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中有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说的,意思是学后并且经常地去温习,不也很快乐吗?
然而,有的人不太理解孔子的这句话,认为反复学习同一样东西,甭提有多枯燥了,怎么还能有乐趣呢?
其实,这些人是没有完全理解孔子的本意。孔子传授弟子知识,不仅让他们学习,还让他在适当的时候温习或实践这些知识,就能“温故而知新”,从学过的知识中悟出新的见解来,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即使是反复地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不是天才,并非什么知识一学就会,过目不忘。既然承认这一事实,作为凡人的我们,就要遵循学习的客观规律,把“学”与“习”结合起来,既要反复地学,也要不断地习,只有学习加实践,才能将知识巩固和提高。
我们讲“学而时习之”,就应像小鸟学飞一样。小鸟生下来是不会飞的,待到羽毛丰满了,翅膀有力了,它才能够时常反复地练习试飞,最终飞上蓝天。我们学习也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对于所学的知识,非“时习之”不能启悟得法,所谓熟能生巧,乃是学习之道。
有时候,我们学的东西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学会它,并非易事。譬如画鸡蛋,达·芬奇小时候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鸡蛋很好画,他都学会了,天天画这丑鸡蛋干吗?当达·芬奇不耐烦的时候,老师就对他说,别以为画蛋简单、很容易,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在一千枚蛋中从来没有两枚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枚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所以,如果在画纸上栩栩如生地把它表现出来,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打那以后,达·芬奇就时常练习画蛋,后来画出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不朽的名作,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当我们惊羡他人成就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他们也曾经历过“学而时习之”的艰辛的过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倘若不勤学苦练,哪能赢得别人的喝彩呢?
若问学习有何秘诀?那么,“学而时习之”应算作不是秘诀的“秘诀”。因为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故不能成为秘诀,但是有的人在学习上总以为有捷径可走,非要问出个秘诀来,怎么办呢?我们不妨告诉他,学而时习之。他若相信并且身体力行,一定会有收获的,不仅可以弥补先天之不足,还能无师自悟书中之义,精进学业,品出学习的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