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开启了“中国梦”。这个梦既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成就这个国家的腾飞和光荣,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从个人的维度看,有的人的中国梦是“焊”出来的,有的人的中国梦是养羊“养”出来的,有的人的中国梦是攀登珠穆朗玛峰“攀”出来的,有的人的中国梦是挑战极限“练”出来的,而我的中国梦是“写”出来的。
我的故事得从20世纪70年代讲起。那时,我出生在伊春林区一个普通的家庭。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钢铁厂的工人;母亲没有正式工作,靠出卖体力赚钱;我还有个身患“脾大”的哥哥,为了给他治病,家里节衣缩食,生活十分困窘。
因父母都上班,无暇照看我,就把我送到乡下的姥姥家。记忆中,那里鸡犬相闻,空气中弥漫着牛粪的气味,还有大片的农田,春天的时候我常和伙伴们去田地里挖野菜。我的姥爷虽然脾气火爆,但对我却很疼爱,他常常赶着毛驴车拉着我去收破烂,偶尔背着我舅舅家的孩子给我买吃的。我的童年就是在乡下无忧无虑懵懂地度过的。
到了上学的年龄,是父亲骑着自行车把我送进了学校。有一次,因家穷买不起校服,让我在师生们面前感到羞卑。我的父亲为人正直、和善,上过中学,是个有文化的人,他身穿的中山装上衣兜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记得有一次,家里的亲戚聚到一起合影,当时亲戚家的孩子都拿着玩具,而父亲却把他的钢笔塞进我手里,我就这样紧紧地攥着,那一幕永远定格在照片上,也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
贫困给我年幼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也让我暗自萌生了将来要有所作为、出人头地的念头,但那时我还不明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父亲常教导我,“人间正道是沧桑”,并对我寄予了厚望。父亲爱读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还能写文章。在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下,我也喜欢上了阅读,尤其是毛泽东的书。或许是毛泽东少年时就胸怀大志,虽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立志要改造社会的故事感动并激励了我,所以,我非常崇拜毛主席,并立志要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接触了鲁迅的作品。这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以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批判并反思国人的劣根,试图唤醒民众的思想,重铸“民族魂”。在鲁迅精神的感召下,我心底埋下了成为思想者的梦想的种子,这使我后来坚定地沿着鲁迅的方向,最终走上了启蒙主义的道路。
不可否认,家庭出身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生在工人家庭的我很不甘心地公费考上了当地一所技工学校,20岁毕业就进了钢铁厂,像父亲一样,也成为一名工人。炼钢厂的作业环境异常艰苦又危险,并没有诗人想象和描写得那么浪漫。电炉的轰鸣声像雷一样炸响,耀眼夺目的弧光苑若闪电,通红的炉膛里吐着火舌,溅舞的钢花时常灼伤人的肌肤,厂房里到处弥漫着浓烟……置身其境的人即使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梦想,也会被眼前的景象惊醒,仿佛看到心中的梦想被这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此时,我感到了命运的无情和可怕,在强大力量的命运面前,我就像是一个玩偶,任凭她捉弄……
但是,信念告诉我:命运是无法让我屈服的,如果我的梦想还站立的话!
我信奉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因此,我每天手不释卷,“人休吾不敢休,人卧吾不敢卧”,苦读至深夜。
阅读的快乐让我暂时忘却了工作的烦忧,而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等这些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巨人,他们卓尔不群的思想,不时兴奋我的神经,让我会心地微笑,不禁沉浸在冥冥遐想中……或许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我奋斗的志向渐渐地明确了:既不是当大官,也不是挣大钱,而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者,这就是我心底的梦想。
可是,我知道,自己毕竟是个小人物:论出身,我是工人家庭的孩子;论文化,我是技工学校毕业的;论地位,我只是钢铁厂里的一个普通的工人。我深知,历代的思想者都是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人物。但是,我认为,思想者不是天生的,勤奋造就思想者。因此,我走上了自学的道路。
我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是一条异常艰难的道路,因为我是技校生,文化程度不高,自学又没有老师指导和传授,加之常年倒班,晨昏颠倒,工作任务繁重,学习的时间有限,摆在我面前的困难可想而知,我只能挤时间苦读和钻研。比如说,工余时间,大伙会聚到一起聊天,而我却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看一会儿。在他们的眼中,我就显得有点“另类”了。有时候,他们还对我说:“整天捧着书本像那么回事儿似的,电炉轰轰响你还能看进去呀?你要是能考上大学,那太阳还得从西边出来……”面对他们的嘲讽,我无言以对,我知道只能用事实证明给这些人看。于是,我心里憋足了一股劲儿,系统地学习《哲学》《政治学》等十几门课程,历时7年的时间,最终获得了行政管理专业高自考大专文凭,后来又进修中文专业,就这样,原本技校生的我现在具备了大学本科文化程度。
除了喜欢看书,我还酷爱写作。进厂那年,我被厂通讯组吸收为业余通讯员,从事新闻写作,后来在报纸上发表大量稿件,又被《黑龙江工人报》聘为新闻工作者。这段经历,不仅增强了我敏锐的观察力,还为我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但我更喜欢用笔自由地去表达思想,写出我对人生世相的感知,以及内心想说的话。正因如此,我放弃了新闻写作,而选择了文学,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思想者”,用以明志和激励自己。
我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写作的啊!我得在工厂里干一宿活儿,下了夜班,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顾不得睡觉,就伏在书桌上写呀,改呀,直到满意为止。
写作也是需要勇气的。只因为我是一个爱好写作的工人,所以有人认为我这是不务正业,他们说:“这年头人都寻思咋赚大钱,你写那玩意有啥用?”我还时常听到别人背后议论,说我是“神经病”。当工友们听说我打算写一本书时,都视我为狂想。
皇天不负苦心人。2005年10月,我终于出版了第一本书,书名就叫《思想者》,那一年我30岁。
此后的数年里,我已有百万文字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北京文学》等多个省份的上百家报刊,我的名字也走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中。
