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新
司徒雷登,美国传教士、外交官,著名的在华教会教育家。他在中国达50年之久,曾任燕京大学首任校长,经其精心管理和建设,使燕京大学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教会大学。
司徒雷登出生于中国杭州,父亲是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1887年回美国读书。1902年毕业于纽约协和神学院。1904年任牧师,同年受南长老会派遣来华,在杭州传教。1908年受聘于南京金陵神学院,任希腊文教授。1912年兼任美国合众通讯社驻南京特约记者。1919年至1941年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开创了其在华教育事业的业绩。1941年至1945年被侵华日军拘禁,抗战胜利后获释。1946年7月任美国驻中国大使。1949年8月离华返美。
司徒雷登的重要业绩是创办了燕京大学,其管理、教育思想融会于燕京大学的发展中。他为燕京大学确定的校训为:“因自由得真理而服务。”他把燕京大学视作传教事业的组成部分,但又不使人们看出它是传教运动的一部分。在燕京大学中开展基督教团契活动,以形成真正的基督教气氛,但也注重让教师们尽可能自由地去从事他们的工作,体现出民主办学的精神。
司徒雷登努力使燕京大学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体制。他不断努力,使美国托事部管理基金会化,把校产管理、经费使用、人事任免等权力下放给设在北京的校董会,校董会通过校长实际行使这些权力。为建设燕京大学,司徒雷登从1922年到1936年间先后回美国10次进行募捐旅行,为燕京大学获得丰沛的财源,由此建成了被外国来访者所称的“世界上最美的校园”。在课程方面,1928年以前,着重开设实用型、职业技术型专业和课程,如畜牧科、制革科、家政科,以便为学生提供谋生的机会。司徒雷登还特别重视新闻系的建设,他与美国最著名的密苏里新闻学院联系,延聘了一些有名的新闻学教授来校执教,使新闻系成为燕京大学重要的、著名的系科。二战期间,中国新闻社派往世界各大国首都的代表几乎全是燕京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文学院另一重点社会学系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合作,双方进行人才交流,使该系成为中国采用西方科学方法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先行者。
为贯彻广博与专门相结合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燕京大学的教学采用了美国大学通用的选课与学分制。课程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必须跨学科选课,并以严格的考核和评分制度来保证教学质量。
为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教学质量,燕京大学还聘请了许多著名学者如陆志伟、郭绍虞、郑振铎、许地山、顾颉刚及外籍学者E。P。斯诺等任教,使燕京大学人才济济,盛名远播。
司徒雷登为燕京大学制定的校训衍化为“燕京精神”,成为一种科学与民主并进的新教育的体现。这种精神有人说是“坚持真理、崇尚民主、办事认真、勤奋进取、热情开朗”。这种管理上的民主,学术上的自由,人际关系的融洽平等,不仅使燕京大学师生从中受益,并通过他们对中国教育,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