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热爱劳动
劳动带来收获,劳动带来充实,尽管劳动过程中也会有不愉快,但这并不能改变劳动的本质。任何人都离不开劳动,与其带着厌倦的心态劳动,倒不如快乐地去劳动。不热爱劳动的人不大可能感受到勤奋的快乐,干活对他们来说是不快乐的,甚至是痛苦的,他们难以享受美好的生活,成功对他们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
2.平常努力
平常努力表现在四个方面: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锻炼身体、坚持放松。
(1)努力学习
学生时代必须努力学习。参加工作后,也要挤出时间学习。正常人只要长期努力学习,对于成才、发展事业都非常有利。朱镕基同志自23岁清华大学毕业后至52岁“平反”并没有多少作为,在这30年间,他努力学习、研究,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53岁之后快速发展,为民族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努力工作
与日本人在一起,听到最多的两句话,一句是“拜托了!”另一句是“加油干吧!”前一句是请求对方好好工作,后一句是鼓励对方好好工作。每个人不仅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努力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这种努力一时或许不能获利,但长期积累,对于个人的成才、发展都非常有利:例如,每个周末用一小时的时间思考改进工作的方法,3年就可改进160次,经过这么多次的改进之后,相信你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益将会大大提高。
(3)努力锻炼身体
对正常人来说,只要每天安排一小时锻炼身体,半年后,体质将大大提高;一年后,将很少生病(如感冒等),而且精力充沛;持续三五年后,将拥有优良的体质。一旦拥有优良的体质,对于一生的成才、发展、享受生活及健康长寿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4)坚持放松
坚持放松就是充分利用时间放松,也就是说,充分利用每一点一滴的空余时间放松,花的时间不多,却可获得很多快乐及消除积累下来的疲劳,非常有益。放松后效率高了,从而有利于学习、工作,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集中精力去做好事情。
3.关键时期的拼搏
关键时期的拼搏和平常的努力是勤奋的两个方面。平常努力主要是为了积蓄实力,而关键时期的拼搏是充分发挥实力之举,它有助于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及提高竞争力。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如果比对手努力一些,到关键时期再拼搏,就容易取得胜利;反之,如果不够努力,关键时刻即使拼搏,也难取得胜利。
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一直雄踞世界乒坛最前列,特别是90年代,几乎处于绝对的优势,靠的是什么?就是平常极度努力,比赛时奋力拼搏。在美国,许多人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常常拼命干活。比如现在的硅谷,企业家、工程师、科学家每天通常只睡4至5个小时,工作超过16小时。正是这种拼命干的精神,才使得美国的高科技、经济实力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古往今来的无数战斗中,拼命的军队常取得胜利,而怕死的军队常常失败。
拼搏乃至拼命,是竞争取胜的关键之一。竞争激烈必然迫使各竞争者努力拼搏,如果自己不拼搏,或者稍有松懈,就很可能一下子败下来。在实力相当时,哪一方更加拼搏,哪一方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一个人、一个团体如果缺乏拼搏精神,就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
当良好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并存时,只有拼搏才能取胜;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通常只有全力以赴,才会有取胜的希望。
4.艰苦奋斗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没有不经过全民艰苦奋斗的。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或者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足,就谈不上创业。所以在艰苦的条件下,只有奋发图强,才有希望。而放弃、不努力或不够努力,几乎完全意味着失败,即使暂时不败,长远也一定失败。
从1988年5月到1989年9月,我们的软件英雄求伯君先生把自己关在深圳的一个房间里。在那里,除了一张床和方便面,就只有计算机和程序。有了难题,他不知道问谁,解决了难题,也没人分享喜悦。一年中,三次生病而不得不住院,第三次住院还把电脑搬到医院,边治病边编程序。就是靠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年零四个月的煎熬终于使求伯君完成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汉字软件——WPS。后来,求伯君为了写WPS97,四年如一日,带领开发组每天工作12小时,每年工作365天,从来就没有停过。
一个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人,不仅难以成才,而且难以成就大的事业,一旦败下来,也无法迅速爬起来。
5.千方百计提高效率
勤奋是有限度的,而效率是可以无限提高的,因此,既要勤奋,又必须努力提高效率,否则,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我国现有的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仅是英国的1/30,美国的1/36,日本的1/40,德国的1/45.也就是说,英国的工人只要干12天,美国的工人只要干10天,日本的工人只要干9天,德国的工人只要干8天,就等于我国的工人于一年365天。