虽然我从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作家,但是,我很清楚,自己离思想者的奋斗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条路将会更加艰辛。
那么,究竟什么是思想者呢?或者说,评判思想者的标准是什么呢?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答《人民论坛》记者时这样说——思想者的标准并没有太大改变,成为一名思想者至少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与创新的统一,二是要有问题意识,三是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
对照思想者的标准,我深深地陷入了思考,试图找到一条成为思想者的可行的途径。在我的脑海里,时常会浮现人类历史上各个领域的思想者。我发现,这些人中有不少是政治型或学者型的思想者,他们都提出并论证了某些重大命题,构建了所谓的思想体系。可是,我认为,思想者可以而且应当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虽然自己成不了像他们那种类型的思想者,但是,我绝不放弃探索,也绝不会让我的梦想趴下,我相信,通往思想者的道路不止一条。
就在我感到迷惘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鲁迅,他采用的就是文学表达方式,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坚韧不屈地揭露中国文化的痼疾,毫不留情地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以期革新国民人格,重铸“民族魂”,因此才被毛泽东评价为“伟大的思想家”。受鲁迅的影响和启发,我眼前豁然开朗,知道了追寻梦想的路应该怎样走,那就是,高举启蒙主义的旗帜,沿着鲁迅的方向继续前进,终有一天会成为鲁迅式的思想者。
起初,我对鲁迅倡导的启蒙主义的认识还很肤浅,未能深刻领会他所提出的“首在立人”的主张。幸运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鲁迅研究学会会长林非先生,在多年的交往中我俩成为忘年之交。作为我国著名学者的林非,认可并鼓励我研究国民性的选题,这样通过思想的启蒙,能促进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最让我感动的是,林非先后4次把自己的著作从北京寄赠给我,供我学习参考。尤其是他的成名作《鲁迅和中国文化》,让我读后受益匪浅,最终完成了自我启蒙教育。
此后,我的眼界更加开阔了,我用思想者的视角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知何时,社会上悄然盛行拜金主义,我意识到,倘若一个国家和民族一切都向“钱”进,则是非常危险的。对此,我写了《向前进还是向钱进》一文,对种种拜金主义现象给予了尖锐地批判。或许是该文过于“敏感”,以致上百家报刊不敢刊发。没想到的是,由中共中央党校主管、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的《中华魂》(2011年第6期)却将此文发表了,说明了我的政治立场和观点是正确的,这让我满怀勇气和自信,继续创作《中国人的另一面》。
近年来,不少媒体纷纷报道中国游客在海外的不文明表现,比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便后不冲水,等等,国人的文明素质令人忧虑。我认为这绝不是一件小事,个人的行为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于是,我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写了一篇短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争气》(原载《中国社会报》2010年9月26日),呼吁国人“知耻而后勇”,及早补上修养这一课。
中国文化的现状及前景,也是我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当国人阅读纸质书籍的兴趣普遍锐减,当一些实体书店经营困难纷纷关闭,当文化衰微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为此忧虑而沉思。中国文化欲振兴,其前提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澄清。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落后的、腐朽的因子,如封建伦理、宗法制度、官本位观念等仍在无形地侵蚀着人们的思想,若不剔除这些有害因子,那么,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受到阻碍。所以,我把多年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反思写进了《中国人的另一面》一书中,让国人认清中国文化存在的诸多糟粕,自觉地加以抵制和剔除。此外,我还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深入挖掘并阐发了传统文化的精粹,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谐统一”“变法图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粹,具有普世价值,能够走向世界(《团结报》2012年7月28日《我们的文化精粹》)。
然而,最令我担忧的还是道德滑坡问题。我通过半年多的时间对近年来的道德滑坡现象进行深入地考查,撰文指出:“如果把中国比作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巨人,那么,经济建设和道德文化就是她的两条腿,假如经济建设这条腿长,而道德文化这条腿短,试问这样的巨人最终能走多远?”并从“饮食文化”、“房价”、“酒驾”、“施助被诬”、“职业道德缺失”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刻地论述,写下了一万多字的《中国人的道德观察》(《青年教师》2012年第2、3期),试图通过本文找出当下社会道德滑坡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还对种种道德滑坡现象给予揭示和批评,以警醒国人,自觉地反思,用道德的力量托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有志者事竟成。我用多年心血创作的《中国人的另一面》这部民族性研究著作,于2012年9月由中国财富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该书得到了鲁迅研究权威林非、张梦阳二位大家的认可和推荐。林非先生这样评价:“此书秉承了鲁迅的精神,闪耀着启蒙的光芒。作者林振宇先生满怀赤诚地热爱祖国与整个民族的心情,揭示并反思国人的文化和精神,智慧地抒写人性,表达了不少新颖的见解,值得认真地进行阅读与思索。”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除了真心感谢那些曾经给予我帮助的人以外,我最想感谢这个时代,是伟大的时代,让我也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通过不懈地奋斗,最终成就个人的梦想。从国家的维度看,“中国梦”要靠我们每个人梦想的追寻和实现,给这个国家的富强和繁荣提供充足的动力,也只有无数个体的追梦、圆梦的努力,才能塑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一旦每个人的梦想汇聚在一起,就筑成了我们共同的期盼——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