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创业的路上充满磨难,有几个志同道合、立志高远的伙伴陪伴,创业路上将多几分快乐和轻松,也能增添几分成功的把握。但是人与人的合作,又不是人员的简单叠加,关键在于合作者之间的互补与团结,要“力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发挥出“1 1>2”的效果。
携程和如家这两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如果说这两家上市公司都是由同一个创业团队所打造的,可能就有很多人表示惊讶了,并且不禁去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奇团队?”对于这一团队,在《第一团队:携程和如家》中是这样概括的:
在美国接受教育并且工作多年的沈南鹏、梁建章,与接触过国外文化的民营企业家季琦、国营企业管理者范敏,构成了中国企业史上的一个奇妙组合。
在这个组合里,没有‘皇帝’,也没有‘大哥’;他们虽有同学之谊、朋友之情,但性格、爱好迥然不同,经历各异;他们创立的携程和如家虽然经历了多次高层人事变更,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震荡,都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且一直保持着优异的业绩;他们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高效团队的榜样,最终获得了共赢的结局。
从1999年携程创立开始,四个创业者如同接力赛一般,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领跑,各自发挥所长,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这既是一段精彩的创业故事,也是一场绝妙的共赢游戏。
可以说,携程和如家的成功是由其背后的同一创业团队所打造的,而由沈南鹏、范敏、梁建章与季琦所构成的这一创业团队,其战斗力则反映在创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团结、信任与各司其职上,他们之间没有目标短浅的钩心斗角,只有关注长远利益的相互配合,这样的合作伙伴是最难能可贵的,而由他们所构筑的创业团队是无往而不胜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有不少创业者并不善于寻找合作伙伴,有的甚至由于错选合作伙伴而导致创业的失败。
张磊和几个刚毕业的大学同学决定自主创业,他们看好了一个很有市场的项目,但因自己刚毕业,经济基础薄弱,不得不寻求投资合作伙伴,以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过多方考察,他们选择了一家极具实力的大型企业,对方为他们的项目投入了足够的资金,同时也占据了控股权。资金问题解决了,但在经营、管理、人力等诸多问题上双方却无法达成共识。由于对方是大股东,根本不理会也不按张磊及其同学的思路运作,结果不仅项目失败,还挫伤了几个大学生的创业信心,使其在破产的边缘徘徊。
这几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抱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想法,单纯认为只要有了资金,其他问题都好解决。而事实上,由于合作伙伴过于强大,揽权、抢权意识强烈,几个人虽然有知识有想法,却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中。因此,对于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慎之又慎。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
1.第一是人品
人品是相互信任及合作的基础,而且在创业阶段,创业者并没有那么多经验或精力去实施正规化的管理,对合作伙伴进行监督和约束,更多的要依靠合作伙伴的激情和自发。如果创业者需要整天去防着合作伙伴,那么这样的伙伴宁可不要。
在Netscreen公司的创始人和北极光创投基金合伙人邓锋看来,创始人管理团队的能力和人品将直接决定着这家公司能走多远,而几名创始人能否团结一致,除了共同的经济利益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品。他说:“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不能因为我做得早我就是创始人,如果做事不行,那你就不配做创始人。”
2.互补性要强
创业核心团队成员间,应该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包括知识、经验上的互补,也包括性格、能力上的互补。
邓中翰在创办中星微的时候,首先找到的合作伙伴是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博士杨晓东,他有在英特尔和惠普的工作经历,长期从事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的研究,有技术特长;紧接着,邓中翰又找到了移民加拿大的老同学金兆玮,这位成都电子科大毕业生,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当创业团队组成后,大家专门做了如下分工:邓中翰是一个知识结构和能力都很全面的人,做事情喜欢从全方位考虑,所以主持大局;说话和走路的频率都比别人快的杨晓东则是对技术充满了激情,就专注于技术;金兆玮“和再难缠的人都能打交道”,所以抓销售。就这样,凭着相互的信任,这几个背景完全不同的朋友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创业团队,跟邓中翰一起开始了创业征程。
3.善于沟通的人
企业是个利益共同体,不是家,创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双方都有责任主动去沟通。中国人的个性是相对含蓄谦虚,常常有话说三分,所以沟通的空间相对大。沟通无极限,这更是一种态度,而非一种技巧。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当然要有共同的愿景,非一日可以得来,是长期沟通的结果。团队成员之间需要无时不在的沟通,从目标到细节等,都在沟通的内容之列。
4.能共同承担责任的人
创业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学习改过的过程。因此团队里的任何人,都要做好准备为自己及团队成员的过错负责任。创业团队成员之间应该能够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努力和互相依靠。
5.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创业合作伙伴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基本素质,应在技术性问题上充分胜任自己的工作。由于企业处于创业阶段,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够成熟、完善,而且没有大规模招人的实力,因此,更要求各个合作伙伴能够发挥独当一面、以一当十的作用。
6.创业成功者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
对于创业合作伙伴的选择,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固定的标准可循。创业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做具体选择。以下是一些成功者及成功创业者眼中的合作伙伴选择标准,希望能给还走在路上的创业者带来一定的启发。
陈安之:“选择任何合作伙伴的时候,最注重的,第一是人品,第二是能力,第三是信任,第四是代价。”
当当网创始人之一俞渝:“我觉得挑选合作伙伴就是选相同的人,选互补的人。”
复兴创始人之一梁信军:“有几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相同学习力的人;第二,相同价值观的人;第三,相同梦想的人;第四,相同金钱观的人,相同文化的人是最重要的,是同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人。”
中华英才网张建国:“我认为成功的创业团队总结起来非常简单,就四点:共事、共理、共势、共世。”
张树新:“第一是道相同,第二是技互补,第三是定规则,第四是算清账,最后四个字是赚钱愉快。”
总之,创业要成功,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们假定一个创业团队中有十个人,其中每个人的能力都为“一”,如果这十个人都是合格的合作伙伴,那么这个团队的综合实力将会远远超过“十”,否则,将可能比一还小。因此,对于准创业者一定要慧眼识人,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