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9300000018

第18章

苏辙自从元丰三年(1080)五月来黄州与苏轼相聚后,六月离开黄州赴筠州任。路过庐山,虽然知道庐山的景色秀丽而不敢尽情游玩,只留了两日,与长老智迁及其徒惠迁相处十分融洽,在他们的陪伴下粗略游览了一些景致。虽然如此,但“谷中多大石,岌案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茜相纠”的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筠州在今江西南昌一带,有山有水,交通不发达,“四方舟车之所不由”,水中有蛟龙和蛤蜊,山中有虎豹,“其人稼墙渔猎,其利梗、稻、竹、箭、梗、楠、茶、褚。民富而无事”(《筠州圣寿院法堂记》)。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朝廷中的达官贵人绝少在此为官。苏辙到绮州后,见民风淳厚,食物精良,就饱食而安居,忽然觉得这里险远并不是坏事。因为他为贬官,法律规定不得舍去官职而去各处游历,就拿来郡藏图书翻阅,考查这里过去的人物及风俗,最后判断出筠州是他适宜久住的地方。

就在苏辙刚到达筠州的时候,天正下着大雨,引起绮水泛滥,毁坏河南街市,河水漫上北岸,毁坏太守府大门。盐酒税治所的房屋,因靠近江边而水患尤为严重。苏辙到了以后,房屋破败无法居住,向太守请求借部使者的官府居住。太守同情其无处居住,也就同意了。到这年的十二月,才支起倾斜的栋宇,修补坍塌缺漏,在厅堂以东建轩一座,栽种了两株杉树及百十根竹子,作为休息之所,苏辙这时才把家安好了。

苏辙的工作十分繁忙。此时实行市易法,盐酒官买,苏辙尽管对新法执行中的弊端有所了解,曾上书朝廷要求废除某些新法,但此时是待罪之身,只得尽力去干心里很不情愿的事情。“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苏辙到任后,“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他白天坐在市场上卖盐卖酒,收卖猪卖鱼的税,和商贩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为朝廷出力;晚上回家后已筋疲力尽,立即昏睡在床而不知天之将亮;早上又出门去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始终不能在“东轩”饮酒作乐。“每旦暮出人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东轩记》)。

初到筠州的苏辙因“少而多病,壮而多难。行年四十有二,而视听衰耗,志气消竭”(《绮州圣寿院法堂记》),他认识到“夫多病则与学道者宜,多难则与学禅者宜”,恰好筠州“道士比他州为多”,“诸方游谈之僧接迹于其地”,“即与其徒出人相从”,学到了不少佛家、道家的思想。在这段时间里,苏辙学到了瑜伽术,并坚持不断练习。他自幼多病,夏天消化不良,冬天咳嗽气喘,自从习练瑜伽术,“吐故纳新,引挽屈伸,而病以少安”。

由于兄弟情深,苏辙与哥哥苏轼的书信往来频繁,相互交谈工作与生活状况,思想感情变化、文学创作成果。对于“抚我则兄,诲我则师”的兄长学佛、学道后所引起思想上的变化,他不但能及时理解,而且深受其影响,加上自己常与僧人道士结交,所以,继苏轼之后,他也初步形成了“蜀学”“三教合一”的思想,有了任真自适而又观照现实的自由人格。在箔州的几年时间里,是他文学创作上丰收的时期,写了多篇足以传世的文章,其中重要的有《东轩记》、《摘州圣寿院法堂记》、《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答黄庭坚书》、《武昌九曲亭记》、《黄州快哉亭记》等。

《东轩记》是苏辙初到筠州那一年十二月写的。文章先写了东轩的建造,字里行间带着一缕酸楚。议论部分苏辙文思泉涌,先说自己少年时觉得颜回一篮饭、一瓢饮,住在简陋的街巷而不愿出仕为官很奇怪,认为既是不想当官,但就是守关巡夜,也可养活自己而不妨碍学习,没有必要清贫自苦。接着说到筠州后吏事冗杂,才悟出颜回之所以甘心贫贱,“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再接着说人生追求有层次,“未闻大道”时以玉帛子女为乐,求得大道后就变成了精神追求之乐,此种乐“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自己现在“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对文人来说非常痛苦。最后说自己只希望“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这篇《东轩记》文笔曲折而又含蓄,字字平易,但字字酸楚,写出了被贬后的处境及消沉、愤懑的心情。

