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后入者,我们不必为自己的迟到而遗憾,也不要为对手的强大、市场的白热化竞争所吓倒,更不要为自己的实力弱小而畏首畏尾:事实上,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再饱和的市场总是会有空档的。
在商场上,每个从商者,都喜欢先入为主,抢先一步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对后来者以强压弱,以大欺小: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最大的优势,成为一个行业里的霸主。
我们作为年轻人,只要从事传统行业经营,我们都是一个市场中的迟到者,不得不面对一个已经近乎饱和的市场,不得不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在这个市场上,几乎一块蛋糕都已经被分吃殆尽,并且先入市的几个老大哥已经吃得膘肥体壮,膀大腰圆,自己跟他们相比,肯定不是一个同级别的对手。
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任何猛兽都是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我们眼前就有一个富豪,他进入市场时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他不但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还成为这个市场领导级的人物。
重庆力帆的创立者尹明善就是这样一个市场后入者,他的创业经历也许对于我们今天的创业者有一些启发借鉴的意义。
作为中国摩托车工业的摇篮,在上世纪90年代,山城重庆不仅拥有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老大“嘉陵”和老二“建设”,而且还带动了一大批生产销售摩托车配件的中小企业。以当时的市场形势来看,中国的摩托车市场已经被这两个最大的生产厂家所覆盖。只要这两家企业咳嗽一声,全国的摩托车市场就会下雨。再加上其他地区的一些摩托车生产厂家,当时的摩托车市场几乎已经被瓜分殆尽。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尹明善还是决定进入摩托车市场。55岁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是一个行将退休、安享晚年的年龄了,但是对于当时的尹明善来说,这才是他真正创业的开始。
经过分析,尹明善发现,尽管当前的摩托车市场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但是发动机一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瓶颈。当时国内只有50毫升和70毫升两种型号,其他的型号必须从国外进口。而即使是国产的发动机,本地的嘉陵、建设都不愿意把发动机卖给其他的一些小厂。这些小厂每个月都需要数百台发动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跑到河南等地购买。即使是这样,价格还偏高,质量也很差。
尹明善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市场切入口。谁都知道,任何一台摩托车都离不开发动机,而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性能优良而价格合理的发动机的企业几乎没有。所以,他决定先搞整装的发动机,以当地的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既然几个行业老大哥都能够生产足够的配件,却又不愿意向市场提供发动机的整装!那么这个市场缺口就由我来补上吧。
于是,尹明善决定把建设摩托维修用的发动机配件全部买过来,由自己装配成整机再卖出去。这样下来,一台发动机的成本是1400元,而卖价却高达2000元,利润当然十分可观。为了不让建设集团有所发觉,尹明善制定了许多隐蔽的策略,比如分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订购不同的配件,最后纽装成机。就这样,一台台经过组装的高性能的发动机就从尹明善的工厂走向了市场。
尹明善当然明白,这样做只能是权宜之计。一旦自己做成规模,建设集团肯定会断自己的配件来源。尹明善就专门研究,到底哪些是建设集团的关键技术。针对这些关键技术,尹明善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在吸收建设集团技术的基础,再加入自己的设计,开发自己的零配件。四个月之后,所有关键的零配件都开发出来了。这时候,建设集团才大梦初醒,立即下令严格控制自己的零配件的销售去向。但这时候,尹明善的公司已经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生产配件了。
由于价格适中,又质量可靠,尹明善的发动机逐渐打开了销路,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甚至有的商家提前几个月就把预付款打到公司的账户上,每天都有购货商在公司门口排队等着购货。销售业绩的直线上升,使尹明善这个市场的迟到者牢车地站稳了脚跟,并且迅速,士大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佼佼者。不到十年时间,重庆力帆就超过了嘉陵、建设两大摩托车巨头,后来居上,坐上了重庆摩托车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中国幅员辽阔,在许多地方山谷纵横,交通十分不便,再加上人口众多,因此中国的摩托车市场无疑是巨大无比。在当时,相信一定有许多商家不止一次地盯上了摩托车市场这块肥肉。但是面对当时摩托车市场已经先入为主的几大摩托车巨头占据,无论是对任何一个商家而言,贸然入市的风险可想而知。
不难想象,大多数商家还没有入市就黯然退出了。对于他们来说,在比赛还没开始之前,他们就放弃了。当然,也有一些商家抱着试一试运气的态度,进入了市场竞争,但是在与几大巨头的浴血拼杀中,败下阵来。对于他们来说,参加了比赛,却输掉了。也许许多人要说,这很正常,因为人家在你入市之前,就已经在市场上坐稳了江山。这时候,你再来别人的地盘上打拼天下,当然难而又难了。
但是,同样作为一个市场的后来者,尹明善却果断地杀入了市场,并且还杀了个三进三出,最后成了行业的龙头老大。其实尹明善起点只有20万元,并不比那些失败的商家高多少,甚至比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要低许多。但是为什么尹明善能成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而他们却在半路上倒下了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尹明善并没有被所谓的市场老大哥们所吓倒,而是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他们的软肋在哪里,也即自己的市场定位在哪里。
众所周知,即使再完美的防护,也有其必然的软肋。即使竞争再激烈的市场,也有其必然的空档。西方的市场经济搞了几百年,依然还有市场的空档,依然还有新一代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层出不穷,更何况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才二十多年,许多市场还远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还有很多巨大的商机没有挖掘出来。
因此,作为一个后入者,我们不必为自己的迟到而遗憾,也不要为对手的强大、市场的白热化竞争所吓倒,更不要为自己的实力弱小而畏首畏尾。事实上,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再饱和的市场总是会有空档的。而这些别人看不到的空档,也许正是我们大显身手的好去处。
我们来到商场上,不是为了输掉而来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赚到钱,并且还要赚得盆满钵溢。陈胜有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平,”在商场上,这句话同样适用。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永远的老大,老大是要凭实力来说话的。只要我们能够做得足够强、足够大,我们一样也可以做老大。
面对一个近乎饱和的成熟市场,后来者必须睁大眼睛,努力发现市场的空缺,事实上,市场永远都有发财的机会,只是我们总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试想一下,数十年前,在一些传统的市场就已经接近饱和,但在这些行业还是出现了许多富翁。而在当今的许多在大家看来早已饱和的市场里,我们仍可以断言,再过若干年,照样会出现许多崭新的富翁。相对于先入行业的商家来说,他们是这个市场的后入者,但是他们运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光,找到了市场的空白,剑走偏锋,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腾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