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求职行为,一般而言是属于私人行为,是大学毕业生个人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沟通行为。因此,它与作为沟通行为的公关之间必然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还由于双向选择,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是代表着本组织在与求职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其行为也属于一种公关行为。这样,双向选择的求职录用过程,自然是既包涵着公关行为,又包涵着私人的行为或叫“私交行为”。这就需要求职者把握好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在求职过程中,做到公关、私交“双管齐下”,从而提高求职成功的现实性。
首先,大学生求职可以充分运用公关的原理和技巧。公关的原理和技法是被大量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沟通的实用科学和艺术,特别是公关技法中关于人际沟通的策略和方法,如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讲究信誉、妙用人性、融洽协调、善借媒体等原则和方法,具有十分有效的实用价值。此外,公关意识的具备,不仅是公关职业的基本要求,同时,它也是一种现代生活和职业的基本要求,在个人的交往行为和职业生涯中,具有公关意识,可以增强沟通行为的艺术性和有效性,提高生活和职业活动的效率。富有公关意识的求职者,其择业成功的几率大于公关意识欠缺的求职者。
其次,求职中利用私人关系,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会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各种人际关系交织的网络。没有人能完全脱离私人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在进行求职活动中,常常会伴随着某种私人关系,一方面必须按“事理”(国家的就业原则和政策等)办事,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夹杂有“人理”、“人情”。人们常说的“熟人好办事”、“朋友遍天下,走到哪里都不怕”、“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这不能只理解为贬义词,也有褒义的一面。人熟了相互之间就比较了解,有信誉、有感情,就容易得到支持与合作。因此,求职者也应多方运用私人关系,拓宽求职门路,争取谋到合适的职业。
当然,求职者对私人关系的运用是有前提条件的。背离社会规范的庸俗关系,是应当杜绝和抵制的。在求职过程中,要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范,以真才实学求职竞争,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