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成功之母”并不是一句空话。一个真正善于学习的人,不仅仅要学习正面的成功事例,还必须懂得从失败中学习。如果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就能转败为胜,由失败走向成功。
毛泽东告诫我们说:“要向失败学习。”迈克?戴尔也说:“我们一向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重点是要从所犯的错误中好好学习,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都喜欢成功,而不愿意失败。但是,成功者毕竟是少数,绝大多说人都要面对失败。而且,好多成功者在为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也是从失败中走过来的。
失败并不可怕,也不是可耻的。试想,在这个世界上,谁没经历过失败呢?沃尔玛就有这样的规则:“失败不必耿耿于怀,不要对自己过于严肃、过于伤感、过于羞辱。”美国还出版了《失败》杂志、日本成立了“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俄罗斯建立了“失败纪念馆”;就连时过30年之久的越战失败,美军仍孜孜不倦地研究,被列为美国军校学员的必修之课。
失败相对成功而言。失败是工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成功容易理解,学习失败似乎难以理解。人们为什么研究失败,寻找失败的轨迹呢?既然事情已成定局,再去研究,还有什么必要或是意义呢?任何成功,都经历过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失败。一定意义上讲,人才的成功,是以失败作铺垫的。能从失败的血和泪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肯定会比从成功中总结出来的更刻骨铭心一些,也更有价值一些。在选择面前,拥有丰富失败经验的人可能会比拥有丰富成功经验的人更有价值一些。
有个人在高手云集的求职中出乎意料地被选中了,他的资料是:专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表面上看,这样一种资历好像在优秀的大企业里并不突出,因为有那么多高学历、多证书、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竞相求职。那么他何以被选中的呢?原来,他有其较为特殊的经历:他虽然学历不高……证书也没有多少,只有一个,但是他却有11年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让人惊讶的是他并没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后倒闭了。
可能人们多会认为他很不走运,但是他却不这样看。他对主考官说:“我对那18家公司很了解,当初也和其他人一样奋力挽救公司,力求让它能够发展下去。虽然我们最后都未能实现这一点,但是我却从公司的错误与失败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来说,这是我多年工作的一大笔另类财富。”
接着,他又说道:“这11年经历的18家公司,培养、锻炼了他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例来说,”他暂停了一下,看了一眼在旁边为主考官们倒水的老人,“那为沏茶的老人可能就是贵公司的总裁。”
结果在场的人无不震惊。那个老人笑呵呵地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说:“好眼力,年轻人,我们公司欢迎你!”人们用惊叹的眼光看着他,都感到自叹弗如。
在上例中,为什么这个人能以较低的资历被录取呢?正因为他从长期的失败中汲取了经验,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此外,那家公司从他那里也可获取失败的真经,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
正因为我们尝试过,才更明白怎么做能更快地达到成功,实现所愿。世界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伦?希尔回顾将近30年的亲身经历,认为本人曾经七次遭遇转折点——也就是一般人通称的“失败”。他告诫人们,每一个转折点皆使他更为接近成功的终点,并为他带来某些极为有用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成为他生活哲学中永远存在的一个部分。再是向别人学习失败。九棵松集团总裁认为,学习失败,就是要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以他的感受,正确对待荣誉,就是学习失败;学习失败,低调做人;要始终脚踏实地,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学习失败。
当然,学习失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失败与成功是相对而言的,它们的性质截然相反,但学习失败和学习成功却是道殊同归,目标直指的,都是获得成功。
研究失败,非但不会消磨个人的自信,还会提高成功的几率。学习失败,否则失败于学习。当然,我们这里所指的失败,是在工作的摸索中的失败,而不是在跟风中失败,或在模仿中失败。后一种失败,甚至连怎么败的可能都不明白,更别提把失败变成人生财富了。
总体看来,有些失败是人为的主观因素,例如盲目自大,做事浮躁、经验不足等。有些则是对事情的不了解,因而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式。无论哪种,我们必须正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才会学到经验教训。若是对失败避之唯恐不及,宁愿虚荣地伪装自己,也不愿面对自己的缺点和失误,这样的人将一错再错,最终一事无成。
相反,若是正视失败,便可突破思维惯性,找到成功的方法。
有个书商出版了一本书,但是市场效益不高,销售不出去。思来想去,这个书商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注意。他拿着这本书,三番五次地向总统征求一件。总统公务缠身,每天日理万机,当然不太可能接受他的请求,无奈之下,便回了一句:“这说还行。”蜀书商闻听此言,如获至宝,急忙打出广告“现有总统喜欢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
过了些时日,这个书商又有书销售不出去了。他又像上次那样找到总统,总统这回十分谨慎,嘲笑他说:“这本书糟透了!”不料,书商打出一个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猎奇心理争相抢购,书又售尽。
虽然这个书商屡屡玩弄语言游戏,在总统无意中说的话上大做文章,但是他的这种从失败中学习,能找到自己卖点的创意还是值得赞许的。要是面对总统的拒绝,他一蹶不振,而不去图谋进取,那么,他的书又何以销售得那么快呢?
真正思考过的东西才是难忘的,而我们缺乏的恰恰就是向失败学习的能力、恒心、执着和习惯。这个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不甘心失败,向失败学习,视失败为实践的反馈,你才能那个像那个书商一样从失败中发现成功。
对于每个员工而言,如果不去尝试、不去追求,就永远只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员工,永远受雇于人,永远也没有前进的可能。这样的人遇到难题的时候,往往直接将其交给上司,让他们去定夺,去解决。自己只是盲目地进行简单的执行。他们偶有失败,也会在尝试几次之后自动放弃。在他们眼里,多一次失败就多一次让他人嘲笑的机会。
他们没有把不思进取看做耻辱,反而将一次次的失败当成丢面子的事,真是有些可笑。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永远站在穷人的边缘过碌碌无为的生活……
有人说:没有失败的人生是庸俗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确实如此。人,没有经历失败,是不会体味到失败后成功的喜悦及失败过程中的磨练、成长。试想,一个小孩从小就没经历过折磨,家庭幸福,成绩优秀,可是某一天,当他的生活环境发现变化时,一向过惯了好日子的他能经受住考验吗?绝对不能。成功的人所经受的磨难比失败者更多。成功者在聚光灯之下往往喜欢夸夸其谈,靠谱不靠谱的都成了他的经验,成了证明其先见之明的材料。但失败者才真切地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绊倒了他。
还是那句亘古不变的老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固然值得期待,但失败也值得尝试,就像这求职故事里的第一个被录取的人一样,学习失败,为了成功。
记住,坚持向失败学习便是坚持向成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