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范
老沈是我对面屋的邻居。前两年他退休了,学写诗词,热恋古文,这便跟我成为朋友。我们交往频繁,主要内容:诗词 聊天 对饮。坦然自在,惬意。
刚一退休,喜欢诗词的老沈就参加了松风诗社,跟那些老同志经常见面,觉得轻松而又充实。大家或去观景或去逛街或去采风,家事、国事、天下事随意谈,自由无拘。见景生情,想写就写,随后相互切磋,其趣融融。他说在家里写诗改诗,用平仄、对仗憋自己,一旦蹦出好句子,便顿觉畅快。喝几口酒,睡一觉,像曾国藩老夫子那样享受“勤劳而后憩息”之乐,心境妙哉神也。他坚持读读写写,感觉好,那样子和精神都好。
我问老沈,写了这么多的诗,没想过发表吗?
“发表?”他连连摇头,“从没想过。”他说他的诗给亲人和朋友看,算是交流。其实他写诗就是自娱自乐,让生活丰富多彩。
我劝说老沈:“将来出本诗集,那或许成为人生精彩的句号。”
“我这辈子从不考虑结局,只是享受过程,知足常乐。”他实际而又简单,“老了还图虚荣、争名利、想圆满,那便是折磨自己、透支生命,何苦呢!”
我一阵惊颤。
庄子云:“木以不材终其天年。”树老了,是材、非材,都必然得享天年。那么,人不如此吗?虽有死亡不等于消失之说,可谁又看见你的存在呢?所以,人老了更要保持和谐心态,从容淡定,坚持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能做什么做什么,能做多少做多少,超然而洒脱地享受生命的过程和乐趣。追求结局的精彩,或者想最后辉煌,疲累和难为自己,实在是大可不必。
像老沈这样不思结局的人,才能幸福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