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其实最重要的只有一点:你必须研究人。如果你真能理解别人,懂得他们怕什么,希望什么,梦想什么,你就一定能与别人建立起良好关系。拿破仑叫得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他喜欢在军营中走动,遇见某个军官时,用他的名字跟他打招呼,谈论这名军官参加过的某场战斗或军事调动。他不失时机地询问士兵的家乡、妻子和家庭情况。这样做使下属大吃一惊,他们的皇帝竟然对他们的个人情况知道得一清二楚。因为每个军官都从拿破仑的话和所提问题中感到拿破仑对自己感兴趣,这就不难理解他们对拿破仑为什么那么忠心耿耿了。没有什么比得上了解和记住别人的情况更能产生积极效果的了。认真了解别人,是你关心别人的证明。这能创立一种良好而持久的关系。
人们在互相交往中,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离。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时代、家庭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遭遇有关。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最好也要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可能就会理解他,体谅他,帮助他,慢慢地,你们之间就会相互增进了解,甚至还可能成为好朋友。如何去了解一个人呢?就是要设身处地认同他,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任何别人感兴趣!记住这一点,是提高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提高人际交往和掌握成功的人际关系技巧的第一步是:正确地了解人的本性和人的情感。
从人的本性上讲,人性喜欢获得,不喜欢付出;喜欢享受,不喜欢吃苦;喜欢善良,不喜欢恶毒;喜欢安全,不喜欢被骗;喜欢自我肯定,不喜欢斥责。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在了解了人的本性的基础上,再去了解人的情感需求,就能更容易地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他人需要尊重
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俄国教育家别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个灵魂中的伟大杠杆。”当人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时,他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做一切事情,反之,就是不情愿地在做事情。
尊重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民主、自由、平等意识日益增强,在心理上,人们已不大愿意被动地接受摆布和指挥。而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得到别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的心理需求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尤为突出。
“尊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体现了多元化时代的价值共识。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使个体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更加强调的是差异而不是同一。多元化的发展,其最根本的动力是人的自由天性的存在与发展,但是,自由并不等于随心所欲,既要有多元,又要有基本的共识,与多元化发展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应该是对价值的共识,这是每个人的个体必须解决的问题。“尊重”体现了多元化时代的基本道德取向。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被人尊重是一种权利。敬人者人恒敬之。
2.他人需要关怀
匆匆从这个世界走过,绝大多数人过着平凡的、不为人注意的生活,没有众星捧月的迎候,没有书刊报纸的功德记录。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否定我们存在的价值,不能否定我们人生的意义,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人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鼓励,需要我们的呵护,需要我们的关怀。关怀他人,会使自己的存在更有价值,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关怀他人是美好心灵的体现,是爱的升华,正如德蕾莎修女所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也许只有我们像德蕾莎修女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爱去关心他人时,我们平凡的人生才会闪现出不平凡的光彩。
关怀他人并不一定指危难之间的壮举,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也许仅仅是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个轻轻的拥抱,一个依靠的肩膀。不要低估了这些微小的动作,所有这些都有可能给一个人带来温暖,带来希望。
3.他人需要理解
每一个人,哪怕是一个敌人,一个杀人犯,一个疯子,一个偏执狂,一个伤害我们的人,一千侮辱我们的人,我们都要学会理解他。因为任何一种心态,任何一种行为,任何一种结果,都是有其事,必有其理。当我们真正明白,存在的即有其合理性时,同情心、宽容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面对任何人、任何事,内心都会是充满爱意地接纳,哪怕对方是自己的冤家怨家,也都不会那么在意了。
人们寻求他人的理解,就像花儿渴望阳光那样迫切。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与人交往,理解人是很重要的。在和他人愉快的交往中,表达你的理解和理解他人同样重要。把理解传达给对方,这是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根本。求人办事,一旦自己的希望落空,就会在心里对对方产生憎恨。这种内心的憎恨看起来好像无所谓,反正对方不会知道,但是,心有所想就会有所表现,一旦憎恨和怒火被对方察觉,办事的希望就会彻底破灭了。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向对方传达你的理解,最迅速、简洁的表达语言:“我知道你的感觉”或者“我很理解你的心情”。请把这些话记在心里,时刻运用吧!
