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末,有人预言:金庸、古龙之后便不会再有优秀的武侠小说了。的确由于温瑞安的转型失败,而后起作家的水平又不高,只剩黄易一人实在独木难支,港台新派武侠创作出现了空前的衰微,延续多年的武侠热潮也迅速减退了。但笔者以为:潮起潮落寻常事,文学的发展不可能光是直线上升,偶受挫折也并不能说明就会从此一蹶不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鼻祖福楼拜曾经断言:“十九世纪后便不会再有小说,因为故事已经写完了。”可事实证明,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里,人类却产生出难以计数的经典小说。
前两年还听到一位香港教授讲:“由于金庸、梁羽生等的武侠小说创作成就已达巅峰,无论情节构思、创作技巧和写作风格,后人都难以超越,最多只能表面和简单地模仿。”对此笔者也不以为然,我还是赞赏清代诗人赵翼作的《论诗五绝》里的见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当港台武侠深陷颓靡之际,内地的一批新兴武侠作家已在暗流涌动,这股生力军发展到了本世纪初,已形成了以凤歌、小椴、步非烟、沧月、萧鼎等人为首的一支规模庞大的武侠写作队伍,并自称其创作为“大陆新武侠小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武侠小说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2005年还形成了新武侠出版热潮,沉寂多年的武侠小说曙光出现。
内地武侠新势力的快速崛起主要依托两大阵地,即以《今古传奇·武侠版》为代表的武侠期刊和以“幻剑书盟”、“起点中文”为代表的原创武侠网站。如今在社会上小有名气的作家已不下三十位,专职从事武侠创作的逾百人。西南师大教授韩云波将这一新势力的主要作家归结为三大特点:一是高学历,基本都是大学生、硕士生,还有相当数量的博士生;二是年轻化,以“七〇后”为主,六十年代出生的都很少;三是专业或职业多为理工科,而非文史类。
“新势力”在创作上都力求突破前辈的束缚,但在创新的道路上又大体分成两股:一股是以凤歌为首的改良派,在模仿借鉴梁、金、古等宗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时地加入时代的新特色和个人的新思路,笔者称之为“渐进式革新”;另一股是以步非烟为首的革命派,彻底摒弃港台新派武侠的条条框框,向西方前卫的创作理念看齐,作品多具有奇幻神魔色彩,即便涉及古代历史,其表现形式上也是后现代风格的,笔者称之为“突变式革新”。
“新势力”的创作题材丰富多样,因而也产生了诸多创作流派,如历史传奇派:传统气息浓厚,写宏大的历史题材或有明确历史背景;江湖侠情派:只写江湖人物的爱恨情仇,有的甚至专写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玄幻修真派:带有明显的神话色彩,写修炼仙术伏魔降妖;心灵探索派:多以抒情笔调展现江湖人的内心世界,等等。
在异彩纷呈的创作流派中,人员最众、实力最强、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玄幻修真派。玄幻武侠小说已成为当今武侠创作的主流,而且呈现出以玄幻取代武侠的趋势。但这一现象也让许多有识之士对武侠文学的发展前景产生了忧虑。
说到内地武侠最重要的新锐作家当首推凤歌。凤歌原名向麒钢,1977年出生,重庆奉节人,200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是内地新武侠的领军人物。他才华横溢、底蕴丰厚,对古今中外的文学都有所涉猎。其作品辉煌大气,尤擅长结构设置,高潮推进,极具金庸之厚重雄奇,又有推陈出新之处,颇具宗师风范。代表作《昆仑》、《沧海》是金庸之后历史类武侠中不可多得的力作。孔庆东认为:凤歌模仿金庸可谓一流,他的出现标志着这一代年轻人达到了金庸讲故事的水平。
