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平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敬佩先贤,想像他们一样坚守正气与人格,一方面又为名利亲情所累,学做圆滑世故的“苏模棱”,还美其名曰“难得糊涂”。
为什么“童言无忌”值得赞赏呢?因为无忌的童言总是真话。可惜,童言无忌尚且惹祸招灾,更况乎“真言”!“真言无忌”非但最易惹火烧身,而且,最易闹得众叛亲离,朋友反目,结果成孤家寡人,甚至死有“余辜”。
大人教育孩子往往强调讲真话,不要说谎骗人,但人们往往怕听真话,甚至爱听舒心的谎话。人们往往希望别人说真话,而且也同情因讲真话遭遇不幸的勇士,而自己却往往三缄其口,甚至叹息别人的讲真话纯属“犯傻”,划不来。于是,“见人只说三分话”几乎成了人们的行为准则。
由于讲真话的艰难,假话自然成了一些人的行为方式。他们深谙人性的劣根,知道耳根子软的官僚、同事、亲友和朋党大有人在,故惯以假话来求得他们的认可、接纳和青睐,也为自己谋得立足和处事的机遇和位置。这些人大多很精明,往往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间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许多时候,尽管人们也许都明白某人惯讲假话,但又喜欢他,听他的“见人人语,见鬼鬼话”。因为无论“人话”、“鬼话”,只要不那么较真,都显得悦耳动听。比如,对一个平庸的上司,你极力地表现出恭谨,称赞他“富有开拓精神,工作措施得力”,他绝不会认为你拍马屁;对一个卑劣的小人,你偶尔说他“正直义气,热情善良”,他也会暗自欢喜。
不过,有则妇孺皆知的古老寓言说,爱撒谎的牧羊人成功地骗来了村人,最终却被狼吃掉!与其说他是被狼吃掉,还不如说他是被自己的假话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