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传达各种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它所表达的意思是通过人们对发音器官的有意识控制和使用而体现出来的。这种有意识的控制和使用的一个重要对象便是说话的声音和语气,通过人说话的语气可以透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
说话速度特别快的人多比较外向,具有青春和活力,总给人一种阳光般的感觉。
说话声音平铺直叙,男性化十足的人,多比较内向。他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沉默少语,待人也比较冷淡和漠然,但他们心里却也是充满热情的,只是不太善于表露出来。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他们都会显得特别冷静,通过周密的思考,然后去行动,总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说话缓慢的人,会给人一种诚实、诚恳、深思熟虑的感觉,但也会显得犹豫不决、漫不经心,甚至是悲观消极。
那些说话不紧不慢、声音细小的人,听起来让人感觉既轻松自然又和蔼亲切。这一类型的男性多待人忠实厚道,胸襟比较开阔,有一定的宽容力和忍耐力,能够吸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为己所用,但同时又不失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较富有同情心,能够关心和体谅他人。而这一类型的女性则多比较温柔、善良、善解人意,但有时候也显得过于多愁善感,甚至是软弱。
说话声音低沉而粗的人多比较现实和实际,他们的思想比较稳重、沉着,在为人处世等各方面也比其他人更加谨慎和小心,浑身上下总会散发出一股成熟的魅力,潇洒飘逸,很能吸引他人的目光。这一类型的人多有比较强、比较快的适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在不同的环境和事情面前,能够迅速地调整自己,使自己与之保持协调一致。
那些说话大声者,多比较粗犷和豪爽,他们脾气暴躁、易怒,容易激动,为人耿直、真诚、热情,说话非常直接,有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会拐弯抹角绕圈子。这一类型的人多容不得自己受一点点委屈,他们会据理力争,一直到弄出个水落石出为止。他们有时会冲当急先锋,起召唤、鼓动的作用,但有时候也会在不知不觉当中被他人利用,自己却浑然不知。
话中多唉声叹气者,多有比较强的自卑心理,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挫折困难面前,或是遭遇到失败,就会丧失信心,显得沮丧颓废,甚至是一蹶不振,没有了再站起来的勇气。这一类型的人,从来不善于在自己身上寻找导致自己失败的原因,而总是不断地找各种客观的理由和借口为自己开脱,然后安慰自己,以使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他们时常哀叹自己的不幸,却以他人更大的不幸来平衡自己。
在说话的过程不断地清喉咙的人,可能是为了变换说话的语气和声调,还有可能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某种焦虑和不安。
要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首先对于他的每个细节都要仔细分析。举例来说,在一个办公室里,作为主管,你要注意观察以下几种情况,例如部下是不是都在故意避开自己的视线?如果这样,主管就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过于严肃了?部下是否自己传达重大通知时也是嘻嘻哈哈?如果是这样,主管就应考虑自己是不是过于散漫了?部下是不是在开会时都闭口不言?这样,主管就应想想自己是不是过于专制了一点?通过这样的观察,以便及时调整。
同样,当上司劝说部下应打起精神努力工作时,部下只是口头上响亮地回答“是,是”,但是实际上并没什么改进,这一般都表示内心对上可有反感。
在社会的交往之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社会地位高的人对下属的谈话总是居高临下,他可以紧盯着下属的眼睛和每一个动作,而下属通常都是采取恭敬的态度,俯首贴耳地倾听,并不时伴以理解和应酬性的微笑。而社会地位低者对社会地位高者进行说明时,对方只是随意地附和,并不向说服者使用客气的语调说话,这通常都是对对方怀有卑视的表现,而这种表现会妨碍你的说服工作。
当社会地位高的人对社会地位低的人有反感时,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将反感压抑在心底,而是直接表现出来。例如,谈话当中突然离席,让对方久候;谈到主题时,故意岔开话题;假装正在思考问题,将视线转移到别处;更有甚者,根本不听你的谈话,一个人看起报来。这说明对方忽视你的人格态度。
在人际交往中,某些自尊心很强的人,为了保护自尊,常常不发一言,极夸张地表现出瞧不起人的态度。因此,他会戴:做人的面具来支撑自我、确信自我,并且由此回避。消除接受说服时的不满情绪,从这种谈话方式可以看出这种人的本质和内心活动状态。
言语是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表现结果。一个人不管水平如何,目的如何,只要他张口说话,他就在有意无意地给别人留下印象。一句话,很可能就是自己的一幅画像。同时,谈话也可以展示一个人的职业、身份和知识水平,一个人在言谈中会不经意地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个能够在谈吐之中,对问题条分缕析,应对自如,并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气质和风度的人,肯定是位有思想、有内涵的人。