《筠州圣寿院法堂记》是苏辙来筠州后的第二年六月十七日所作。圣寿院在摘州城东南隅,很近,苏辙一有空闲时间,就去那里游览。此处的僧人名叫省聪,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常滔滔不绝地给苏辙讲解佛学。有个叫吴智纳的当地人,除留下生活费外把其余的钱财都捐给了寺院,“既为僧堂之后室,又为聪治其法堂,皆极壮丽。凡材金漆皆具于智呐”。法堂建成后,省聪“求余为记,余亦喜聪之能以其法助余也,遂为记其略”。这篇园亭记一反常态,很少议论。而前面先写了摘州的风土人情,再写了当地佛教、道教盛行的情况:“至今道士比他州为多”,“高安虽小邦,而五道均在焉。则诸方游谈之僧接迹于其地,至于以禅名精舍者二十有四,此二者,皆他方之所无。”接下来写了佛学对自己身心健康的益处。最后,写了作记的缘由。纵观全文,构思奇巧,行文自然,多姿多彩,把作者超然物外、随遇而安、苦中求乐的思想溶人了记叙之中。

《答黄鲁直书》是在苏辙被贬监州盐酒税,亲朋好友避之,准恐不及,与外界书信很少往来的情况下写的。黄鲁直就是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一,时为江西吉州太和县令,以往二人没有联系。身处逆境中的苏辙忽然接到黄庭坚的问候信,就立即以感激的心情写了这封回信:

辙之不肖,何足以求交于鲁直?然家兄子晗与鲁直往还甚久,辙与鲁直舅氏公择相知不疏,读君之文,诵其诗,愿一见者久矣。性拙且懒,终不能奉咫尺之书,致殷勤于左右,乃使鲁直以书先之,其为愧恨可量也。

自废弃以来,颓然自放,顽鄙愈甚,见者往往嗤笑,而鲁直犹有以取之。观鲁直之书,所以见爱者,与辙之爱鲁直无异也。然则书之先后,不君则我,未足以为恨也。

比闻鲁直吏事之余,独居而蔬食,陶然自得。盖古之君子不用于世,必寄于物以自遣。阮籍以酒,楼康以琴。阮无酒,秘无琴,则其食草木而友康鹿,有不安者炙。独颇氏子饮水吸获,居于陋巷,无假于外,而不改其乐,此孔子所以叹其不可及也。今鲁直目不求色,口不求味,此其中有过人远矣,而犹以问人,何也?闻奋直喜与禅僧语,盖聊以是探其有无耶?

渐寒,比日起居甚安,惟以时自重。

苏轼曾在《答张文潜书》中谓苏辙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是说在平淡中寓真情。这篇二三百字的短文,写得委婉曲折,宛转生情。文一开始“辙之不肖,何足以求交于鲁直”,转而说“愿一见者久矣”,再转而说“使鲁直以书先之”,使自己十分愧恨。第二段写“见者往往嗤笑”,转而说鲁直却在此时来信愿交往,再转到既然彼此敬爱,“然则书之先后,不君则我,未足以为恨也”。末段评价鲁直也用了许多转折,先说鲁直“独居而蔬食,陶然自得”,转而说阮籍、嵇康二人尚需酒琴方乐,再转而把鲁直与古代名士相比,得出结论是“此其中有过人远矣”,与先贤颜回可以相提并论,其后又出人意外地说“闻鲁直喜与禅僧语,盖聊以是探其有无耶”,更进一步称赞了鲁直不断探讨学问的精神。正是这些许许多多的转折,使文章摇曳多姿,真情无限,“有一唱三叹之声”,读起来感人至深。

