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偶然性
机会是难以预测的,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尽管它本身对人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未必人人都能在机会来的第一时间内,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它的有利性,所以有的人能抓住机会,有的人抓不住机会。但难以预测并不代表着不是机会,没抓着的机遇也不能说你没机会。
2.时效性
应该说,最不容易得到的而又最容易从指缝中溜走的就是机会。大到一个民族的转机,小到一个人命运攸关的抉择,最要紧的其实也就是那么一两步,机会里含有时机的元素,成熟的时机就是把握机会的最好时机,错过这个时机,机会可能就再不是机会了。
机会酌持续时间极短。很多绝佳的机会都是发生在极短的时间段中,有时甚至只在一个十分钟的时间内,如你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提供你一个机会,但要求你必须在电话中立即答复。如果你肯定地选择了,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成功另一个是失败;但如果你肯定地放弃了,虽然没有失败的可能,但成功也许被你永远地错过。
错过的机会就像是泼出去的水,一失永远难续。所以,如何才能真正认识和驾驭每一时段不同的机会,确是一个令人苦恼、困惑和迷惘的难题,也是一个必须认真回答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严格的时效性是机会的最大特征。
3.珍贵性
机会在生命中的出现,往往只有几次,其珍贵性是可以想象的。当你主动出击抓住一个生命中难能可贵的机会时,你就会一举成名。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机会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能够让自己一夜成名。于是他们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不仅无法认识哪个是机会,更无法谈到利用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对比尔·盖茨及其他成功人士的研究表明,对一个人的成功起决定性影响的机会是不多的。对机会的到来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判断能力。当别人对机会的到来还麻木不仁时,你能捷足先登,抢占先机,就抓住了机会。那些对机会的到来懵然无觉,或后知后觉的人,必然无法挽到机会的臂膀。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充满了机会的时代,每一个机会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就看我们能不能抓往它。我们要细心地发现机会,不要轻视那些看来是不起眼的普通机会,它同样珍贵,它是大机会的基础,是大机会之源。
4.隐蔽性
机会分为“明机会”和“暗机会”。“明机会”的表现是直射式的或直观式的,不存在隐蔽性。但“暗机会”则不然,“暗机会”的表现是回旋式的或迂回式的,如果你不多个心眼,便很难看到一种现象或一种事物后面潜藏着的机会。打个比方,清王朝国门被洋人洞开,这里就潜藏着东西文化交流与通商的机会,但清政府看不见这背后的东西,只被“鸦片”战火烧得糊里糊涂,又何谈什么机会呢?
5.普遍性
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的存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志大才疏的人是难以发现机会、难以把握机会的。只有勤奋思考,敢于流血流汗的人才能捕捉到机会,从而最终把握机会取得成功。可以说:错过机会是最大的失误,感悟机会是最大的智慧,抓住机会是最大的成功,实现机会是最大的快乐。
6.规律性
机会并不是不可捉摸、不可把握的,是有其规律的。首先,任何机会都要求人们具有相应的技能和基础,并加以长期不懈的努力。“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是认识、把握机会的最基本条件。其次,机会可以看成是一种时空组织,它具有时空组织规律的方向性或不可逆性。严格地说,机会从来都是只出现一次,第二次出现的机会不可能和第一次一样。
7.有限性
机会出现的次数永远有限,应该说,绝妙的机会没有重复,只有一次,机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的到来,条件往往十分苛刻,需要高昂的代价和成本,需要相当充足的实力和雄厚的功底。机会是珍贵而稀缺的,又是极易消逝的。你对它怠慢、冷落、漫不经心,它是不会向你伸出热情的手臂的。主动出击的人,易俘获机会。守株待兔的人,常与机会无缘,这是普遍的法则。你若比一般人更主动、热情的话,机会就会向你靠拢。
