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模仿与被模仿的更多的还在于商业模式,每当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从市场上横空出世后,必定会有很多后来的模仿者。
美国的My Space诞生后,中国很快就出现了数十家类似模式的互联网公司。
视频分享网站You Tube获得巨大成功后,国内瞬间就出现了上百家模式完全雷同的视频网站。
1997年“锦江之星”经济型连锁酒店开业以来,“如家”、“七天”等连锁酒店如雨后春笋,立马跟进。
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受到市场关注和风投热捧时,无数的模仿者会立刻冒出来,梦想着将再次成功复制,这对于那些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来说更是如此。而且更让那些模式首创者们心惊胆战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商业模式,却很轻易的就被竞争对手模仿甚至超越。而国内连锁酒店业的现实已经验证了这一点,相对于经济型连锁酒店模式开创者的“锦江之星”,作为后起之秀的“如家”几乎做到了与先行者不分伯仲的市场地位,甚至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一些。
这种现实,可以说让那些开创出全新商业模式的创业者们头疼不已,尤其是对那些后来模仿者已经超越了自己的创业者而言更是如此。那么,创业者有没有办法来为自己的商业模式去构筑一种模仿的壁垒,以防止后来者的模仿呢?
1.打造独一无二的企业核心价值
企业是一个有思想、会思维、具有自己独特语言的生命体。沉淀于其中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创业者内心最深处、最直接、最原始的渴望。
素有“世界拉链大王”之称的日本YKK,占全球拉链市场的35%。当有人追问靠100美元起家的创始人吉田忠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总会笑着说:“善的循环。”“善不是强取而是给予,借着给予,你自然也会被给予。这么一来,善就会永无止境地循环下去。”这就是YKK的核心理念。为了贯彻这个核心经营理念,吉田忠雄只占了公司总股本的16%,其家族持股也不过24%,公司其余股份均由职员持有。
对于企业利润,他与员工一起将其再投资于研发、设备和市场扩展上,以不断满足社会的新需求。在“善的循环”的驱动下,YKK先建立起公司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然后又营造出公司与社会相联的命运共同体。时至今日,YKK已成为世界拉链行业里让对手望尘莫及的霸主。
2.建立靠近客户的独特路径
如何让客户清醒地喜欢你,唯一的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近客户,并为客户带来方便,让客户不经意间选择你。
EMS快递公司以一个“快”字,领先一步;UPS更是棋高一着:在涵盖一个“快”字的同时,通力帮助客户管理整个供应链,从库存、仓储、运输甚至代收货款,与客户商务同步运转靠近客户的实质,就是满足客户的某种需求。
再看西南航空公司,以不提供餐食,不转送行李到另一班机,不设固定舱位,不选择长距离航线,不停靠枢纽机场的低服务模式,来满足那些不在乎吃饭问题,也不在乎飞机上的服务,只要求准点到达目的地的短途飞行乘客。
3.标准化、低成本将模仿者挡在门外
酒店业可以说是一个公认的传统行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进入门槛也低。但就是在这样一个行业,后起之秀如家却依靠新的商业模式迅速实现了突围,并有效的为后来者构筑了进入壁垒。
如家CEO孙坚曾经说:“如家最难模仿的是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如家模式两大内核,标准化和低成本,凝聚在如家的管理团队乃至董事会的心中,这令模仿者只能学其皮毛。”
孙坚认为,连锁企业就是一场“傻人游戏”,必须严格地复制。复制过程中,类似于“马桶瓶子的体积”等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有着一个“标准化、低成本”的理念,一般模仿者永远无法做到,但为这件小事做大量的试验,绝非每个模仿者屑于去做和想到去做。
2004年年底,孙坚来到如家后,便着手建立新的系统。自2004年以来如家逐渐制订和完善出了16本标准手册,编制了一个巨大的系统体系。各店不仅必须按标准执行每一个步骤,而且店长、店员还要经常参加考试,强化对标准的熟练掌握。而这16本厚厚的标准手册,正是如家的核心机密之一,也是后来者难以超越的最大障碍所在。
4.难于模仿的在于资源
2007年国庆期间,新浪博客“利润分成”系统正式推出,新浪成为国内首家尝试“博客商业化”的互联网公司。新浪博客对所有的博主,无论是名人、还是草根,在扣除必要的运营成本之后,将广告收入与博主五五分成。
新浪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利润分成”模式,仰仗的是其背后庞大的用户资源,而这种模式也只适合运用在大型门户网站上,难以被博客网等专业的博客网站所模仿。因为前者有着超高的浏览量,为后者所难以匹敌。
目前,新浪博客已经成为国内吸引流量最高的博客,每日有效浏览数量超过2亿。超过2000万点击量的博客已达20位,超过1000万的也达57位。更新的文章有80万篇,每日的博客流量有2亿,如果按目前的流量与收入的转化标准看,可以每天创造40万元的广告价值,而且也有广告商对在个人博客页面投放广告表示极大的兴趣。
如果此模式进展顺利,对于在新浪博客投放广告的广告主来说将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而新浪也将获得一笔不菲的广告收入。专业博客网站的跟进者,对于这个模式,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在2007年中国CEO 年会上,就设置商业模式复制屏障的话题,美国Metrologic公司北亚区执行总裁奚君武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商业模式要防止对手模仿,难度确实很大,因为产品有专利保护,而商业模式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至少我还不知道,商业模式可以用什么方式去保护。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你的商业模式要好,这样你可以成功,也不容易被别人复制。
为此,我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构筑资金壁垒。做投资,让竞争对手没法跟上,等对方投资进来时,自己更大的生产线又出来了,把对手给拖死。二是打造技术壁垒。只要有核心技术,就意味着你设置了一道核心壁垒,因为核心技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复制的。三是让服务进行区隔。制订一整套服务来与竞争对手做出区隔。
事实上,那些真正优秀的商业模式,本身自会有一座高高的围墙,能够自动将那些模仿者阻挡在墙外。虽然在很多时候,这堵围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一定是存在的。而且,对于那些真正胜人一筹的商业模式来说,后来者是难以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