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8000000009

第9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的原则与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的研究,就是在对该理论体系整体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概括基础上的一个评价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各自形成理论体系,是对我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概括,十七大又提出了包括它们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体系之间存在阶段性、发展性和整体性的辩证关系。研究这一课题必须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进行整合,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放在一起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不能忽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割裂其发展的内在联系;也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下,将三大理论作简单对比研究,不能用后一种理论来否定前一理论,用贬低前一种理论来抬高后一种理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的研究,关键是把握好该理论体系自身的界定、整合和发展问题,把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三大纵向发展理论成果实现在横向层面自身理论体系结构和内容的建构,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地位的研究就是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特征、精髓、主题、意义等有准确的把握,其历史地位也必然会从这些方面来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下,贯穿一个始终理论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来进行整合建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它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过程中,也要认真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继承和理论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中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的普遍规律。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必须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机制,等等。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价值取向;必须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并且把这些新的实践和新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做出新的概括,得出新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为后人提供的理论价值主要是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前进方向,它没有也不可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现成的建设模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中要靠中国人全面把握中国的国情,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毫不犹豫地拒绝本本主义,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发展规律,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质的社会主义新理论。为此,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理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一国两制”理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等创新思想,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必须坚持理论继承和理论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初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党的十五大把它简称为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理论空间十分广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将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实践一直在进行,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必将产生新的理论,而其本身则为新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原始动力和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但是,这个飞跃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飞跃,只是表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还未改变,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并未真正解决,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努力开拓进取去完成。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需要经过实践和探索的检验,探索无止境,实践无止境,理论的发展也无止境。理论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封闭的、孤立的,还需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实现与时俱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基本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体系,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中,要坚持理论创新的原则,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产生的新观点、新思想概括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整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必须坚持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要讲层次、讲逻辑、讲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理论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坚持理论科学性的原则,体现在其所整合理论内容上是客观真理性的,是来源于对理论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理论逻辑形式是严密和完整的,是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性的。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符合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成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毛泽东当年说,我们要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的科学总结;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从“完全照搬苏联模式”,到“以苏为鉴”,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要坚持理论系统性的原则。系统论强调从总体性上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创新的概念工具和理论分析框架,也同样需要从总体性上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构架和系统整合。其结构合理、框架完整、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支撑严密,是一个总系统。其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又分别是子系统,且在理论体系中具有各自不同的关系和地位。具体而言,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十六大以来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丰富完善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都有共同的立场、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同的哲学基础、共同的最高目标、共同的依靠力量;都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队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是关于中国改革和发展建设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每一方面的内容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各个内容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过程中,要严格坚持理论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坚持整体性原则,注意区分个别理论观点、论断与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关系,防止片面性,实现理论体系整合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科学性和理论形式上的严密性、系统性、整体性的统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建构的方法和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是当前全党,特别是思想理论界的一件大事。从事理论工作的学者在这个问题上都应有所作为。但是,在如何整合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问题上,学术理论界有不同见解。在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统领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建构,目前学术界主要采取两种途径来解决:一种是列举法,另一种是概括法。所谓列举法,就是一种借助对某具体事物的特定对象(如特点、优缺点等)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并将其本质内容全面地一一罗列出来的手段,再针对列出的项目一一提出改进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一一列举,在坚持三大理论基本框架的前提下进行组合,把各自内容中创新完善的地方汇总在一起,突破三大理论各自为政的现象,实现整合。这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融合的方法主要借鉴了党的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的整合。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结构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关于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四大报告概括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九个方面的内容。现在学者运用列举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也主要是以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体系的论述的九大结构为基本框架进行丰富和完善。

