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中俄友谊之旅”报道团车队从秋明市出发,行车不到400公里就来到此行的第14 站——叶卡捷琳堡市。叶卡捷琳堡是俄罗斯的第三大城市,是乌拉尔地区最大的城市,是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故乡,但对于俄罗斯人而言,这座城市的重要性与特殊之处远不仅如此。
乌拉尔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交界地带,而正是在叶卡捷琳堡,位于纵贯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之上的欧亚分界碑和欧亚分界线将俄罗斯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西面是欧洲,东面是亚洲。两天之后,“中俄友谊之旅”报道团将穿越位于叶卡捷琳堡市郊的欧亚分界线,从此踏上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征程。
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俄罗斯一直都为自己既是一个欧洲国家又是一个亚洲国家而倍感骄傲,但是同时,又常常为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给自己带来的困扰而烦恼不已。
从地理上讲,俄罗斯大部分国土在亚洲,但从历史、传统、民族等因素看,俄罗斯又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普京总统曾多次表示,俄罗斯是个欧洲国家。自彼得大帝起,俄罗斯人就一直想融入欧洲,然而几百年来却一直在欧洲大门前徘徊。如今,俄罗斯既不是欧盟成员,也不是北约的成员。一心想融入欧洲,但又进不了门,这是俄罗斯民族的困惑,更是处于欧亚交界处的乌拉尔人的困惑。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曾多次叫响“融入欧洲”的口号,然而屡屡碰壁。每当对西方的外交受挫,俄罗斯的外交就开始向亚洲回摆。面对迅速发展的亚洲经济,最近几年俄罗斯终于感觉到了亚洲沉甸甸的分量。几经努力,俄罗斯终于成了亚太经合组织的正式成员。
面对西方,俄罗斯是东方;面对东方,俄罗斯是西方,这恐怕是俄罗斯人最大的尴尬。许多学者认为,正是这种地理上东西方之间的矛盾,使得俄罗斯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摆钟,一直摇摆在东西方之间。
此刻,当一座座哥特式教堂、塔楼、充满欧洲气息的街区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前一一闪现的时候,我满脑子憧憬的却都是两天后我们穿越欧亚分界线时的情景,幻想着当我两脚叉开站在欧亚分界线两旁,一只脚踩着亚洲的土地,另一只脚踩着欧洲的土地上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种奇妙的感觉,那个时候我或许可以真正理解俄罗斯双头鹰国徽的含义。
突然,我的脑子里冒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处在东西方矛盾“核心地带”的叶卡捷琳堡人究竟认为自己是欧洲人还是亚洲人呢?
我的疑问很快有了答案。叶卡捷琳堡记者之家位于该市的市中心,其所在位置属于该市的亚洲部分。8月12日,到访的“中俄友谊之旅”报道团成员与当地政府代表和记者在此地举行了会谈。
在所有程序性问答结束以后,我忍不住提出了一直困惑不已的问题:“请问在座的各位认为自己是欧洲人还是亚洲人呢?”在场的官员和记者们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纷纷说道:“叶卡捷琳堡人,不管是住在欧洲部分的,还是亚洲部分的,都认为自己是欧洲人。”
俄通社—塔斯社记者费加干脆拍着自己胸口说:“看看我们,究竟哪点长得不像欧洲人?”的确,眼前的这些官员和记者们个个拥有典型的欧洲人的相貌特征:高鼻梁、深眼窝、金发(少数是黑发)、蓝眼睛。这个有着150万居民的城市虽然居住着很多民族,但是绝大部分居民还是俄罗斯族。“只不过,很荣幸,我们每天可以从位于亚洲的办公室下班后,再回到位于欧洲的家中休息。”费加得意地说。
看着我盯着他们的脸发呆,费加接着说道:“当然啦,俄罗斯始终是只双头鹰,一头看着亚洲,一头看着欧洲,而叶卡捷琳堡就是这两个头共有的脖子。”
座谈结束后,俄罗斯记者要求中国记者用中文写出“叶卡捷琳堡”5个汉字,然后如获至宝地收藏了起来。甚至有俄罗斯记者出于好奇,在中国记者写完这5个字后把他们的笔也拿去作纪念了。“尽管我们是欧洲人,可是我们对来自东方的中国文化可是着迷得不得了呢!”费加和他的同伴们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