4.他人需要帮助
在微软有着非常开放和无边界的环境,这个环境里,员工都洋溢着一种令人感动的特质,这种特质和微软的名言“Makeothersgreat-—帮助他人成功”是紧密相连的。在任何情况下,遇到任何工作上的问题,向周围你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员工请教,他们都会尽自己的能力来帮你解答,帮你尽快适应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并且这种帮助不是被动的,会有人来主动地指导你在一些必备知识方面的欠缺。makeothersgreat‘’的精神,让知识和信息可以在员工和员工之间、团队和团队之间、任何的单位和单位之间进行畅通的传送和共享,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这些知识和信息所能发挥的效用。其背后思想的精髓是团队的精神和团队的力量。也许你帮助过别人,但你并不知道,可你的帮助真正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他人从你这里收获了希望。
5.他人需要同情
心理学家亚瑟·盖提斯在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中曾说:“同情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需求,小孩子在受伤时,即使是一点点擦伤,也会需要大量的同情和安慰。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之所以会醉心于诉说自己的忧伤、病痛和一切生理异状的细节,全都是基于同样的心理。”
卡耐基有一句名言:“我可以理解你的看法,因为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一定也会有相同的感受。”这样的话说给谁,听起来都会很舒服,很亲切。所以,要想说服别人,别忘了先要学会设身处地去替别人想想;要化解纠纷,赢得友谊,请记得要同情他人的立场与愿望。
同情心一般是指对别人遇到麻烦、烦恼、不快及意外时,给予真诚的关心,而不是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冷漠处之与幸灾乐祸,这不仅是指对老、弱、病、残。同情心是一种爱,是一种友谊与理解。其实每个人在生存中都会因种种原因,需要获取他人的同情。然而,同情是平等的而非居高临下的施予,每个人希望得到同情时,同样需要获得尊重与尊严。
保持一份同情心吧,在自己的右手温暖左手的时候,学会用双手去怜惜另外一双冰冷的手。
6.他人需要激励
“激励”意味着什么?《韦氏新世界英语词典》解释这个词的意思是,“向别人提供积极性或以积极性影响别人”;而“积极性”一词的意思是,“促使一个人做事或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内心的动力、冲劲或意欲”。所以,激励涉及如何激发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潜能。
现在人们似乎希望一种外力可使自己和周围的人朝着预定方向前进。但凡是由外力促成的行为,都不可能持久。这就像一辆汽车,有时有汽油有时没有。汽油用完了,汽车要人推才能走,一不推,汽车马上失去动力,很快便停下来。只有油箱中汽油是满的,车内的发动机才能驱动汽车前进,几乎没有尽头。人和激励的关系也是这样。没有激励,人就很难动起来,更不可能鼓起冲劲,也就很难发挥潜能。但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受激励驱动,他就能永远前进。
因此,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要想成功,你必须学会调动别人内心深处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潜能,你必须“给他们的油箱加油”。在一次调查中,要求70位心理学家说出主管人员必须懂得的人性中最关键的东西,有65%的人说“积极性”,就是使人行动起来的那种感受和认识。如果你不能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你就不能领导他们。如果你领导不了别人,那么你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要由自己独立完成。
7.他人需要赞美
管理专家菲力浦·布鲁克是这么说的:“夸奖任何工作‘做得好’,可以产生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赞美可以激励别人发挥他们的潜能实现他们的理想,可以建立他们的信心,并使他们成长。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抚育孩子没有其他窍门,只要称赞他们。当他们把饭吃完时,赞美他们;画了一幅画之后,也赞美他们。当他们学会骑自行车时,也赞美他们,鼓励他们。”
有人说一个人活着,就是为了避免惩罚或为了得到奖赏。赞美就是对别人付出的一种报偿,赞美对人类的行为是一种激励与鼓舞。在某大学中曾经进行过一项实验,所有学生被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经常受到鼓励和赞美,第二组学生任其自由发展,第三组学生除了受批评之外无其他态度。结果任由发展的一组进步最小,受批评的一组有一点进步,受赞美的一组表现最为突出!事实就是如此,当众表扬一个人,成效会成倍增加,不仅提高了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还能调动起其他人的积极性;为了珍视荣誉他自己也会更努力地拼搏。
我们应该学会赏识、赞美他人,努力去挖掘他人的闪光点。有调查显示:经常赏识他人,夸奖、赞美他人的人往往处事积极乐观,受人欢迎,受人尊敬,不常生病,并且比一般人长寿;而常指责、抱怨的人,没有朋友,孤单落寞,身体、心理脆弱,比一般人寿命短。
8.他人需要安全
个体的人,是孤立的个人,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和别人交流,建立人际关系,在强大的集体力量中,寻找安全感和得到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