运用列举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就是在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之处汇总在一起,加以整合。当前学术界运用这种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建构的观点主要有:习近平同志从包括十个问题、贯通三大学科、涵盖九个领域、涉及三个方面来论证其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他说,这个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沈宝祥先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包括“思想路线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论、科学发展论、改革开放论、市场经济论、民主论、文化论、社会论、文明论、社会和谐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论、一国两制爷论、和平发展道路论、政治路线论、群众论、党的建设论”。韩振峰撰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由以下十六个方面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理论精髓、发展道路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根本任务理论、发展战略理论、发展动力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社会建设理论、国防战略理论、国际战略理论、祖国统一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目前普通高校通用的“两课”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讲解中,就是按照这种方法来进行整合建构全书的各个章节的,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等。运用列举的方式来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比较清楚地归纳出其基本内容,让人有一目了然的感觉,而且所有的整合都会以此为前提或最终以之为结论,是最为基础的一种整合建构方法;但这种整合方式往往会显得有些零乱,也难免在观点总结列举时会有所遗漏,因此在用这种列举的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整合时,无法保证真正做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全部理论观点都一一列举,也许会是不太全面的。

所谓概括法,就是运用系统化的方法,依照事物共同的特征,把一系列同类对象联结起来,构成一个体系,再把相同的体系构成更大的系统。目前学者依照这种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建构也是比较普遍的,这种方法“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层次性,主张从主题和主线、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核心内容和核心思想、围绕主题和主线的一系列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等方面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实质上讲,概括法就是在列举法的前提下,对所列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按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新的提炼,把同一类内容归纳起来,使之更清晰明了。运用概括法的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同类合并”,特别是按照理论体系所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为框架进行融合,它们的基点都在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进行平面式理解。当前学术界运用这种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建构的观点主要有:刘云山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爷,’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爷,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爷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而深化、而不断丰富”。赵曜撰文主张按理论的不同层次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为它能够更加客观、更加准确地反映这个理论体系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如下四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主题和主线。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核心内容和核心思想,即基本路线和以人为本。基本理论和重要观点,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和谐社会理论、对外关系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的理论、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理论及党的建设理论。运用概括的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整合,能有效克服列举法零乱和不全面的缺陷,为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架构和分析平台;但是这种高度的整合概括还处在学术争鸣阶段,目前尚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性的解释版本,因此在理论整合建构过程中难免会因人而异,会运用不同的理论划分标准,把相同的基本理论观点纳入不同的理论范畴和理论层次,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理论认识上的混乱,所以理论体系整合建构的科学性就会受到置疑。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必须充分利用上述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要相互取长补短,克服彼此缺陷,做到理论整合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的统一。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两层最基本的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两者组成整体,缺一不可。为此,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建构,就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把着力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是什么和为什么”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如何做”这两大基本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按理论整体性研究和开放性发展的理论划分标准,运用列举法和概括法相结合来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一个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相互联系、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理论整体。目前学术界中,结合运用这两种方法来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大有人在的,笔者也比较赞成用这样结合的方式来整合该理论体系。张星炜撰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逻辑结构上分为四个层次:基础性理论观点,即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初级阶段论。指出这些是具有基础性的重要理论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核心内容,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发展动力论、外部条件论、政治保证论。指出这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理论上的展开。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战略问题,即“三步走”发展战略、外交战略、社会力量配置战略、祖国统一战略。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涵盖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主要是“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十个方面。严书翰撰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十四个方面加以概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目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大业、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核心。并指出这十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不是内容的叠加,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它由三个理论层面构成:基本内涵理论(或称基础理论),包括第一至第五方面。它们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质的规定、历史方位、实现途径和根本目的等最基本的问题。总体布局理论(或称实体理论),包括第六至第九方面,体现建设的“四位一体”。实现条件理论(或称保障理论),包括第十至第十四方面。运用列举法和概括法结合起来的方式来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有效克服彼此的弊端,体现出了理论原理的概括性和理论内容的条理层次性。

同类推荐
  • 学思集

    学思集

    《学思集》按文章内容,分类编为:拔乱反正、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乡镇企业、个私经济、对外开放和决策咨询等10篇。其中除拔乱反正篇内容涉及政治、理论、宣传、教育等方面外,其它9篇均专属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
  •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如何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观辩证统一,使改革开放的实践效果与改革主体的价值目标相一致,这是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深入进行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化、体系化建设,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
  • 政府权能场域论

    政府权能场域论

    政府权能场域是政府存在和政府权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政府权能获取与 维系的条件和前提,是引起政府权能运动的力量。研究政府权能场域是为了说明政府、政府权能与其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联性。本书围绕政府权能及其与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型塑过程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当下中国政府权能及其运行所依存的场域问题。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