《武昌九曲亭记》是苏辙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园亭记,为北宋散文中的名篇。九曲亭在武昌西九曲岭,原为三国孙权时的遗迹,苏轼滴黄州时期重建。九曲亭建成后,苏轼邀请弟弟苏辙写文以记其事,苏辙就写了这篇园亭记。文章先写苏轼对武昌西山很喜爱,每当“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就“仗策载酒”与山中二三子同游,“往往留宿于山上”。九曲亭的位置正当登山者必经之处,至此需要休息,而“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忽然有天遇大风雷雨,拔去亭旁一棵大树,空出了一小块地方,“子瞻与客人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文章最后回忆青年时的苏轼对登山览胜的热衷,发出了“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议论;并以吃东西为喻,只要吃饱就行,至于吃下去后都会变成臭腐之物,无法分清哪些是好的食物变的哪些是不好的食物变的,只要无愧于心,又不受外人谴责,而姑且能寄托自己的心意就行。这篇文章叙事生动,写景逼真,议论中肯,起伏跌宕,饶有味趣,全文紧紧围绕“适意为悦”这一主旨,只是结尾处“无愧于中,无责于外”,使人感受到苏辙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发出的悲凉哀叹的心声。苏轼刚到黄州时,苏辙护送嫂子和两个侄儿从南都赶赴黄州与苏轼团聚,兄弟二人曾同登西山,对这里的景致了如指掌。俩人虽善于自我宽慰,实际内心甚不平静,笔端常流露出愤愈之情。苏轼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临江仙·夜归临皋》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等诗句中都表现了这种愤郁不平之情。苏辙在给其兄寄去的诗中也有“官如鸡肋浪奔驰,政如羊毛尚龟勉”的句子,元丰六年七月,朝廷中国子司业米服弹勃苏辙所拟策题三道,乖违经旨,说是其同僚来文所指摘的。苏轼京城熟人多,很快得知消息,恐怕苏辙因此而丢掉官职,立即写了《闻子由为郡僚所裙,恐当去官》一诗,给时任教授并监酒税的弟弟寄去,一方面宽慰,另一方面使其心理上有准备。诗中说“我已无可言,堕甑难追悔。子虽仅自免,鸡肋安足赖!低回畏罪署,龟勉敢言退”,为兄弟二人“宁知事大谬,举步得狼狈”的处境大鸣不平,最后劝慰弟弟“时哉归去来,共抱东坡来”。苏辙于此时写《武昌九曲亭记》,提出“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说法,既是宽慰自己,也是劝慰哥哥,显露出了兄弟二人间殷殷关切之情。

《黄州快哉亭记》也是园亭记中的一篇上乘之作。文章以苏轼名亭为“快哉亭”中的“快哉”二字落笔,描绘了亭上所见:这里的大江“昼则舟揖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这些都是把亭子命名为快哉的原因。另外,这里是曹操、孙权争雄,周瑜、陆逊创立战功的遗址,其遗风遗迹也可以命世人快乐。接下来,苏辙引用了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对话,谈到了地位处境不同、心情亦不同的一般人的忧乐观。从这点出发,提出了“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更旷达的忧乐观:“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用这一观点,同建亭的张梦得、名亭的苏轼以及作园亭记的自己共3位贬官共勉。《黄州快哉亭记》在文字运用上以散为主,骄散相参,读起来既上口又富有音乐感。议论部分融情人理,姿态横生,很有说服力。

在筠州的苏辙,还写了几篇对后世有影响的散文。庐山长老智迁及其徒惠迁新修了僧堂,求文以记其事,苏辙为了表彰师徒二人“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的善举,写了《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他在贬居筠州时结识了吴厚秀才,受其请解释其堂名“浩然”二字的意思,他就以秋季汪洋的大水为喻,说“今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己而因物,不为易勇,不为险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才形成了浩然之势,从而导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夷狄患难而不屈,临乎死生得失而不惧”的无所求、无所图才P培养浩然之气的议论。他最后与吴君在浩然堂上举酒高歌,以行为表现无欲则刚的情操,说明了什么叫“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写下了《吴氏浩然堂记》。这篇文章与以前他在这方面的认识不同,以前他认为游历大山名川、交结当代豪杰,开阔胸襟才能形成浩然之气,而在此却提出了无欲则刚的观点,说明他的思想意识已登上了新的境界。《黄州师中庵记》是悼念苏轼密友任师中的文章。任师中“尝通守齐安(即黄州),去而其人思之不忘”,后来到齐安常游定惠院,因与苏轼友善,人们为他建了师中庵。他死后,人们相与哭于定惠院,“饭僧于亭,而祭师中于庵”。苏辙因为任师中是其父苏洵的友人,因此很早就知道其为人,此时以《黄州师中庵记》来烦扬任师中为吏善治,赞叹他被民众竟深爱到如此程度。与在黄州的苏轼一样,在绮州的苏辙也进人了文学创作大丰收时期,为其散文自成一家奠定了基础。

同类推荐
  •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

    由于1928年以后每张百元美钞上都印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导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形象广为世界各地不少人所熟悉。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 巨人神话:史玉柱

    巨人神话:史玉柱

    本书从史玉柱的个人特性出发,把他出道以来的成功得失与他的性格成长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分析。
  •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精选了林肯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本书所撷选的名人均为人类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并在此基础上不拘一格地节选,无论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艺术等诸领域,都广有涉及。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可能:从不同的人生角度去体会名人,从不同的价值角度去看待名人。本书对名人的表述更为人性化。名人往往被神化,这便隔绝了名人与平凡人之间的共性。
热门推荐
  • 一亿情:老公,勿靠近!

    一亿情:老公,勿靠近!