8.远离懦弱性
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永远也不会抓住机会;一个总希望依赖别人而不能被别人依赖的人永远也不会抓住机会;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永远也不会抓住机会。机会像一个需要依赖,需要被呵护,需要被占有的美丽新娘,她惧怕懦弱,惧怕犹豫,惧怕不负责任。机会需要强者,需要负责任的人,需要敢于承担任何后果的人。机会最喜欢爱拼善攻、有挑战性格的人,它最乐意为这样的人“效劳”。所以,在机会面前,无疑需要敢于拼搏、锲而不舍的劲头。只有勇于战胜那些看似难以克服的困难,将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使机会发挥出极大的效能。
9.双重性
机会平等地存在于社会,但机会却在制造不平等,抓住机会便是成功,抓不住便是失败。它决定着成王败寇。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的机会几乎是相等的,但上帝并不保证也不强求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抓到机会,谁具备掌握机会的条件,机会就会来到谁的身旁,听候谁的吩咐。
10.平凡性
机会的相貌永远是平凡的,大风也起于青萍之末。树上掉苹果的事再平凡不过,牛顿抓住它,发现了牛顿第二定律。西方哲人说:“不是世界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不是世界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心境。
11.伪装性
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30岁那年的初夏,应邀来到法国的里昂参加一个演唱会。他提前一天赶到里昂,晚上就在歌剧院附近的一个小旅馆住了下来。由于旅途劳累,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演出,帕瓦罗蒂便提早睡了。没过多久,他就被隔壁房间传来的婴儿啼哭声吵醒了。他原以为孩子哭几声就停止了,可没想到,那孩子好像专和他作对似的,一直啼哭不止。帕瓦罗蒂用被子蒙住头,可那哭声仿佛是具有魔法的歌声,颇具穿透力,不停地在他耳畔萦绕,就这样大概足足折腾了半个多小时,他全无睡意,只好披着被子在地上踱步,心中一次次祈祷孩子的哭声尽快停止。可那孩子的哭声根本没有停止的意思,而且每一声都跟第一声一样洪亮,无奈之下,帕瓦罗蒂索性把孩子的哭声当做歌声来欣赏了,渐渐地竟佩服起那孩子来,他想到自己唱歌唱到一个小时,嗓子就会沙哑,而这孩子的声音却一直那么洪亮。
如此一想,帕瓦罗蒂立刻兴奋起来,急忙回到床上,让耳朵紧贴墙壁,细心地倾听起来。他很快就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孩子的哭声哭到快破的临界点时,会把声音拉回来,这声音就不会破裂,这是孩子在用丹田发音而不是用喉咙。帕瓦罗蒂开始学着用丹田发音,最终成为世界最著名的男高音。
机会是条变形虫。它善于伪装,到来的时候可能是丑陋的,是不被看好的,引起的生理感受是心里不舒服,也可能扮成困难或麻烦出现。
12.风险性
机会和挑战是对双胞胎。机会包含着可实现的利益,而挑战则隐藏着不可测的风险。这也正是一些人能看到机会,却不能捕捉到机会的原因。
也许你在触摸机会的同时看到了风险,畏险而怯步,从而错失良机。也许你在机会来临之时犹豫不决,想等到更好的机会,从而错失机会。
其实结伴而来的风险并不可怕,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去逮住机会,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最大的机会赢得成功。当机立断,发现并立即抓住机会,要比貌似谨慎的犹豫好得多,果断出击才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
13.过程性
中国的治学领域有句至理格言:厚积薄发。其含意是:做学问,一定要先经过一个长期、艰辛的积累知识的过程,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然后才会通过某一突破口有所创新,做出真学问新学问来。其实,这个道理,对于机会也是同样适用的。
机会的把握,是一个优势积累的过程。从不少成功者的经历看,他们是在一面勤奋地积累实力,一面寻觅机会。当他们有一定程度的知识、能力功底时,机会就会不期而至。当他们利用实力和机会取得成绩后,又会遇到更新的机会。把握机会需要韧劲、需要耐心。当你明确奋斗方向、坚定的信念,并时刻准备“接纳”机会时,就有可能得到机会女神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