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能给孩子带来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礼物。而孩子在大自然中,能感受到真正的生活,能迸发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生命的热爱。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采取以灵活的方式,让孩子接受更多本真的事物,从而激发其最原始的生命动力。
带孩子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的成长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要求。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父亲就是这样培养他的孩子的,攀越高峰、游览胜迹、长途跋涉、诵诗读书,这对于一个文学家的幼年来说,其意义不但是一段快乐奇妙的时光,更是使人受益匪浅的经历。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往往在一个人成人后显现出来。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中写了50多部诗集,被印度人民称为“诗圣”。他还写了10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以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著作,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谱写了数量难以统计的歌曲。泰戈尔的多次旅行,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是迄今为止这类描述中最细腻者之一。
泰戈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所涉及的学术范畴极为广泛,其中包括文、史、哲、艺、政、经等,他几乎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他的成长得益于父亲严格而又得当的教育。
他出身于一个豪门贵族,父亲是受人尊敬的智者。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父亲除了潜心研究印度宗教圣典和西方哲学外,还爱好旅游。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为他举行了成人仪式。仪式结束后,父亲问他愿不愿意跟他一起去喜马拉雅山旅游,泰戈尔当然愿意,而且为此相当兴奋。
他们的第一站宿营地是桑地尼克坦,那里空旷无垠,广阔的原野,袒露的黄士,还有错落有致的沟沟壑壑,在蓝天白云下,像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壮丽的景色深深地感染了泰戈尔,他第一次获得了在空旷的大自然里自由遨游的乐趣。他们继续向喜马拉雅山进发,沿途游览了很多地方,还特地参观了阿默尔特萨尔的金庙,和那些虔诚的信徒在一起,吟唱锡克人的颂神曲。抵达喜马拉雅山麓时已是阳春三月,但山区的春天却姗姗来迟,他们稍事休息之后,便向海拔7000英尺的德尔豪杰峰攀登。
途中要经过几个营地,他们或步行,或骑马,或坐轿。山路两旁,古松参天,春花初绽,云飞雾绕,鸟语声声,皑皑白雪在峰岭闪烁,山路自下盘旋而上,沟壑万丈、层林叠翠。这一切,对泰戈尔来说都宛如天堂,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颗好奇和探索的童心完全陶醉在这山区的美景之中了。他们到达德尔豪杰峰后,住在自己早已购置的小屋里。每当太阳从东方的峰岭喷射出万道金光时,泰戈尔和父亲早已在户外散步了,然后回到屋里读一小时英文,读完就到冰凉的水里沐浴,下午仍是读书,讨论宗教问题,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高山美丽迷人的夜色。就这样,父子俩共同在这里度过了四个月美好的旅游生活。
此次旅游使得泰戈尔与喜马拉雅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给他留下了很多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他后来称喜马拉雅山是“蛰居在心灵上的情人”。后来,泰戈尔又曾怀着深深的眷恋多次攀登了喜马拉雅山。1916年出版的诗集《飞鹤》,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些游览活动的感受。后来,泰戈尔和他的父亲又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桑地尼克坦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幢住宅和一座花园,他们常去那里游览休假。他还在那里创立了植树节和开犁节,使当地植树造林蔚然成风。泰戈尔的生活已经与桑地尼克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通过在那里的许多实验活动,扩大和增进了对自己所热爱的大自然的亲近感,饱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熟悉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情形,这为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有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亲近泥土的童年即不是真正的童年。人是大地的产物,土地是一切生命的源泉,现在很多孩子甚至连真正的土地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心目中的土地就是宽阔的马路,要不然就认为是花圃里的黄泥。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正的童年,让他们真正的热爱生活,就应该带他们去亲近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最微妙的,在对自然的亲近中,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变得更健康。
城市里的孩子,混凝土的世界隔离了他们与蓝天、碧海、大地的亲密接触;孩子们与花草树木、飞鸟游鱼亲近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因此,不要吝惜时间陪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真正的生活,毕竟、电视中和书本上的大自然离孩子是遥远的,想象永远也比不上真实。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包括植物、动物和人,归根到底都是源于自然、生于自然,最后又要回归自然的。
大自然带给孩子的礼物
离开城市后,才发现生命原来可以那么丰富多彩:孩子们会不小心被飞过的蜜蜂或者别的小虫子蛰到;会发现在城市里寻找不到的斑斓蝴蝶和上万知了的齐声合唱;会放纵自己在泥地里弄得脏兮兮的,然后在清澈溪水中荡涤自己的所有不快……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离开喧嚣的城市去乡间旅游,因为只有在这里,人才能彻底地放松,回归于自己最本质的状态。而孩子也很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最原始的生命力。
无论是正在发芽的树枝,还是潺潺的流水,无论是蓝天白云还是狂风暴雨,不经过近距离的接触,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这些大自然的神奇的,只有亲身接触到这些神奇,才能感受到生命和自然的联系。孩子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验到蓬勃的生命力,获得一种超自然的快乐,这就是大自然带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古今中外,人们总能从很多人身上看到大自然对人的影响,很多历史名人都能在自然中发现灵感,获益匪浅。一个苹果成全了牛顿灵光闪现,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白鹅在池塘中的悠然让年仅七岁的骆宾王借助一首咏鹅诗展现了自己的诗词天赋;河中的小虾深深吸引住了齐白石,又在他的画笔下活蹦乱跳。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灵感。童年是一个人智力启蒙的基础阶段。大自然能美化人的生命、启迪人的智慧和灵感。孩子在自然中能培养对线条、形体、色彩、音响、生态的敏锐观察力和感受力。很多人给孩子报学习音乐、文学和绘画的各种启蒙或进一步学习的辅导班,但这并无法使孩子理解很多艺术巨著的深层思想。这就是因为在画室和琴房所能学到的只是技巧,却学不会对生活的新奇、幻化、天真的感受。
美国有一对颇具冒险精神的夫妇,他们将四个孩子带到偏远的农场自己培养。白天孩子们像普通农夫一样在农场干活,并在劳动中讨论种子发芽、遗传、农药等知识;晚上,曾是大学教授的父亲则负责给孩子们讲授文化知识。到了周末,一家人会开车到附近小镇的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激发了四个孩子前所未有的求知欲,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然后在农场里进行自己的各种实验。孩子们不断探索,养成了很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没有读过中学的孩子均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并分别成为电脑、畜牧、天文、造船方面了不起的专家。这对夫妇认为书本上的文字是死的,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鲜活的,让孩子看着书本想象并不符合孩子的天性。很多知识,孩子们在自然界中自然能找到答案,并且是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答案。
孩子从大自然中体会到的空灵是最好的生命启发,在大自然中,通过对山川湖海、花鸟虫兽的神奇变化的观察,孩子们还常常会想到日月星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诱导他们展开探索的翅膀,产生揭示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欲望,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