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备教育
延长县人民武装部与驻境部队战备教育始终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上级的有关指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国内外形势、军队的职能和任务、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战斗作风,以及战备工作有关规定等作为基本内容,注重结合实际,坚持抓好落实。
1969年9月,延长县人民武装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八二八”命令,号召全县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战备,树立早打、大打的思想准备,做好早打、大打的各项思想准备工作。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军进入一级战备。县人民武装部与驻境部队按照上级的指示,加强对现役军人和民兵的战备思想教育,建立民兵执勤队伍,随时准备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19日转入正常。在各个不同时期,县人民武装部与驻军的战备教育侧重点虽不尽相同,但有共同点:一是进行帝国主义和一切敌对势力的侵略本性和冒险性不会改变的教育,使官兵明确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危险;二是进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教育,明确敌对势力总是玩弄和平与战争的手段,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三是进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的教育,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四是进行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教育,把各项战备工作做细做好;五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加强经常性战备教育,完善各项预案,不断提高机关、民兵应付突发事件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二、战备计划
延长县人民武装部和驻境部队,根据国防、国内形势的变化和预计发生的问题,及时制定战备方案。
1950~1965年,针对美国支持国民党反攻大陆和县城内可能发生反革命武装暴乱的形势,县人民武装部制定了战备方案。“方案”根据不同情况,对组织指挥、兵力部署、武器配备、通信联络、保护群众和财产等都作了明确的安排。
1970年以后,针对当时国家面临的战争威胁,县人民武装部制定反空袭方案和城镇人口早期疏散方案,在县城寨山山脚下挖筑防空洞,明确疏散区域和划分进出道路,开进序列形式等。1970年4月,县人民武装部根据省军区、延安军分区关于编写《兵要地志》的精神,先后在全县抽调多名干部参加《兵要地志》的编写工作,1970年12月完成了《延长县兵要地志》的编写工作,为迅速做好反侵略战争做好了充分准备。1971年12月,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保守机密,慎之又慎”的教导,为利于部队军事行动,适应紧急战备,便于通信联络,根据省军区指示精神和统一部署,县人民武装部首长统一使用规定代号,部长为201,政委为302,副职首长排在正职首长代号之后。
1983年,根据上级要求,修订了作战预案、战时人口疏散计划、兵员动员计划、战时支前计划。1989年制定了处置突发事件和平息局部动乱的有关方案,后每年及时进行修订。1998年制定了武器库联防预案。2005年,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修订了作战预案保障方案。为及时掌握情况,县人民武装部还成立了“延长县情报信息工作站”,为上级首长和机关正确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情报信息。
三、战备设施
1998年,根据兰州军区《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预备役师(旅)团战备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县人民武装部及时更新了战备设施,完善了“两室一库”(作战值班室、战备资料室和指挥器材库)建设,建立战备图库,配置野战作业箱,给每名现役干部都配备了野战作业包和行军背囊,并按要求配齐了相应作业工具。
2003年,县人民武装部投资20万元,装修作战室,购置了电脑、网络服务器、激光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摄像机和交换机等硬件设备,建起了机关局域网,提高了机关办公效率。
四、战备值班
战备值班,主要包括首长值班、作战值班和部(分)队值班等。每逢节日(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由县人民武装部的主要领导担任首长值班,机关干部担任作战值班,指定民兵分队担任值班分队,始终使部队保持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