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乃兵家常事。”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也有街亭之失;拿破仑纵横驰骋,威震欧洲,最后兵败滑铁卢。毛泽东一生成功地指挥了数以百计的战役战斗,但他也多次坦言自己打过几次败仗。善战者不忌讳失败、回避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便可化害为利。古人讲“知耻者近乎勇”,不仅道出了认识失败的艰难,也指出了探寻失败原因的重要。知胜知败,百战不殆。邓小平说:“过去的成功经验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军革命战争年代,如果没有对“第五次反围剿”和“湘江之战”失败教训的反思,就不会有“四渡赤水”的胜利。研究失败,吸取教训,不轻言放弃,是重新崛起的保证。
胜和败作为矛盾运动的两种必然结果,虽然不能同时共存于一个主体,但彼此之间却可以相互转化。处置得好,前次失败可以导致下次胜利;处置不好,则“上次胜利的经验往往是下次失败的教训”。这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就是胜利”,这话我们常常挂在嘴巴上。你渴望成功,但是你坚持了吗?坚持的价值在于,有坚定的信念。它是成功所必备的,有坚定信念的人,将来也必会拥有自己的成功。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经磨难。
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的日子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
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却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
林肯没有放弃,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的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的失败,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又失败了。
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说起来,一个人克服一点儿困难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
人生中不在于有没有失败,只在于决不被失败所击倒。成功者不在于跌倒的次数有多少,只在于总是比跌倒的次数多站起来一次。在英国国家的船舶博物馆收藏了一条船,这条船自从下水以后,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27次被风暴折断桅杆,13次起火,但是它一直没有沉没。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受伤的船。成功者不在于没有失败,只在于决不被失败所击倒。
曾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你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还会成功;过去没有失败,也不代表未来就不失败。过去的成功或是失败,只代表过去,未来是靠现在决定的。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一直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体验失败”在某种意义上说比“体验胜利”更有意义。从别人的成功经验中学习和从别人的失败的经验中学习,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从别人成功经验中学习很容易局限于模仿的层次,它让我们只是知道该怎么做;而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学习则会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成功的案例,并不意味着我们会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事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成功。因此,知道如何做并不够,而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知道了为什么,知道了别人失败的原因,才能够避免自己将来遭遇同样的失败。失败是人生的苦酒,同样也是人生的良药。经得起胜利的人,不一定经得起失败;能经得起失败的人,往往也能经得起胜利。失败比胜利更能磨炼人,造就人,更能检验一个人是否成熟、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