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周围有不少人开始发出疑问:为什么出了这么多利好政策,大盘不涨反跌?为什么宏观环境都好,就是股市不好?这话初听起来不好回答,但只要细一了解,从问话者身上其实就可以找到答案。
这样焦虑而急切提出问题的基本属于一类人,即手中握有股票急于兑现者,细分起来则有三种人群。第一种是2001年以来握有股票一直未动者,目前仍深套其中不得动弹,用他们自己的玩笑话说,仰头望望当初买入的价格时帽子都能掉在地上。这批人并不再做获利的梦,而是急于等价格恢复到某一心理目标位以后退出。第二种是虽然被套,但并不深,可能就在百分之十几之间,因此总盼望有一天价格突然蹦个高,赶紧解套出来。第三种是手中握有的股票处于盈亏之间者,他们有的是2001年买入的,目前已接近解套甚至略有盈利,有的是在2002年以来历次利好中杀入者,或者买入后就被套,或者略有几毛钱收益不甘心抛,总之在随后的涨涨跌跌中忽盈忽亏,一会儿后悔没有趁某一次政策刺激抛出、以至于又面临浮亏,一会儿又庆幸没有在跌下来时割肉、稍一反弹又有了一点浮盈。因此鸡肋也好、骨头也好,总在患得患失之中躁动不安。这三种类型之中,急于退出者也好,急于解套者也好,急于抓点小利者也好,在投资操作上都是急于兑现。不同之处只在于前两种类型兑现后可能短期内不愿再介入,后一种类型一旦尝到甜头可能今后还会频繁进出。这样的心态在有机会得以实施后,其对市场的结果就是,前者最终是空头,他们抛出来的股票需要有后来者承接,后者主要是一些短线客,见风就跑,并不构成大盘长线的支撑。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人人都能如此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获利欲望,有短线变长线的,有空头转多头的,但市场的总体格局决定了大盘上行中空头兑现的压力会很重。每一次反弹都会有被套者退出和短线客套利,大盘的总体走势自然只能是震荡整理,信心强时观望的人就多一点、兑现的人少一点,大盘上行的空间就大一点,信心弱时兑现的力量就大一点,大盘下跌的幅度就大一点,无非如此。所以这些对大盘走势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对利好政策的效果百思不得其解的人,想想自己的心态和动机就什么都清楚了。大家都想借势得逞的时候,势就没有了,因为谁也不比谁傻多少。
写到这儿就想到一个朋友,每每有人问他大盘为什么下跌时,他的回答总是一句话:因为卖的比买的多!在他是作为一句笑话,其实却以最直白的方式说出了市场供求的法则。市场本来就是由供求双方、供求关系构成的,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成其为市场,而供求力量的对比正是交易价格形成的基础,消费品市场如此,投资品市场亦如此。过去我们的证券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市场规模小、交易品种少,投资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交易价格极高、交易费用极高,股价被炒得离奇;因此产品的质量不被重视,上市公司素质、管理、业绩等都不是投资行为的理由,获利的目标与获利的条件背离,上市公司行为不得约束;因此政策要频频出手干预市场,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平抑。但是这些年情况逐渐在发生变化,供求失衡的状况已有很大改善,供求双方可以在更为公平的基础上对话,交易价格的真实内核就会逐渐形成,因此不管在某一个阶段价格如何背离,但价值规律的作用总会使它又逐渐趋近于真实。特别是2001年暴跌所进行的较为彻底的投资者教育,使投资者以自身利益作代价重新审视市场交易的价格、上市公司的素质和行为。投资者的觉醒使市场供求双方的直接对话加强,一种产品好不好卖,卖什么价就不再是政府说了算,也不是单单卖者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特别是需求者说了算。股票发不出去、基金卖不出去、机构投资者不能超常规发展等现象正是反映了这样的法则的作用。所以不管怎么讲,2001年以来的情况都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次重要转折。投资者的觉醒要求其他各方的行为都做出调整。
有人认为目前的情况在过去也多次出现过,一旦利好政策积累到一定程度,大盘自然会起来,行情自然会起来。这里面有几点要分清:第一,究竟是利好累积到一定程度导致大盘起来,还是市场消化、调整到一定程度,投资者信心恢复到一定程度导致投资逐渐活跃、交易价格逐渐上升,谁是内因,谁是外因?第二,这次政策面利好频频、小心呵护的举动与过去历次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市场启而不动,政策效应不断递减,究竟是说明市场更具独立性了,还是更具依附性了?第三,机构投资者的举动历来是市场走势的先知先觉者,2002年以来机构投资者时常出现的借利好出货、减仓、分散投资的举动究竟是代表政策的判断还是代表市场的判断,机构的行为是更具市场性了,还是更具政策性了?
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回答,结果也自然很容易清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显然是越来越依赖市场法则而起作用,此次利好频出的最重要结果不在于刺激行情产生,而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加速了前期大量套牢盘的消化,有可能缩短市场自我调整整理的过程,但从目前看政策刺激的市场反应在减弱,这一点从成交量和反弹高度、延续时间上就可以看出;二是阻止了市场的深幅调整、平抑了大盘震荡的幅度、减小了大盘运动的弹性,从而抑制了成交量、换手率的放出,这又有可能延长大盘调整整理的过程。就市场而言,这是一对矛盾,最终效果要看双方的力量对比。
本周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周三上海期交所称股指期货6月底准备就绪,大盘应声而落,周四证监会期货部表态称条件尚不具备,股指期货近期不会推出。管理层总是这样出谣、辟谣,不知是有意要向投资者传递某种信息,还是无意中让投资者得知了某种信息。
(发表于2002年6月3日)
上周(6月3~7日)的大盘又走了一个轮回。前三天是连续的大幅下跌,沪市破1500点心理关,再破1480的箱底,显示出更大的下探空间;后两天是大幅上涨,其中周四一天涨59点,一举收复失地,上穿5日线,几乎将前两天的阴线全部吞掉。这样的走势如同1月底大盘在1339点左右遇到的那一次政策护底,仍然是探明政策底的信号,不是涨升的信号,大盘短期内将难再下破,应以震荡整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