再要提到的就是小椴。小椴原名段银,1973年出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古典文学功底扎实,其语言精美细腻、高雅脱俗、诗情画意,风格深沉持重又不失潇洒飘逸,构思上多玄妙诡谲、出人意表。代表作《杯雪》(即《乱世英雄传》)、《洛阳女儿行》都显示了厚重的大家之风。温瑞安曾赞其:极高明而道中庸,极远大而致精微。随手拈来的文笔,融会贯通了各家各派,相互契同通情,可以自立为“椴派”。可惜小椴后劲不足,作品愈发缓慢松散,抒情无度而张力不足,如今已现江郎之势,不知能否重振雄风。
与凤歌的大气、小椴的典雅不同,时未寒的武侠以故事凄丽感人、构思布局缜密、情节逻辑性强见长,《碎空刀》、《偷天弓》、《换日箭》以及《绝顶》都成为《武侠版》的超人气作品,被誉为内地新武侠扛鼎之作。但他的小说思想深度不够,人物语言也略显幼稚,与宗师水准还有相当距离。
还有被网易文化誉为“新言情主义掌门人”的江南,关注人性、作品贯穿人文关怀的杨叛,博学多才、情节细密、语言精当、擅长白描的燕垒生,以及马甲、王晴川、独孤残等写手的武侠作品也都各具特色。
内地新武侠另一独特现象就是作家队伍中涌现出不少女将,如首倡革金庸命、有“百变天后”之称的步非烟,被誉为“美少女武侠宗师”的沧月,以《琉璃变》、《逝雪》引起巨大争论的沈璎璎等。她们从女性的视角来审视江湖,竭力颠覆男性在武侠中的统治地位,大多不以热烈的场面和精彩的打斗取胜,而是侧重展现武林中人的儿女情长,以柔美婉约的笔法细致入微地剖析人物情感变化,其思想上追求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女性作家特有的审美风格,给武侠小说吹来一阵清新之风。这些女将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偏好玄幻题材,以瑰丽神奇的想象将武侠由凝重的历史带入浪漫的神话之中。
最后要隆重推出的是“网络武侠第一人”、“幻剑书盟”的首席签约作家萧鼎。萧鼎原名张戬,1976年出生,福州仓山人。“萧鼎”这个笔名是他最初上网时用的名字。据他自己讲他喜欢武侠小说,而武侠里面姓萧的一般都武功高强;鼎是我国古代的“国之重器”,很有气魄,于是萧鼎就起了这个名字。文如其名,他的小说也确实波澜壮阔、大气磅礴,其代表作便是风靡网络的玄幻武侠巨著《诛仙》,那天马行空的想象与雄健恢弘的叙事,堪与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相媲美,被新浪网誉为“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圣经”。
然而由于作者铺设的结构过于庞大,线索密如蛛网,伏笔多如猬刺,导致结局失控,只得草草收笔了事,令“诛仙”迷们大失所望,网上一时恶评如潮,其所谓的新武侠宗师地位也摇摇欲坠。
总体来讲,内地武侠新势力在金庸、古龙之后又形成了一次武侠创作的小高潮,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武侠小说的衰微局面,其敢于突破创新的精神也很值得肯定。但他们又是网络化时代的产物,其创作心态大多略显浮躁,许多作品随意性、游戏化的味道过浓。再有这些新武侠作家成名太早,且未见成就如何,“宗师”、“天才”等头衔便满天飞,容易自我满足,不思进取。孔庆东讲过:“创作新武侠小说的大部分作者,现在是靠学问、靠想象、靠才情。”这表明新武侠作家的武侠知识储备充足,才气也不凡,但人生经验尚显不足,因而未能产生震撼人心的不朽经典。会讲故事、文笔出色,可以做个优秀的通俗文学写手,而想成为真正的一代武侠宗师,仅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内地新武侠形成的“后浪”虽已滚滚而来,但其冲击力还难以将前辈大师们的“前浪”赶上沙滩。所以年轻有为的各位新武侠高手还需戒骄戒躁、深入生活、潜心钻研、锐意革新。作为武侠迷们殷切期待着武侠文学的又一个名家精品迭出的辉煌时代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