一位自幼喜爱书法的宦门子弟,厌弃贵族的争斗,潜心研习书法,最终将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古今行书的始祖。他有着经世治国的才能和卓越的政治见解,是当时东晋王朝的中流砥柱,可留给历史的却只有一个“书圣”的称号。本书讲述了王羲之从宦门子弟到书法大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一生的坎坷际遇,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代“书圣”的另面人生。
  • 华人十大科学家:华罗庚

    华人十大科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 “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华罗庚》由李景文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华罗庚》记述了华罗庚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温州女老板

    温州女老板

    22个人物,22种人生,22段故事,22种精彩。北大教授郑学益、著名企业家南存辉辉、温籍女歌手白雪、知名用家吴玄等倾情推荐……
热门推荐
  • 启源之路

    启源之路

    一场奇妙的旅行;一些人一些故事;一个没有结局的人。PS:练笔练脑洞之作
  • 演绎神话

    演绎神话

    白凡意外穿越到剧本中的神话时代,遇到了另外一个自己,从此开始了他的征程。有了危险怎么办?先看看剧本再说。不灵了呢?再秀一波演技。白凡双目血红,大吼一声:我有剧本可测未来,我有仙剑可断时空,敢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谁人能敌!Ps一个演员的修仙时代!
  • 星海三卷

    星海三卷

    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天地万物,冥冥中自有定数,然而有圣人反阴阳,乱五行,混淆天数。如今大道有感,赐大运于天人……
  • 执灯阴阳人

    执灯阴阳人

    阴时生人,阴时死。阴阳合体人。生亦是生人,死亦是死人。生有生人路,死有死人路。生死不共门,执灯阴阳人。
  • 金乌幽阳

    金乌幽阳

    洪荒传说已去都市红尘今来,神也好妖也罢我只想做个普通人,上天注定我躲避不了命运捉弄,好好做一场不管什么神仙妖怪,仙佛妖魔皆闪避我来也。
  • 六道洛神

    六道洛神

    为了母亲而战,目标只有一个‘报仇’为了父亲而战,目标只有一个‘洛水轮回斗士’为了朋友而战,目标只有一个‘守护’天下没有绝对的正义邪恶,在我的眼里我喜欢的就是正义,而我讨厌的就是邪恶。——洛清云
  • 防弹少年团之花样年华

    防弹少年团之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第一部作品,一定要多多支持啊,谢谢。开头文章顺序可能有点不对,后面就好了。谢谢了!内容应该不会让你们失望的,看到了就看看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谦虚礼让

    谦虚礼让

    张海君主编的《谦虚礼让》按照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我国的传统美德以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传递给青少年。这些故事所展示的人物,既有古代的仁人志士,又有英雄、科学家、文学家、医学家等。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青少年读者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 二战史·瓜分世界

    二战史·瓜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