    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青年社会组织近年来发展迅猛。青年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他们已经把参与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准确把握、全面了解我国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于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责,实现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3-2014年度的青年工作蓝皮书确定以“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为主题开展研究。《中国青年工作蓝皮书(2013-2014)·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工作蓝皮书课题的最终成果。
热门推荐
  • 魂牵梦绕回大清:蝶落初尘II

    魂牵梦绕回大清:蝶落初尘II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当他牵起她手的那一刻,她就被他眼中的深情牢牢吸引,再也转不开视线了——这位来自现代的女孩终于在几百年前的大清找到了可以托衬终身的他。然而周围依然被众多痴心不改的男子所包围,霸道多情的蒙古王,沉静内敛的将军,残忍专制的蕃王……
  • 风缭

    风缭

    我想说,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周围的人。你会发现,这帮家伙都有让你佩服的地方。我是说,每个人都有滋有味的活着,活的很好,很开心,有时,你不能不相信,这真是一个奇迹。这世界如此多的人,每个人都能活的有滋有味,天哪,这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 大唐之李承训

    大唐之李承训

    不喜欢李二的虚伪,不喜欢李二无知,拒绝遣唐使,拒绝和亲!干掉突厥,干掉吐蕃,干掉高句丽!这是一个铁血的大唐,李承训在这里发出了时代最强音:“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之!”
  • 风华绝代之杀手狂妃

    风华绝代之杀手狂妃

    凌菲——曾经是人人畏惧的冷血杀手,,因爱情出现分歧,选择以死逃避,不料灵魂穿越到蓝夜国,和亲公主凌子瑄身上,此女因私奔出逃,大雪纷飞的时节,被父送至宫门大殿请罪。当她奄奄一息之时,太监奉皇上口谕要将她从千步台阶之上拖走,扔出宫门。武承王和他的侍卫亲眼目睹此女从千步台阶之上滚落而下,还未断气。随后幸得武承王潇冷夜在乱葬岗所救,逃过一死,然而武承王半夜却翻墙进入她的后院,临走时对她说:“有点意思!好好给本王活着,本王总有一天要让你臣服!”有没有好奇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又是怎样暗恋成真?如果好奇的话,那就请点开这本小说开始阅读吧!
  • 疯萌宠后逆袭记

    疯萌宠后逆袭记

    木木说:你二十岁的时候,我十岁。你贵为天子,我成你的皇后伴你左右。皇上说:宫规国法为百姓官吏而定,我的皇后,开心就好。这是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在后宫争斗、政界纷争、国家战乱之中,两人依然不乱本心,相伴终老。有人问我,为何一朝天子会对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如此钟情,只因她是他人生的光。带他走出人生黑暗的光,帮他走向巅峰的命定之女。
  • 得配本草

    得配本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雪中刀

    雪中刀

    这江湖,有诗有酒,有剑有刀,有男儿孤胆单刀战群雄,有儿女长情相忘于江湖,有侠客重义气轻生死,有庙堂倾轧尔虞我诈。将军百战死,少年出而白发归。公子剑无敌,落寞寄于青山书。今我出青山,执单刀入江湖。
  • 宠物公主:GOD

    宠物公主:GOD

    俊帅有型?错!他长相可爱,没事还爱装无辜!心地善良?再错!他出手狠辣,没事乱挖人心肠,不用XXX圣剑,而且爱用血腥蛇鞭别人。嗜武成痴?不好意思,嗜「吃」成痴可不可以呀?对拯救公主有特别的兴趣?这点完全没错,拯救完还顺便收集起来当宠物!OH~MYGOD!这……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男主角?让这样的人来当主角~~乱了,这个故事一开始就乱了啦!
  • 又见槿花开

    又见槿花开

    梦里,是谁在呼唤我?夕颜亦是木槿,木槿亦是夕颜。前世情断,后世情殇。槿花开落,一段情缘,前世今生。
  • 相遇相知

    相遇相知

    属于我们的曾经,我们从相遇到相知,再到最后的分别,一切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尴尬,我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超越友情,爱情的第三种关系,没了你,生活空虚,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