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立民兵分队任务职能的新观念
非传统安全威胁涉及的领域众多,尤其是在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和气候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有些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如恐怖事件间歇发生,“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不断侵袭,海啸、洪灾、震灾、火灾、冰灾、雪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诸如此类的非传统安全直接威胁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一支快速反应、遂行多种应急任务的作战力量去应对这些问题的挑战。就省军区系统而言,可迅速动用的现役官兵较少;就“5·12”汶川特大地震来看,临时调用作战部队遂行任务,有时又面临机动时间长、保障难度大等实际问题和困难,因此,民兵分队就成为遂行多种应急任务的首批使用力量和“拳头”力量。必须转变民兵分队职能任务的观念,使其能够更多地承担多样化应急军事任务。
二、科学编配民兵分队组织结构
一是强化“双重领导”观念。军队、地方党委对武装工作实施双重领导,是民兵工作发展的巨大优势。军地双方密切配合是实现新要求的前提和基础。为此,人民武装部党委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准确掌握民兵队伍建设情况,摸清各单位兵员素质的底数,与地方党委和基层武装部共同研究编兵整组方案,合理确定出入队比例,彻底克服只换姓名不换人和新本换旧本的形式主义。二是强化创新观念。要认真贯彻“编为用,建为战”的思想,力争在“三个突破”和“四个优先”上做文章。“三个突破”就是:突破行业限制。比如应急分队、专业技术等分队,由于平时执行任务多、要求标准高等原因,由统编为抽编,从而能够较好地解决拉得动、用得上的问题。突破条件限制。完成多样化的军事任务,要求民兵分队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平时在注重提高兵员科技素质的基础上,在对口专业等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编兵上,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年龄、文化、政治面貌的现象,按照“立足平时、着眼战时、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的原则,根据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兵员年龄可放宽2至3岁,个别专业需要的特殊人才,可放宽到更高年龄。突破编组限制。对口专业分队编组的建制规模,不搞一刀切,宜连则连,宜班则班。“四优先”就是:复转军人优先、专业对口人员优先、高学历技术人员优先、党团员优先。
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切实优化民兵组织结构,适应民兵分队更好地执行多种任务的需求。
三、科学设置民兵分队的训练内容
一是课目设置要精。在安排训练内容、设置训练课目时,要突出重点。以“精”为原则,力戒贪大求全。规定必训的课目,无论难度多大,困难再多,也要想方设法完成。对于普通民兵分队的训练,在课日安排上要有选择地进行,从而把有限的训练资源真正用在急需上。二是要紧密结合任务。要根据民兵各分队未来可能担负的任务,按照不同种类、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训练课目和内容,并强化战、技术训练。民兵应急分队要着重围绕遂行防汛抢险、抗震救灾、森林灭火、破冰保交、电力抢修等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要通过参加军地联合组织的应急处突演练,狠抓专业和指挥要素集成训练落实,要依照行动预案,突出建制的综合训练,从指挥程序、兵员集结、快速保障到遂行任务进行全程演练,提高整体遂行多种应急任务的能力。三是要调整训练时间。应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充分考虑到根据每年春秋季易频发山林火灾、夏季易发生火灾、冬季易出现冰冻灾害等情况,在重大灾情到来前,“急用先训、急用急训”,抓好针对性训练落实。四是要拓展训练手段。按照“小专业大集中”的原则,将民兵应急分队中的技术和指挥骨干统一由省军区和军分区组训,相关专业课目由人民武装部依托训练基地组训,基础课目分散由各组建单位自训。同时,要利用省军区系统现有的国防光缆“三期网”、机关局域网和地方政府的政务网、远程教育系统等网络资源;走开远程网络教学的路子,切实提高网络化教学层次和质量。
四、积极探索民兵分队保障的路子
一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各县(市、区)现有民兵训练基地,结合遂行多种应急任务的需要,按照民兵战备工作有关管理规定和要求。建立规范实用的应急物资器材库室,完善配套硬件设施,为提高民兵快速反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要配备装备器材。加大对交通运输工具、应急制式器材、通信指挥器材的保障力度,做到民兵分队执行什么样的任务,就有什么样的器材。要紧贴遂行多种应急任务的实际需要,有重点、分年度、按层次逐步进行完善,力争装备器材门类齐全、精良管用。三是要加大政策研究和经费投入力度。在政策法规上,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出台民兵分队组建、设施建设、装备配备等优先优惠新政策。在经费保障上,应着眼民兵分队建设和使用的社会效益大局,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定,确保其实际需求,切实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有力的人员、物资、器材、技术、保障等支撑,努力推动民兵预备役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又好又快发展。
周洪池(延长县人民武装部部长)
郑 奇(延长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
《延长县军事志》,按照陕西省军区、延安军分区和延长县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历时三载,经过艰苦辛勤的努力,今已通过终审,准予出版。2006年6月,县人民武装部成立《延长县军事志》编纂委员会,抽调编辑人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修编工作。2006年11月完成了初稿。2007年春,延安军分区军事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高军民参谋,对军事志进行详细审阅,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充实补充了大量的珍贵资料。经过反复认真修改,提交了送审稿。2008年6月18日,延安市方志办、延安军分区军事志编纂领导小组、延长县志办领导及修志专家学者,对送审稿进行了评审。根据评审意见,我们再次对志稿进行了认真修改,补充充实了大量的资料。2008年10月,金秋收获季节,《延长县军事志》终审定稿,交付印刷。
《延长县军事志》编写过程中,倾注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两任编委会主任张瑞根、周洪池亲自动员部署,经常指导督促,解决修志中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周洪池部长、郑奇副部长到任后,高度重视修志工作,亲自安排督促,解决疑难问题,以执著的使命感亲临督战,加快了修志进度,保证了志书质量;凝聚着广大官兵的热情关怀,延安军分区高军民参谋,县人民武装部崔桂琴、马军、刘新刚、兰光荣、缪余生、王永升等,非常关注军事志的编修工作。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郑奇在征兵工作会议期间,召集各基层人民武装部部长,布置安排人物志补充征集资料,亲自参与封面、地图、照片设计修改。安河、七里村、张家滩、刘家河乡镇人民武装部积极搜集资料;浸透着编修人员的无限艰辛,主编吴明斋年近七十,不辞辛劳,亲自征集、考证、补充资料,五次通审修改,校对纠正错误,弥补不足,为提高志书质量竭尽忠诚;集结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县人民武装部、县档案局、县民政局等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全力支持,积极配合,提供了真实的档案资料,保证了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本届修志工作圆满完成。值此,谨向关心、支持和参与本届修志工作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囿于资料及水平的局限,疏漏错讹难免,殷切期待读者指正。
《延长县军事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08年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