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正领着孩子在田野走着,突然孩子挣脱妈妈的手,蹲到一株花前说了许多悄悄话。妈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要蹲下去呀?”孩子回答:“我站着,他听不见呀!”没有尊重就没有交流,父母经常蹲下身来对孩子讲话,一个简单的动作,使孩子得以平视父母的目光和表情,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被尊重,才会向父母敞开心扉。而那些只会以居高临下的态度面对孩子的父母,很难获取孩子的信任,也很难与孩子进行真正有效的沟通交流。
“蹲下身”,与孩子平等交流
一般情况下,父母都比孩子个子要高,跟孩子讲话时,孩子需要抬着头,因此很容易在无意中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迫感。而当蹲下身来和孩子讲话,与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就可以和孩子进行眼神交流,孩子在心理上也会感到平等、安全。
其实,“蹲下身”不仅指形式上的蹲下来,还指站在同一个心理高度上,父母以平等的态度和眼光,用认真而亲切的态度,从孩子的思维方式、年龄特点出发,与孩子平等交流,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同时对其做出恰当的引导和处理。
然而,现实中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习惯于高高在上,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尤其是当父母与孩子发生矛盾、冲撞时,如果父母不能把自己与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就会恶化矛盾,造成更大的隔阂。
有一天,肖女士下班推门而进时,发现女儿和老公站在客厅里“对峙”——女儿泪痕斑斑,老公凶神恶煞。原来,老公一回到家就看到他心爱的那只玻璃工艺品在地上被摔得粉身碎骨,女儿正忙着打扫。老公马上火冒三丈地指责女儿打碎了工艺品。女儿则矢口否认。家里没有其他人,也没有猫狗,老公认定女儿做了错事还撒谎,气急之下打了女儿一个巴掌。
看着剑拔弩张的气氛,肖女士马上让老公去做饭,由她来处理此事。她把女儿拉到房间,擦干女儿脸上的泪水,问:“妈妈想和你谈谈,可以吗?”女儿倔强地昂着头,半晌,才抽抽搭搭地冒出一句:“跟你们大人没……没什么好谈的。”肖女士仔细地看着女儿,发现她已经有她肩膀那么高,是半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她即用商量的口气问:“我们可以像两个大人一样谈谈吗?”“像大人一样?”女儿扭过头,疑惑地看着肖女士,不屑地问:“怎么像大人一样谈谈?”
肖女士坐下,然后示意女儿也坐到床沿,说:“坐下,这样我们才像两个大人谈话。”女儿犹豫了一下,在对面的床沿上坐了下来。肖女士注视着女儿的眼睛,说:“我们之间的谈话首先是平等的……”“但是你们对我一点都不平等。”话没说完,女儿的话就像机关枪一样扫了过来,“特别是老爸,动不动就打骂,那么霸道……”女儿又委屈地抽噎起来。肖女士递给女儿一张餐巾纸,示意她说下去。
女儿继续愤怒地“控诉”,一桩桩她觉得不公平的事都翻了出来,最后竟连孩子上幼儿园时的陈年往事都倒了出来。真没想到,女儿的心里竟然淤积了这么多的不满和愤慨。
肖女士拍拍女儿的头,趁热打铁地告诉女儿,两个大人之间的谈话,除了平等、心平气和,还应该是客观的。就拿今天的事情来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能老老实实地告诉我吗?
女儿低下头,小声地承认了错误。她本想擦擦书橱上的灰尘,没想到碰了工艺品,又因为怕爸爸打她,所以才撒谎。肖女士猛然意识到,问题出自孩子,根源却在家长。她诚恳地向女儿道歉。女儿诧异地看着妈妈,脸上却有了笑容。吃饭时,她主动向爸爸道歉,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温馨。
在这个故事中,肖女士让女儿坐下来说话的这一动作,实际就是主动“蹲下身”来和女儿交流的一种表现。让孩子与父母像两个大人般平等地谈话,孩子才会真正敞开心扉,与父母坦诚相待,向父母倾诉内心深处的想法。而不管孩子做了什么,往往“事出有因”,而“因”总是回归到父母身上。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尊重和平等,经常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沟通,才能解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结”,尽可能减少两代之间的沟通障碍。
平起平坐,才能实现心灵的沟通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这么说: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这句话用在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上同样合适。身为父母,在埋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把孩子看错了呢?孩子有孩子的天地,父母有父母的世界,如果父母不能站在与孩子同一高度来看待周遭的世界,理解孩子的眼光和态度,那又何谈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没有直抵心灵的沟通,又怎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有教育专家指出,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最关键的是尊重孩子,而尊重的前提是理解。父母与孩子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经历不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存在差异,况且我们正处于社会的急剧转型时期,许多事情连做父母的都难以适应,自然也很难理解孩子中出现新的观念和行为。这就是所谓的代沟,很大原因是发展时代上的差距造成的。因此,父母应当与时俱进,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从换位思考中去理解孩子。切忌以长者自居,居高临下地一味训诫、喝斥,这样孩子会感觉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不被理解,从而与父母产生心灵上的隔膜。
要理解孩子,就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平等、有耐心,努力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的想法。在与孩子谈话时,也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交谈氛围。首先父母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平视孩子,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父母不要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如眼睛左顾右盼,手里不停地翻动东西等等,这样孩子会因受到忽视而关上自己心灵的闸门。
有一位父亲每天都要和女儿交谈一个小时,当女儿很小的时候,就把她放在柜子上,站着和她交谈;当女儿长大一点后,就把她放在沙发前的茶几上,坐在沙发上和她交谈;当女儿长高了,他们就坐在沙发上一起交谈。不管采取何种姿势,其目的都是要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上,平等地与孩子沟通感情。
放下长辈的威严和架子,蹲下身来和孩子讲话,是在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父母尊重你的人格,愿意跟你协商。这样,孩子的心会和大人的心更加贴近,孩子能看到父母的眼神里洋溢着理解孩子的渴望,能看到父母的面部表情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在平等的交流下,他们也会更加愿意将内心的真实想法与父母分享、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