效率高了,取得好的效果就不难,有利于激发起奋斗的热情;反之,效率过低,努力了却看不到效果,使人不大愿意努力。要实现高效率,必先快速掌握高效率的方法,也就要努力学习、研究、改进提高效率的办法。因此,在工作效率低的情况下,通常应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研究提高效率的办法,这一时或许还看不到效果,但长期如此,将十分有益。假如每天花两三个小时改进一次学习方法或工作方法,3个月就可以改进90次,经过这样的改进之后,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对于发展非常有利。
6.带着远大的目标奋斗
正常人只要愿意围绕目标付出足够的努力,通常都可以成功,即使不成大功,也可有所作为并过上美好的生活。有些人虽然很努力,但缺乏目标,导致力量过于分散,因而没有成功。这并不说明努力无用,而是证明:勤奋如果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就难有好的效果。许多人在付出了很多努力之后,才发觉这些努力对于实现目标几乎毫无意义,非常可惜。
目标大,即使只实现了1%,成就也是很大的;反之,目标小,即使完全实现或超额实现,成就也是不大的。尽管目标远大有时显得不大实际,但它能促人努力进取,长远上对于个人的成才、发展都非常有利。如果目标太小,通常也就不会很努力,长远上对于成才、发展都不利。勤奋是以取得好的效果为目标。如果整天忙忙碌碌而不出成果或成果不大,就不是有效的勤奋,就应该改进方法,以提高效率。
7.边奋斗、边享受
人类是为了享受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适当享受生活让人健康、快乐,有利于促进人更加努力去奋斗。享受生活与努力奋斗是相辅相成的,应该保持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不能失调。这种平衡以各人的标准而定,但无论如何,享受与奋斗应同步进行;享受应该建立在奋斗的基础上,不能只顾享受而不奋斗,更不能沉溺于享受。但如果人生只有奋斗,而没有适当的享受来调剂,那将是痛苦的。享受不仅指娱乐、吃好、住好、穿好、睡好,还包括以工作、爱情或友情为享受等。有些高级人才以工作为享受,虽然实际用于娱乐的时间并不多,但他们享受到的快乐仍然要比普通人多得多。在发达国家,人们并不追求山珍海味,吃的是牛排、牛奶、面包、青菜等,实际用于吃饭的钱不多,大多数钱用于再投资、家庭建设、旅游、接受教育、娱乐等。
8.抢先勤奋
抢先勤奋主要是指争取比别人更早付诸努力、更快发展,以建立优势。迫于形势的勤奋、慢于对手的勤奋或效率低的勤奋,都是被动的、缺乏竞争力的。落后的人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在潜意识中并没有争取领先的强烈欲望,平常总显得比较懒散;一个人,如果只有到了贫穷落后时才会努力,在别人发达的时候,才会被迫地努力,就很难摆脱落后的命运,不易成就大的事业。真正的人才即使没有任何压力,他们也会自觉努力,而且比普通人早努力。任何个人,要想成才、发达,必须以勤奋积蓄优势,求得发展。努力越早越好。一个人从小努力比长大后才努力,当然具有发展优势。同样发展某项事业,先发展的一方常可以取得抢先的优势,会先于后发展者走向成功的殿堂。
9.保持良好的心态
任何不良的心态或情绪都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对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悲哀、愤怒都可能使人下定决心奋发图强,但在发展过程中,不要带着浓厚的悲哀或愤怒的心理,因为这些心态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影响身心健康。一般来说,保持好的心态和情绪,可以增进办事效率,提升竞争力。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你想勤奋,只管集中精力学习、工作、锻炼身体好了,不要让不良的心态和情绪成为心理负担。一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才可避免意气用事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为成功创造有利的条件。
10.终生奋斗
在发达国家,人们崇尚奋斗,宁可奋斗而失败,也不愿无所作为过一生。一个人从正道奋斗,即使失败了,也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而一个人如果安于贫困、无所作为,那绝对是让人瞧不起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奋斗是人生美丽的经历,没有奋斗的人生没有幸福可言。
有些人感到发展困难,生怕奋斗所付出的大量精力得不到回报,因而放弃奋斗,甚至甘愿无所作为或贫困过一生。这是极其错误的观念。奋斗是人生的赌注,是一种博,也是一种快乐,不去博,什么都得不到。实际上,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并不难实现,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更是举手之劳。重要的是,当物质生活满足以后,精神生活的追求才是他们的目标。
我国的世界级富翁相当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一旦富起来就不再努力。他们把物质满足当成最终的目标,看做成功的标志。其实,奋斗伴随人的一生,奋斗从出生时就开始,直到死亡才宣告结束。不停的奋斗才是人生更高层次的享受。
11、创造勤奋的环境
与勤奋人为伍,才能长久地保持勤奋的状态;融入勤奋的环境,才能更快求得发展。
有位中国学者陪同一位日本专家外出办事,途中不断遇到优哉游哉、鹅行鸭步的人们,他不无感慨地说:“在日本,可难得看到踱方步、悠闲过日子的人。”日本人走路几乎都是神色匆匆,快步疾走,就连穿高跟鞋的妇女,也是一种响着高跟碰地的“笃笃”声轻捷快速行走。日本是生活节奏最快的国家,大多数日本人每天都忙碌万分,“赶快!赶快!”一个无声的命令老在驱赶着千千万万的日本人快速行走,捷足可以先登,迟一步常常就要吃亏。
日本快节奏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日本人勤奋向上的精神。日本人认识到如果不能向外发展,日本那么小的国土是没有希望的,因此,必须全民努力奋斗,才能弥补先天的不足及建立富强的国家。日本人是为了团体(比如公司、政府机关)、国家的发展而工作,团体好了,国家富裕了,每个人的生活才会好。在生存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要是大家不卖力工作,所在的公司、单位竞争不过别人,就无法生存下去,个人的生活也就没有保障;同时,如果大家不卖力,国家就没有发展,最终对于每位国民都不利。出于这种共识,大多数日本人都自觉地勤奋工作。在这样勤奋的环境下,没有人不去勤奋努力。
一个人要快速发展,就要想方设法融人积极向上的环境;如果你是一个老板,那就要设法为自己的员工创造勤奋的环境。好的环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