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出生于一个中小地主知识分子的家庭里。早年随父在湖北应城县署读书,曾参与编修《天门县志》。从青少年时代起,章学诚对历史就产生了特殊的爱好。二十岁以后,学业进步很快,广泛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为他在史学上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为他“辨章学术,考竟源流”的工作创造了条件。干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年),入国子监读书。三年后拜朱筠为师。朱筠家藏书甚豊,章学诚因此得以读到很多难见到的书,又与当时名流学者如戴震、钱大昕、邵晋涵等人结交,并研讨、论辨学术问题。他一生中编修的方志很多,主要有《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等。一生著述丰富,《文史通义》是他的最主要的著作。
文理梗概
《文史通义》是作者研究文史著作的汇编,分内、外两篇,内篇六卷,外篇三卷,共九卷。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在清干嘉时期,有许多不同流俗的杰出思想,是惊世骇俗的。他主张史学要经世致用,反对专务考察和空读义理两种倾向。提出“六经皆史说”,提高了史学的地位,扩大了史学的范围。
章学诚对两千年来的历史编撰作了纵横分析,而提出史书编撰的改革方向。他认为,史书可以分为记注和撰述两大类。记注要求体例明确恰当,可以包容很多材料和知识,撰述要求别出心裁,灵活运用,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趋势。他认为代表史学发展水平的,是撰述而不是记注。他还力主通史,对于断代史则多所贬抑。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并结合自己的修志实践,创立了一整套修志的理论。他论证志属史体,提出方志分立三书,即志、掌故、文征。为积累修志的资料,他还建议州县应建立志料。章学诚提出较系统的方志理论,解决了方志的性质、任务、体例和内容等方面的理论原则问题,亦提高方志在史学领域的地位,使方志学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文史通义·卷三·内篇三·师说》)
韩退之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又曰:“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又曰:“巫医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因而怪当时之人,以相师为耻,而曾巫医百工之不如。韩氏盖为当时之敝俗而言之也,未及师之究竟也。《记》曰:“民生有三,事之如一,君亲师也。”此为传道言之也。授业解惑,则有差等矣。业有精粗,惑亦有大小,授且解者之为师,固然矣;然与传道有间矣。巫医百工之相师,亦不可以概视也。盖有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其相去也,不可同日语矣。如师之说者,其知天乎?盖人皆听命于天者也,天无声臭,而俾君治之。人皆天所生也,天不物物而生,而亲则生之。人皆学于天者也,天不谆谆而诲,而师则教之。然则君之而思事天也,亦在谨事三者而已矣。……
嗟夫!师道失传久矣。有志之士,求之天下,不见不可易之师;而观于古今,中有怦怦动者,不觉冁然而笑,索焉不知涕之何从,是亦我之师也。不见其人,而于我乎隐相授受,譬则孤子见亡父于影像,虽无人告之,梦寐必将有警焉。而或者乃谓古人行事,不尽可法,不必以为尸祝也。夫禹必祭鲧,尊所出也。兵祭蚩尤,宗创制也。若必选人而宗之,周、孔乃无遗憾矣。人之事其亲,固有论功德,而祧祢以奉大父者耶?
【赏析】
本篇论成德达材之师,必不可易,文与《原学》相承。
妙言辑录
1.夫天,浑然无名者也。
2.盈天地间惟万物。
3.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未有人而道已具也。
4.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
5.必习于事而后方可言学。
6.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
7.风会所趋,庸人亦能勉赴,风会以去,豪杰有所不能振也。
8.学于圣人,斯为贤人;学于贤人,斯为君子;学于伪人,斯伪君子。
9.学必原本经术,而后不为虚蹈。
10.人不幸而为古人,不能阅后世之穷变通久,而有未见之事与理。
专家评点
章学诚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思想禁锢的时代,能远承先秦诸子朴素自然天道观的思想,近承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在自然观方面是自然天道观,在认识论上提倡“效法自然”,在历史观上又具有一定的进化论思想。可以说,《文史通义》,实为干嘉之后思想解放的源泉。
作者:郦道元
成书时间:公元五二○年左右
水经注一语中的《水经注》是一部记载河流水道最著名的典籍。
书海溯源
郦道元(约公元四六○年~五二七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郦道元出身官僚家庭,袭封永宁侯。曾任御史中尉,执法严猛,为权豪所惮恨,于关左大使时,被雍州刺史肖宝所害。郦道元好学博览,遍历北方考察河道沟渠,搜集与之有关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撰成《水经注》一书。
《水经注》是给《水经》加注。《水经》是一部记载河流水道的地理著作。其作者不详,据清代学者考证,认为《水经》作者上不及两汉,下不至晋朝,当为三国时人。此书虽是为《水经》加注,但确是以《水经》为纲,作了二十倍于原书的补充和扩展,实为一本巨著。
文理梗概
《水经注》四十卷。《水经》记载我国水道仅一百三十七条,而《水经注》的记载有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大至江河,小到溪流。
《水经注》记载的河流众多,尤其是北方水系,更为详细。而它不仅记载当时黄河的水道,还记载了黄河以前的古道。书中对于水道源头存在伏流的记载,在科学上是极有创见的。此外对各条河流之水文变化的记载,更是前代著作中所未见。
对于书中的一千多条河流,《水经注》大都记载了它们的发源、流程与归宿。从源地开始的整个流程,沿途的河床宽度、滩濑、瀑布、急流等情况,其中有的描述得非常细致。除了上述有关河流的地貌现象外,在河流水文方面,诸如河流的含沙量、水位、流速、冰期等各方面,也都有详细的描述。
《水经注》不只局限于记载与河流水道直接关涉的河水源头、河道流向与变迁、汇入河海等项,更重要的是,以河流水道为纲,用大量篇幅,记述所经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事故等。
《水经注》中还有郦道元搜集各地流行的歌谣、谚语,数量也很可观。
