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认识自我是人在世界上同一切生物最大的区别
认识自我,是人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觉醒,是人类特有的能动性,它体现着人的本质特征;是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的肯定,对自己同外界的关系的认识和评价;是对人的主体性及人的本质力量的意识和觉醒。自我意识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意识现象和精神生活,是不容回避的一种客观存在。从古到今,“人是什么”,“如何认识自己”,每一代人都从自己的全部社会实践和人生体验中,对这一问题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回答。认识自我,标志着人是自主、自立、自觉、自由的存在。周恩来同志在他的《觉悟》一文中就提出,人能够知道自己,是人的觉悟的起点,是人在世界上同一切生物最大的区别。人有了自我认识、发现自我的觉悟,有了对人在宇宙间地位和作用的自我肯定,才能意识到人的责任和使命,才能产生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2.认识自我是立志成功、奋发有为的开始
人总在不断地为自己设计未来的路,选择美好的前程。而认识自我和把握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倾向,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则是选择自己的发展奋斗方向,确定自己将来干一番什么事业、立志成功的开始。人作为主体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人的劳动和实践活动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人对自我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发挥这种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实践也证明,只有借助于对自我的科学认识与把握,借助于对具体事物的客观分析,积极选择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善于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前途联系起来考虑,合理地设计自己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潜能,成为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自我对人生的选择及其结果具有重大影响。
3.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认识自我就是为了扬长避短
狄德罗说:“人是力量与软弱、光明与没落、伟大与渺小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在描述人。马斯洛也说:“即使是完善的人,也不能摆脱人的基本规定,人既是被创造的,又是天使般的;既是强大的,也是渺小的;既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既是勇敢的,又是软弱的;既是前进的,又是后退的;既是想完善的,又是害怕完善的;既有人性,又有兽性。”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力量”、“光明”、“伟大”、“完善”等强大的、积极的一面,就会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反之,只看到自己“软弱”、“渺小”、“没落”、“不完善”等弱小、消极的一面,就会自暴自弃、羞怯自卑、停滞不前。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中找到最合适的位置,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扬长避短,奔向胜利。
4.认识自己就是要更好地面对现实
现实世界是一个千姿百态、错综复杂的动态复合体。既有激烈的竞争,也有友好的合作;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艰难险阻,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阳关大道。我们只有面对这实实在在的现实,结合自己的特点,才能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反之,如果回避现实、歪曲现实,而一味地陶醉在自己主观编织的美梦之中,就会陷入自寻烦恼、自找苦吃的心理旋涡。
5.自我认识是一个长期复杂但可知的过程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正在进行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认识,以及自己与外界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人既是观察者,同时又是被自己观察的被观察者,自我意识被分成两个处于不同地位的部分:前者为理想的自我;后者为现实的自我。一般来说,现实的自我总是落后于理想的自我,二者的不一致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导致自我认识的偏差,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自我发展。所以,认识自我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各种内外条件的变化进行不断的再认识,逐步地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