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有更强的好奇心。他们常常会指着那些新奇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家长们可千万别小看孩子们这些奇怪的思想,这中间往往蕴藏着不可预测的潜能。某些专家在研究北大、清华学生的学习动力时,发现所有的动力原型都是对知识的新鲜感,即好奇心,好奇心是人获得智慧的关键。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的未来幸福,这方面家长是不能忽视的。
不能扑灭孩子好奇的火花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好奇心也会慢慢消退,人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变得漠不关心起来;失去了探索和求知的兴趣。所以对于孩子的“淘气”,成人是不能够理解的,他们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在同大人作对或者是不懂事的表现,于是对孩子或严厉斥责,或置之不理。殊不知,孩子正是通过他的淘气行为在探索、检验自己的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呢!这些想法和行为就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而大人的粗暴、忽视、干涉和误解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孩子,长此以往,有可能使孩子失去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变得麻木不仁,扑灭了孩子好奇的火花。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家长其实是极不称职的。
父母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作为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如果孩子告诉父母看到了新鲜好奇的东西,父母表现出一副漠然的样子,就会冷了孩子的心。当孩子向你提出问题的时候,或许你当时非常非常地忙,抽不出空来听听孩子说些什么,或许你的知识实在有限,无法立即回答孩子的问题,或许你自己的思想层次还不够高,一时还听不懂孩子的问题症结之所在;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当你无法马上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直接脱口就说出“不知道”,把问题敷衍了事,因为这样做会造成孩子慢慢失去对事物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并且容易影响你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无足轻重。
其实,“不知道”还有相当多可以替换的说法,例如“等会爸爸陪你一起去找百科全书看看,好吗?”“你先上网去搜寻一下有没有相关资料,妈妈等一会儿再陪你一起学喔!”“不要急,凡事都会有答案,先给爸爸一些时间处理完手边的工作,马上好!”……以上这些替代性的回答,都可以为你换来宝贵的时间,当你处理完手边的工作,或是搞清楚了孩子所问的问题,你应该马上就陪你的孩子一起去找答案,与孩子一起来发现学习知识的喜悦。
有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新手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她非常生气,于是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听了老师的话后,这位母亲觉得非常有道理,仔细想想自己的行为,她感到有点后悔。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这块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怎样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钟表匠成了先生,你的孩子成了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故事中的那个老师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是一个非常崇尚创新精神的人,在他一生的教育生涯中,特别重视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
孩子之所以会提出一些问题,完全是由于好奇心。可是有些父母则会对孩子说:“问这么多干嘛,你烦不烦啊?”也许,孩子的好奇心就在父母的不断喝声中被毁灭了。其实,父母也可以注意倾听孩子的问题、想法,尊重孩子的观点,积极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探索新知的能力。这样,孩子就能在不断的发现和思考中增强创新能力。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着知识一个最紧要的门径。”好奇心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孩子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才会热爱学习,并主动学习。
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孩子们敢于探索新知,敢于创新的动力。创造精神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能带着孩子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父母可以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做起,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
那么,怎样做才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
1.正视孩子的“破坏行为”
小孩子天性好奇,他们的头脑中总是充满了许多新奇的念头,于是他会毫不犹豫地付诸行动。因此成人不能轻率地将孩子的某些违规行为定性为“破坏”,而应该真诚地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良好的愿望。同时设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看到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和动机。在肯定和鼓励孩子探索行为的基础上,对孩子讲清道理,提供问题的答案,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多提供一些廉价、安全的玩具,让孩子尽情地进行“探究”。
2.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提问
喜欢提问题是孩子思维活跃的表现。例如,他们会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冬天的时候玻璃上为什么会出汗?”“鱼都有鱼鳞吗?”“飞碟是怎么一回事?”对于孩子的提问,家长应该耐心地倾听、尽量回答孩子的问题,有些不太明确的问题可以翻阅书籍寻找答案。对一些稀奇古怪实在难以回答的问题,也千万不要不耐烦,要耐心地告诉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还是一个谜,希望你长大以后去寻找答案,做个有学问的人。”这样就可以使孩子明白自然现象非常复杂,需要好好学习知识,努力探索,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科学知识,把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的动力。千万不要不耐烦地打断他们的提问。成人重视孩子所提的问题,对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3.满足孩子的收集欲
孩子眼中的“宝”,可能在一些大人眼里平淡无奇甚至是“破烂”的东西。在孩子的眼里,普通的一颗小石子就是一粒闪光的宝石,一片干枯的树叶也是美丽无比的神奇树叶,如果成人轻率地将这些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扔掉,就有可能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家长应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收集欲。
4.积极回应孩子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增强,他和家长的对话中就增加了许多的问号,“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等类似的问题五花八门,大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趋势,搞得大人很头疼。其实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正是智力教育的精髓。家长应给予支持和引导。一些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家长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沮丧,从而放弃了对问题的提问,使孩子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泯灭了。孩子提问题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放下手头的事情,做出注意倾听孩子说话的姿态:弯下腰,目光注视孩子,用点头和微笑鼓励他,并且用语言表达出对孩子所提问题的兴趣。
5.掌握语言技巧
和小孩子讨论问题时,大人千万不要急于表态。不要轻易表扬孩子:“这很对。”“这很好。”这种语气往往使孩子觉得讨论即将结束。大人应改用另一种语气:“呀!这么有趣”或者“我怎么没有想到”;当讨论遇到困难时,不要老是说:“快想想”,那样会让孩子感到茫然,而应说:“这样做行不行呢?”然后提出启发式建议,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成人懂得语言艺术,可以更好地启发孩子们去思考一些问题。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就应当多抽一些时间去陪陪孩子,听听孩子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并适当地加以引导。其实,培养孩子爱好自然科学、爱动脑筋,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多么昂贵的设备,只需家长珍视孩子们可贵的好奇心,并加以循循诱导,相信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