绝章赏析
【原文】
巫峡(节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二》)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后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严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赏析】
从四川巫山县大溪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为巫峡。峡谷绵延四十公里,又称大峡。它是三峡中最曲折幽深的峡谷。千姿百态的“巫山十二峰”屹立在巫峡两岸,其中尤以神女峰最为高峻。作者结合古籍和历史故事来描绘巫峡风光--奔腾的江水、两岸奇峻的山势,以及峡中四时景物的变化,隽洁优美,富于诗情画意。
妙言辑录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涧下白纱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辉。
3.百鸟翔禽,哀鸣相和。
4.猿鸣至清,山谷传响,冷之不绝。
5.山高入云,远望增状,若岭行曦轩,峰枉(绢:?)月驾。
6.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7.其间倾涧怀烟,泉溪引雾,吹畦风馨,触岫延赏。
8.天马来兮历(绢:?)无草,径千里兮巡东道。
9.翠柏荫峰,清泉灌顶。
10.亭带山临山,松岭森蔚,沙渚平静。
专家评点
《水经注》是一部以注释的形式,全面记述我国南北朝水道情况的学术著作。这部书不仅在我国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
作者:魏源
成书时间:公元一八五二年
海国图志一语中的《海国图志》是一部记述世界各国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以及宗教、文化等史地著作。
书海溯源
魏源(公元一七九四年~一八五七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出身于中小地主官僚家庭。他是鸦片战争前后封建地方阶级改革派,是中国近代史上与龚自珍齐名的今文经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
鸦片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事的失利,一些较为开明的中小地主官僚如林则徐、魏源等,悲愤填膺,爱国心切,议论时政,希望给中国找到一条富强之道。故而,他们在倡导革新,整饬内政的同时,也开始急切地探索世界大势,以求得“御夷之策”。一股“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潮在知识界,在士林中潮湃激荡,介绍海外情况,摸清入侵中国的英国等“夷情”,已是每一个有志于富国强兵的中国人的迫切愿望,历史学界没有理由不为他们提供各种有价值的历史信息。魏源《海国图志》的编撰,正是在这种时代思潮的冲击下开始的。
从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开始,魏源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于次年十二月完稿,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海国图志》的最早本子--五十卷本。道光二十七年,又增补为六十卷本,后复穷数年之功,扩成一百卷本,于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刊于高邮。
文理梗概
《海国图志》凡一百卷。内容上,全书主要分成两部分:(1)自撰部分,包括《筹海篇》及各总叙、后评和文中夹注,它集中体现了作者反侵略的思想和精心筹划的“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抗敌策略,是全书的灵魂。(2)资料汇编部分,这是全书的主体内容。它汇集当时所能得到的外国史地资料,编排时,由近而远,首南洋、印度、次非洲,再次欧洲,最后南北美洲,并根据反侵略的需要,分类介绍船炮、火轮船、地雷水雷、望远镜等西洋技艺,读来脉络分明。其中孰详孰略,也都经过斟酌。可见,《海国图志》虽记载广博,即始终不脱离反侵略的中心,书中各部分正是在这一中心思想贯串下,构成了独具风格,较为有机的整体。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海国图志·筹海·议战》)
今日之事,苟有议征用西洋兵舶者,则必曰借助外夷,恐示弱,及一旦示弱数倍于此,则甘心而不辞;使有议置造船械,师夷长技者,则曰糜费,及一旦糜费十倍于此,则又谓权宜救急而不足惜;苟有议翻夷书刺事者,则必曰多事,及一旦有事,则或询英夷国都与俄罗斯国都相去远近,或询英夷何路可通回部,甚至廓夷效顺,请攻印度而拒之,佛兰西、弥利坚愿助战舰,愿代讲款而疑之。以通市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向,莫悉其离合,尚可谓留心边事者乎!
【赏析】
魏源学说思想影响思想界最大者,莫过于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思想,这是魏源先进思想中重需要的方面,它使《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史学史上放射出光芒,给予人们希望和力量。
当时,顽固派唱着传统的反夺技淫巧的老调,反对“师夷长技”之说。魏源斥责那些墨守成规,反对“师夷”的顽固派为“夏虫”、“井蛙”。
妙言辑录
1.师夷长技以制夷。
2.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3.造炮不如购炮,造舟不如购舟。
4.墨利加北洲之以部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5.至于朝纲,不设君位,惟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
6.推择万官理事,不立王侯。
7.主谳狱亦以推选充补,有偏私不公者,群议广之。
8.岂天地之气,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家欤!
9.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
专家评点
《海国图志》是我国近代史学史上第一部详细、较具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它不仅为国人提供系统的世界史地知识和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跨出了认识世界的重要一步,而且还为抗敌御侮的反侵略,提供不少可资利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