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强
董纯才,湖北大冶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追随陶行知先生,成为生活教育派的核心人物。他在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战时教育工作,对老解放区的教育制度转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40年中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科普写作方面,董纯才创作了数十篇科普文艺作品,以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讲故事的体裁介绍动物学常识,至今读来仍引人入胜。
早在15岁上中学时,董纯才就已立志要从事教育工作,上大学终于学了教育专业。大学毕业后又考入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学校,接受了生活教育的熏陶。同时积极参加陶行知倡导的“科学下嫁”运动,与戴伯韬等人编写《儿童科学丛书》,并创作和编译科普读物,主张科普作品的写作应是科学与文艺的结合。1935年,写成了《动物漫话》等30篇科学小品,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新鲜有趣;1937年,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作了《凤蝶外传》等六篇科学小品,受到了当时广大读者的欢迎。在创作过程中,他不仅学习书本上有关的科学知识,而且在深入生活亲自观察动物习性后才动笔。写“凤蝶”时,他观察了凤蝶一生的生活变化,以第一手材料,对凤蝶的生活习性作了生动描绘。这些作品都被收集在1980年出版的《董纯才科普创作选集》里。无论成人还是少年,凡读过此书的读者,大概都很难忘记其中“狡猾的狐狸”、“劳苦功高的马”等形象。
董纯才一生献身教育事业,其教育生涯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在陕甘宁、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工作时期。董纯才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审科副科长、科长,主持编写了边区第一批小学国语教材。后任边区师范学校副校长,积极推行生活教育主张,与师生共同参加建校劳动,适应抗战需要,突出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的地位,确定以“自学辅导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办理“冬学”等,为战时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董纯才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1940年,他第二次编写小学国语教材时,便将政治思想教育与文化基本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起来,以儿歌、故事、寓言、童话等生动体裁,编写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教育实际情况的教材。
在东北老解放区工作时期。在此期间,董纯才担任了一系列教育行政领导职务。他紧扣时代脉搏,提出了社会转型期的教育一方面要支援战争,另一方面也要服务生产,最后过渡到与生产结合、为生产服务的方向上去,同时也提出应建立新型的正规教育制度的主张。
在中央工作时期。在此期间董纯才历任教育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教育行政学院院长、中国科协常务理事、中央教科所所长等职。他反对照搬苏联教育模式,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既要学习苏联经验,也要结合中国实际提倡多渠道办学、以多种方式普及教育;大力提倡研究“老解放区教育”,主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