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职场的发展如何,往往与他和同事相处得是否融洽有很大的关系。同事可能给你补台,也可以为你拆台。因此,和同事相处不可掉以轻心,要在工作方式、为人原则和处世技巧方面多下些功夫。
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岗位千差万别,环境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从学生生活环境进入了职业生活环境。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我们首先要研究、把握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环境特点。
首先,学生生活环境是经过加工的、秩序化的环境;职业生活环境是自然的、未经设计的环境。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因此,从教学计划到教材、授课、作业,从课内到课外,从班集体的组织到环境的布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学生生活很有秩序。职业生活则主要靠自己去摸索、奋斗,再没有人为你去精心设计了。因此,不同的对待方式,结果会大不相同。
其次,学生生活可以是浪漫的、想人非非的;职业生活是现实的、郑重其事的。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思想言行一般不直接转化为社会现实:做作业是为了消化、巩固课程学习,演讲是为了训练口才和思维……错了不要紧,可以重来。职业生活则根本不同:你设计桥梁,建造楼房、工厂,错了一个数字,后果不堪设想;你当法官,做记者,不实事求是,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你当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职业生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再次,学生生活属非分配领域,同学之间不发生利益冲突;职业生活属分配领域,相互间利益相关。学生来校是为了学习,相互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同学之间的感情是非常纯洁的,因而保持的时间也最长。在校期间,也会发生一些矛盾,但毕业生回过头来看,大家都会觉得根本算不了什么。职业生活届分配领域,人们通过职业生活既要成就事业,又要养家糊口。选拔干部时,一个或几个名额,大家都想上;工资、奖金的发放,住房的分配等等,都与个人利益相关。职业生活的协调靠政策、机制。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有些同学对此极不适应。
总之,认识环境是我们适应社会、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刚刚步人社会的大学生,一直在校园里,很多事情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正是这些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学生习气”常常成为刚上班时的绊马索,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的转变。下面几点建议会对你有所帮助。
(1)手脚勤快点
工作的环境可不像你温暖的家和可以随意玩闹的宿舍!刚来的时候,你就得勤快着点,不仅自己的办公地带要保持干净整洁,还得帮别人擦擦桌子,打打水;碰上陪领导吃饭的时候,自己少吃点,多照顾照顾别人,没准前辈们觉得这孩子挺懂事的,多教你两招,你不就多了一些赚钱的资本嘛。
(2)尽量不要向同事借钱
谁没跟同学借过钱,“唉,哥们,这月揭不开锅了,借几个子儿使使”,一点都不陌生吧?同学一般都很给面子,大家都没几块钱,花也花不到哪儿去。上了班,挣了钱,有了固定收入,就别过那种月初“富翁”,月末“负翁”的日子了。同事和同学的情况不一样,人家一般上有老下有小,要买房,要买粮,你开口容易,人家却两难。
(3)上班的时间不能谈恋爱
在大学生活中,恋爱也是一门不可逃避的必修课,到处都充斥着爱情的味道,大胆的表白或无微不至的体贴,不但不会招来白眼,反而会有掌声。但上了班,可千万得悠着点。在办公室打给恋人的电话最好每天少于一个,别以为你压低了声音人家就不知道!没事恋人就来造访,更是一大忌讳。毕竟在单位里,工作还是第一位的;恋爱,还是选择优雅、浪漫的地方去实践吧。
(4)检点言行,不要打探私事
刚踏入社会的人,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因而乐于打破砂锅问到底。殊不知社会上人员复杂,每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有许多事情是不希望别人知道的。所以,除了对很亲近的人或者很熟悉的朋友之外,一般不要去询问别人的私生活。有时为了表示自己的关切,也要请求别人的同意,等别人自愿告诉你。假如对方愿意把事情告诉你,你千万不要把知道的“私事”当作新闻一样到处传播。
(5)能忍就忍
上完了大学,尤其是那种给学校撑面子的学生,往往骨子里都带着清高和倔强。可到了单位,哪有人把你放在眼里!就算你每天勤勤恳恳的,没准还能招来两句:“你这件事怎么做的,不会做就别做!”你要是不忍,脱口而出:“我还不愿意做呢!”等于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能忍则忍,则道路越走越宽。
(6)不可轻易就想跳槽
“我准备跳槽了!”这句话往往在毕业一两年后的同学聚会上的提及率很高。原来心满意足的工资现在看起来少得可怜;时间、精力的付出和所得到的成果不成正比;讨厌自己现在的状态,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几个小时过后,大家得出一致结论:“其实想找个比现在工作好的地方也挺难的!”工作需要积累,关系需要培养,在你还没有大能耐的时候,还是本分点好;说不定积累个几年,你跳槽的优势会更好。要是像蚂蚁似的天天搬家,最后你还是个打杂的。凡事有失必有得,卧薪尝胆,必有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