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地记录下中俄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与现在,并通过我们一路的所思、所想、所感向从未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呈现一个真实的现代俄罗斯成了我们所有随团记者最大的挑战。
车队行程仅仅到第三天,长途旅行的艰苦性便愈加彰显出来。今天是国内段的最后一段,早上7点从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出发,中午抵达内蒙古自治区的海拉尔市并最终在晚上9点到达了中国的北方边界城市——满洲里。总长800余公里,由于时间所限,记者不得不捧起笔记本在车上写下此文。
大约在晚上9点,车队在辽宁警方的一路开道下进入了东北工业重镇沈阳,由于是夜间行车,13辆车集体打起了双闪警示灯,气势浩荡,全体成员也顺利地于11点入住辽宁会馆。根据计划,7月26日的行程将超过1000公里并于晚上12点左右抵达黑龙江齐齐哈尔,不断严峻的困难将向全体成员挑战。
总体来说,对于尚在磨合期的车队而言,第一天还算顺利,唯一的意外发生在进河北省香河服务区前,第9辆车左后轮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憋气现象,由于事先早有准备,车队指挥迅速做出决定,9号车停靠至隔离带旁的应急车道,两辆后勤保障车辆随之停下进行临时检查或维修,好在问题并不是非常严重,三辆车很快地赶上了大部队,大家才长舒一口气。
离开高速公路之后,路况也随之恶劣,坑坑洼洼的路面此起彼伏;强烈的阳光不间断地暴晒;迸起的小粒沙石在车玻璃上胡乱地拍打,噼里啪啦的声音构成了一组特殊的交响曲。随着行程,窗外的景致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平原到草原,从草原到山麓,视野之内全是一片翠绿,唯一减少的是马路上过往的车辆以及逐渐消逝的人烟,正应了一句古话:“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午两点,13辆车全部开进呼伦贝尔市区,这个北方边陲小城并没有记者原先想象中的那般萧条,反倒是满城的蒙文招牌显示了当地经济的繁盛,错落有致的伊斯兰式建筑以及午餐时的浓浓奶茶烘托出了一份异域风情。饭后时间,记者转进了一家门面精巧的服装店铺,在与店主热情洋溢的攀谈中了解到,原来这家名为“草原风情”的小店是由一对年轻夫妇经营的,颇为有趣的是店老板陈源是一位来自山西太原的汉族青年,而老板娘则是一位
土生土长的蒙古族姑娘,漂亮的老板娘告诉记者,她是在五年前偶遇了当时来草原旅行的陈源,相爱后的这对恋人便在城里开了一家服饰店,冠名“草原风情”。虽然据记者观察,店内所售的服装品种并不是很多,款式也谈不上时髦,但生意并不算差,据陈老板介绍,他们还曾做过不少笔外销俄罗斯的跨境生意,他们夫妻俩也正准备在这个周末带一批货到满洲里去交换给感兴趣的俄罗斯经销商。
经过长达两小时的颠簸,车队终于缓缓开进了位于满洲里市区内的海关大院,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所有车队成员开始了清点设备的工作,在通力合作下很快便完成了烦冗的报关事项,明天开始,车队便将正式跨出国门。最后,我亲手在车尾部贴上了“CHN”的标识,一股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告别了小店,记者也坐上了准备开往满洲里的车,沿途两侧尽是绝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当记者琢磨着这片不着边际的草原上还诞生过多少浪漫的童话故事,却从车载电台里得知一条坏消息。由于要赶时间,车队队长不得不选择了尚未修好的近道,路线绝大部分将是极度越野的路况,收到消息,各位车长迅速将车辆调整为更适合越野的4×4四驱模式。尽管做好了准备,但剧烈的颠簸还是超出了众人的预期,时不时的坑洼震得车厢内的队员七荤八素。好在司机都是拥有丰富越野驾驶经验的专业车手,并没有任何一辆车发生险情。在这样的路况中行驶,最特别的画面就是车辆扬起的沙尘,铺天盖地的架势仿佛让人置身于沙漠,能见度非常低,为了抢拍现场照片,记者冒险摇下车窗,结果被扬沙狠狠地呛了一口。按本车车长的话说,这样的情况堪比达喀尔拉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