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一:自我贬低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自贬,大多数人的眼光是短浅的,总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认为自己不行,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夸大自己的弱点,造成自贬的现象。
几千年来,很多哲学家都忠告我们,要认识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把它解释为“仅认识你消极的一面”,大部分的自我评价都包括太多的缺点、错误与无能。认识自己的缺点是很好的,从而谋求改进。但如果仅认识自己的消极面,就会陷入混乱,使自己变得没有什么价值。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绝不要看轻自己。
误区之二:过分谦虚
过分谦虚实际是不诚实的表现。每个人都是有潜质的,每个人都比想象中的要好。你知道自己的优点吗?它是你能运用的才干、能力、技艺与人格特质,这些优点也就是你能有贡献、能继续成长的要素。但是,我们大家总觉得说自己的优点是不对的,会显得太不谦虚。其实,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优点而去否定它,这种做法既不符合人性,也表现出不诚实。肯定自己的优点绝不是吹牛,相反地,这才是诚实的表现。
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不容易。发现自己的优点有利于你发挥潜能,要想清楚你的优点,你必须重视自己,要塑造自己对自己的好印象。你要用积极的心态看你的过去,看你的现在。你必须仔细地看你自己,发现自己具有哪些优良的特质,这些特质也是你本质的一部分。这些都是你具有的优点。你的优点能使你更自由,更自在。这是你力量所在。信心的来源是你真正的优点。请列出你真正的优点,你会惊讶地发现你比想象中的要好。
误区之三:怀疑自我
怀疑自我能力就是过低的自我评价。在把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的自我期望较高,又无法达到,对现实的自我不满意,又无法改进。在心理上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排斥。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距离过大所导致的自我矛盾冲突,往往会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就可能引发严重的挫折感和内心冲突。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酿成悲剧。
误区之四:过分自信
过分自信就是过高的自我评价。这是一种与过低的自我评价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在这种自我概念的支配下,个体往往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的自我,并认为理想的自我可以轻易实现。这种类型的人往往盲目乐观,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导致苦闷、自卑、自我放弃。有时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则是排除过低的自我评价和过高的自我评价这两种心理障碍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