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华上的是经济系,在人民大学毕业时是在对外贸易系,毕业后又长期在经济部门工作,直到40岁之后才进入出版界,而且在翻译出版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从头学起。历经坎坷的二十多年编辑生涯,有人说,我是“歪打正着”,干得还可以;也有人说,我是机遇好,跟着《译林》沾了光。其实呀,酸甜苦辣自己知道,是非功过任人评说。人人都说,当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而我觉得,当嫁衣的“裁缝”也有一个难得的好处,就是见识的“新娘”多。当编辑当然要结交很多作者、译者,因此认识的文人,包括一些名家,自然也多一些。如今我退休了,但一静下来,许多名家的音容、谈吐、学识和风范,仿佛都历历在目。我突然意识到,凝聚在记忆中的这些信息,体现了一种精神,承载着一种传统,是一种有价值的精神财富。让名家的风范传播、扩展,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这岂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基于上述认识,我着手把这些年发表在报刊上的与文坛名家交往、相聚、共事的文章整理出来,并选择了部分与名家的通信,以及一些名家评述我的文章,一起辑录成书。尽管这些文章,写的大多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或者就某一件事偶发的一些感想,但是,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名家做人的原则,做学问的态度和谦逊朴实的作风。正是这些优良的品德,教育了我,感染了我,启发了我,才使得我实现了从一名翻译出版的外行到“进入角色”的较快转变,并在《译林》杂志和译林出版社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我的一些足迹。本书中一些名家赞扬我的话,那是对译林工作的勉励,对我则显然过誉了。在与一些名家的交往中,我当然有过不周到乃至失敬的地方,趁此书出版,我诚挚地表示歉意。
书中有少数几篇文章,在我的前一本散文集《心曲浪花》中曾经用过。因为想到更集中一点展示我与名家交往的全过程,所以这次又再次收进来,对此也应该向读者致歉。百花文艺出版社在出版散文方面享有盛誉,这次我能在该社出版我的第三本散文集备感荣幸,也借此表示由衷的谢意。书中不妥之处,望读者不吝指正。
李景端
2006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