    一次宴会上,沦落为他的契约情人……一张支票扔到她面前,男人的脸写着三分厌恶,七分鄙视。耻辱,羞愧,很想将支票撕掉。可是不能,父亲还等着她的钱去救他。一亿,买下她青春正茂的五年,也买断了她所有的尊严。他是三大财阀之首龙氏继承人,叱咤商界的天之骄子,万分尊贵,无比高贵。他是万千宠爱的帝国总裁,不费吹灰之力就蛊惑一片极品美女的九少。他是操控她的邪魅修罗。“后悔了吗?”他捏紧她的下巴,细碎的吻落在她脸上。“眼前的一切皆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何来不满,何来不甘。”无尽的纠缠,痛不欲生的情妇之名,挣脱不开的囚笼与屈辱。他和她,没有掺杂一丝一毫的情感。契约结束后,她毫无留恋的逃开了那个噩梦,逃离了那个恶魔。多年后重逢,他狂怒质问她孩子身世。她仓乱逃离,大喊着……我不认识你!“既然如此,那就一直纠缠吧,直到我‘忘记你’为止。”薄唇勾起诡异的笑弧,这一次,他岂能让她再次逃脱……
  •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有时候这份爱却滋生了不满、仇视,甚至伤害。当爱被错误表达时,亲情就会出现错位。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孩子的爸妈。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不缺疼爱、呵护、关心、经济支持,唯独缺少尊重!在这个被汉堡包和可乐充斥的快餐时代,如何让父母的爱不因忙碌搁浅,不因距离隔绝,不因缺乏沟通葬送?每个家长心中都有答案,去睹口不完美。这是一本给家长标准答案的书,通过阅读孩子的心声,推论出爱最 好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孩子的理解,找到一面爱的镜子,折射出沟通该走的路。
  • 教主身软易推倒

    教主身软易推倒

    她曾经是将军府最无用的大小姐,姿色平平。一朝不慎落了水……再醒来时却变成了另一个人。江湖第一大魔教的右护法,容貌出众。然而如今身为右护法的她,每日里不仅要应付江湖人士对她下的各种挑战,还要应付腹黑教主的事事挑剔。她的人生……活得太憋屈了!于是她决定,推倒腹黑教主,称霸天下!
  • 我们只是青春的食物

    我们只是青春的食物

    她们是三个形影不离的好友,约定好了一起结婚,一起生宝宝,甚至要给宝宝顶娃娃亲。性格各异的她们是学校的风云传奇。她们也都有自己的爱人。很幸福的她们以为这就是一辈子……
  • 地府APP

    地府APP

    自从装了地府APP,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天见鬼五次,每次都有新感觉,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如果上天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一定会卸载他,如果要在这个承诺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马上
  • 青春,无处可逃的伤

    青春,无处可逃的伤

    我的回忆里,总是你的捉弄伴随着我的尴尬。你总是误解我的意思,我只是想靠近你,你为什么要逃得那么远?方少阳,你这个笨蛋,你喜欢上了一个既自私又没心的人,只能怪你自己没防备。总有一天你会爱上我的,我保证。岁月,到底经得起多少蹉跎?风,决定了蒲公英的方向。如我离去,你可会幸福?南国之南,北国之北……那些风景,类似爱情……
  • 泰坦病毒

    泰坦病毒

    不是所有的发明都会按照原本的设计运行,当一个新型的药剂变成令食物链激变的病毒,我作为比较独特的普通人,该怎么活下去。
  • 三国之征战

    三国之征战

    22世纪,出现了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这是一款以三国为基础的游戏,且看王峰如何崛起,征战天下!
  • 追夫女军师

    追夫女军师

    她穿越而来,成为没娘疼的当朝大将军独女,与张家小侯爷指腹为婚。本以为一生就这样平平淡淡,谁料一场战争忽然爆发,将军爹爹战死沙场,她从人人仰慕的将军千金成为一介孤女,本想与之相濡以沫一生的未婚夫居然是一个渣男!姨娘、小三蜂拥而至,真当她是没爹没娘的孤女就好欺负不成!她自有将军后人的傲气!不屑与一个渣男过一生,于是她甩渣男,入军营,寻那顶天立地铮铮铁骨的好男儿!
  • 后宫胭脂杀

    后宫胭脂杀

    这是一个女人,如何跟一个皇帝白头到老的故事。她顶着旁人的身世入宫,是为了报家破人亡的仇。她以为这一生所有,不过是将仇人尽数送进阿鼻地狱。除此再无其它情愫。可很多事,却在时间流转中,横生枝节。“云千雪,原来,你是没有心的。”当曾经乐意为她拱手江山的皇帝毫不留情的将她从心底抹去时,她站在冷宫的红墙里,徘徊自问:“霍延泓,我该进,还是退?”当他爱她时,她的心另有所属。当她终于蓦然回首,他似乎……不爱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