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果善于表达,常常能轻易地征服别人的心,即使是才疏学浅者,如果能说会道也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我们固然不可油嘴滑舌,但人们判断一个人时,对其谈话能力的展示是很看重的。我们都有很多同学、朋友、同事,有的人在长期失去联系后就淡忘了,可是如果有人曾给过你一句哲理性的忠告,那么你可能会忘记你们之间的很多事,唯独记住这句话,忘记他的很多可能愚蠢的行为,而认为他是有见解的。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借助语言的力量,把自己内心的见解和心理活动状态呈现出来,就会引起别人的重视,甚至可以改变一生的道路,因为一些识人高手,可以从你的言谈中窥探你的真实想法和人生的抱负。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进入英国皇家学院,就是戴维爵士和他的一场谈话后的结果。
戴维:“很抱歉,我们的谈话随时可能被打断。不过你还算幸运,此时此台仪器没有爆炸。可能因为你没在实验室干过,所以才愿意到这里来,科学太艰苦,要求付出极大的劳动,而只有微薄的报酬。”
法拉第:“但是只要能做这种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
谈话的结果是,戴维让法拉第当了自己的助手。后来,有人要戴维填表列举自己对科学的贡献,他在表的最后写道:“最大的贡献——从一句话中发现了法拉第。”
一个远离社会和人群的人,不可能具有洞察他人内心世界的本领,要在社会中生活得一帆风顺,就得具备从别人的言谈中,了解其内心动态的手段。可以说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与骗子打交道,没有识破他言谈中破绽的本领,受骗上当也就在所难免了。
骗子至少是半个心理学家,虽然他们不承认或不自觉。但他们真的十分了解被骗人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他们总是寻找各种机会行骗。例如:他们专门在谈话时察颜观色,因为世上许多诚实的人,都有一颗深情的心和无掩饰的脸。而骗子一面窥视你,一面却假装恭顺地瞧着地面,善于把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掩盖在东拉西扯的闲谈中。
骗子还有另一个绝招,就是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突然对你提出一个他期待已久的愿望,因为他从诚实人的言谈之中,察觉没有对他设防的时机,让你在来不及思索之间,便已答应了他的要求。
当一个人试图阻挠一件可能被别人提出的好事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由自己把它提出来,但提出来的方式又要恰好足以引起人们的反感,因而使它得不到通过。有时,骗子装作正想说出一句话却突然中止,仿佛制止自己去说似的。这正是刺激别人加倍想知道你要说的东西的一种妙法。
还有一种诱人上当的骗子。他暗地里想与另一个人竞争领导的位置。于是他对那个人说:“在当今时代当领导是件没意思的事。”那位正可能被任命为领导的人天真地同意了这种看法,并且也对别人如此说。结果先说的那位便抓住这句话禀报上级,上级大为不悦,果然就不任用说天真话的人了。
还有一种影射的狡术,比如当着某某面故意对别人说“我才不干某种事呢”,言外之意只有对方才会干……
有的人搜集了许多奇闻轶事,当他要向你暗示一种东西时,便讲给你听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方法既保护了自己,又有助于借人之口去传播他的话。
有人故意在谈话中自问自答,这也可以作为一种狡术了。
总而之言,这种狡猾的方法是形形色色的。所以把它们都抖一下是必要的,以免许多老实人不明其术而上当受骗。骗子再高明,只要你留意观察,搜寻他言谈之中的蛛丝马迹,把他从黑暗的角落提置到光明的地方,那时,他可能就无所遁形了。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一个人一开始说谎,身体就会呈现出相应的信号:面部肌肉的不自然,瞳孔的收缩与放大,额部出汗,面额发红,眨眼次数增加,眼神飘忽不定,等等。说谎者总是希望把体态隐藏起来,所以一个人在电话里说谎比当面说谎要镇定从容。利用这一特点,警方在审讯嫌疑犯时,总是将其放在光线强烈的地方,让其体态语言暴露无遗。这样很容易看出他是否在说谎。而且让他的身体无所依傍(比如不背靠墙,一般用凳子而不用椅子),从而解除他的防备心理,促其彻底坦白。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很难控制他自己下意识的动作,并且从语气可以看出大概情况。
有时,一个人谈吐的速度、口气、声调、用字等,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第二信息,撩开罩在表层的面纱,能探知一个人的内心真实想法。一般来说,如果对方开始讲话速度较慢,声音洪亮,但涉及到核心问题,突然加快了速度,降低了音调,十有八九话中有诈,因为在潜意识里,任何说谎者多少有点心虚,既希望蒙住对方但又五十分把握。更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他在某个问题上支吾其辞,吞吞吐吐,可以断言他企图隐瞒什么。倘若你抓住关键的词语猛追不放,频频提问,说谎者就会露出马脚,败下阵来。
聪明的人会针对说谎者言语中的有违常理的说法,推断出他是在说谎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