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路
一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上司。儿时在家,父母是上司,上学了,老师是上司,上班了,上司是上司,在家,妻子是上司。上司如同我们头顶的伞,往往我们觉得,它遮住了蓝天和云朵。可是,在一个雨天,因为它又有了庇护。
在一个专制的体制下,上司有绝对的权力,而且这种权力行使起来,其杀伤力是相当强大的。契诃夫《小职员之死》对此揭露得深刻,一位小职员对上司头顶上打了个喷嚏,而这上司并不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竟然被吓死。一般读者只认识到小职员骨子里的奴性,殊不知,这种奴性的养成非一朝一夕,这位卑人微的小职员,日日在上司权威的威慑下,内心恐慌而焦虑,一个喷嚏,终于引发总爆发。上司的权威和权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中国,对上下级关系的研究,深度远远超过邻邦。有位贪官深得官场之道,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上级学》,所谓“上级学”也就是专门研究“上司”的学问,据说还颇为畅销。每个单位,看似风平浪静的上下级关系,实则波谲云诡,暗流涌动,一朝爆发,能掀起惊人的波澜。
上司可以统领和指挥下级,下级也可以利用上司。曾国藩就是利用上司的大师。曾国藩起兵之初,吴文贵为总督,权势很大,是曾国藩的好上司,曾国藩奉若父母圣明,因为曾国藩当时需要强大的靠山。一朝羽翼丰满,老上司的权威性在曾国藩的心中逐渐消解。待到吴文兵败被围,向昔日的部下求救,曾国藩为了保存实力,心一横,厚着脸皮,竟劝昔日的老上司自杀。还有什么话好说,吴文心都碎了。
上司决定着员工眼前的衣食和日后的升迁。在一个单位混下去,绝对多数人,都把和上司搞好关系,作为人生的第一要务。然而,与上司的关系,也并非那么好搞的。因为一个上司要面对众多的员工,他需要与每位员工保持等距离交往,如若只亲近某几个人,就有得几个而失一群的危险。因而他要给员工“一碗水端平”的印象。
往往,有人在心里抱怨,我这么想与上司亲近,却总不被待见。须知,几乎所有的员工在潜意识里都想跟上司亲近,只是有些人一开始就知难而退,有些人中途放弃了,有些人顾忌面子,有些人找不到恰当的方式,有些人没有机会。能够坚持到最后还在上司身边转悠的员工,后来几乎都由职工变成了上司。
地位最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在我们身边,常常有些人作为普通员工时,看起来,亲切而随和,无拘无束,能够跟周围的同事打成一片。可是,一旦成了上司,就变得双眉紧锁,傲视前方,目中无人。前恭后倨,让人费解。我曾经跟一位做官的朋友谈过此事,他解释说,这也是迫不得已,既然做了上司,上司需要威信,没有威信,说话没人听,怎么做上司?继续随和,没几个人把你当回事。这是不是做上司后要变脸的难言之隐?大有人在江湖之慨。
上司有时为了表示与员工亲热,往往要拍我们的膀子。我们是否要回应一下,拍上司的肩?答曰,不能。我曾经看见,一对上下级,原本是朋友,下级想拍上司的肩,被上司很厌恶地甩开。员工与上司永远无法平等,上司的权威,是员工用私交无法逾越的。这一距离,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定位。
员工唯一的选择是,上司的手伸过来时,与上司握握手,既保持了距离,又维护了彼此的尊严。松开手,各干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