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6400000029

第29章 历史与地理类(5)

赵子龙向以超人的勇敢而为后人所称颂。他只身冲进重围,冒死救出阿斗太子等传奇性事迹,使他赢得“一身是胆”的美誉,这几乎人尽皆知。然而却少有人知道:赵子龙不仅有胆,而且有识。由他反对把逃亡者的美宅良田分赐诸将(当然也包括他在内),就能证明这一点。

当时天下三分,蜀国正面临两个强大的敌人——曹操和孙权,如果不先安定内部,使人心归附,集中力量对付强敌,反而先去解决将领的物质享受问题,使他们占有大量美宅、良田,那不仅会使将领耽于安逸,心无斗志,且一定会丧失军心、民心,而使蜀国倾刻瓦解的。正是因为赵子龙看到了这一点,能够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所以才能毅然拒绝那种会给国家带来祸患的赐予。如果他只知谋取私利,求田问舍,是个目光如豆的庸人,又怎能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表现出那般光照史册的大无畏精神呢?

妙言辑录

1.亲任贤能,从善如能,精勤庶务,朝夕不倦。

2.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3.扫除烦苛,与民休息,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立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4.均天下之田。

5.礼之为物大矣!

6.夫民生有欲,无立则乱,是故圣王制礼以治之。

7.政之大本在于刑赏,刑赏不明,政何以成!

8.国亡治乱,尽在人君。

9.处事不宜明白,但模棱持两端可矣。

10.当斩即斩,我颈岂汝砥石邪!

专家评点

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司马光编着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特别值得重视的古典历史名著,因为它是一部贯通古今、熔铸百家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问世,使编年体史书又重振旗鼓,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后代许多史书不仅沿用《通鉴》的体例,而且直接以《续通鉴》为名。

作者:谷应泰

成书时间:公元一六五九年

明史纪事本末一语中的《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记载明朝历史的纪事本末体断代史。

书海溯源

谷应泰(公元一六二○年~一六九○年),字庚虞,号霖仓,直隶顺天府丰润县(今河北丰润)人。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十三年五月,以户部郎中出任浙江提督学政。他雅好经史,博闻强记,“夙有网罗百代之志。”即任之后,即设书舍于西湖畔,署称“谷霖仓著书处”,邀集江浙名士,着手编纂明代史书。对于我国古代史籍的三种主要编写形式,即《左传》所创之编年体,《史记》所创之纪传体和《通鉴纪事本末》所创之纪事本末体,谷应泰尤为推重纪事本末体。于是,他所主持编纂的这部明代史书,就继袁枢和明代史家冯琦等人之后,采用了纪事本末体的形式。

本书于顺治十三年(公元一六五七年)开始编撰,顺治十五年冬,书成。参加编作者有陆圻、徐倬、张坛等人。

文理梗概

全书八十卷,沿用纪事本末体记述明代历史,始于元至正十二年(公元一三五二年)朱元璋起兵,终于明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明朝灭亡。

《明史纪事本末》以简明的文笔,概括了有明一代的史实,是一部自成一家的明朝断代史。八十卷,一卷一个专题,提纲挈领,较完整地记述了明代从开国到灭亡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农民起义的记载,书中有十五个专题之多,从前朝山东唐赛儿、浙闽矿工、郧阳流民,中期河北、蜀中、江西,以至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张献忠起义,都有专篇作比较集中的记载,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而明代宦官专权,皇室内部手足相残,以及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党争等,书中也都有专题反映。书中所记,既包括明代政治、军事、典章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涉及到漕地运、河工、矿监、税使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至于明朝末年满洲贵族在东北的兴起及其与明王朝的对抗等有关史实,书中均略而不载。缺载晚明史事,是由于当时的政治高压环境造成的,不是写史者的疏略。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二十五·治水江南》)

成祖永乐元年(奏末,一四○三)夏四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时嘉兴、苏、松诸郡,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

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

秋八月,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原吉上言:“江南诸郡,苏、松最居下流。常、嘉、湖三郡土田高多下少。环以太湖,亘绵五百里,纳杭、湖、宣、歙诸山水,注淀山诸湖入三泖。顷浦港湮塞,汇流涨溢,伤害苗稼。拯治之法,宜浚吴淞诸浦港,,泄其壅淤以入于海。吴松江袤二百余里,广百五十余丈。西接太湖,东通海。前代屡疏,以当潮汐,沙泥淤积,旋疏旋塞。自吴江长桥至下界抵约百二十余里,虽稍通流,多有浅窄。又自下界浦抵上海南仓浦口,可百三十余里,潮汐壅障,茭芦丛生,已成平陆。欲即开浚,工费浩大。臣相视得嘉定刘家港,即古娄江,径通大海,常熟白茆港,径入大江,皆广川浚流。宜疏吴淞江南北两岸安平等浦港,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茆二港,使直注海。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滨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泖潮之水。此即禹贡“三江入海”之迹。俟既开通,相度地势,各置石闸,以时启闭。每岁水涸时,修圩岸以御暴流。”疏上,行之。役夫凡十余万。原吉布衣徒步,日夜径画,盛暑不张盖,曰:“百姓暴体日中,吾何忍!”于是水泄,农田大利。

【赏析】

江南水患严重,朝廷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夏原吉精研各种治水方案,身体力行,与民同甘共苦,终获成功。

妙言辑录

1.夙有网罗百代之志。

2.垂光史册,着美熙朝。

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4.揭竿之变,往往由于悬磬之匮也。

5.死灰独不复燃乎。

6.倾危时刻,忘生背死之徒。

7.司马之心久暴于路人,齐鸾之谋早形于谘议。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9.始事者盛于东南,收功者多于西北。

专家评点

《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自成一家的明朝断代史。明代近三百年间,史事千头万绪,然而作者却能提纲挈领,从中选取八十个专题,对一代重大史事进行记载。因此,要研究明史,本书不失为一部入门史籍。

作者:赵翼

成书时间:公元一八○○年前后

廿二史札记一语中的《廿二史札记》是清朝一部著名史书。

书海溯源

赵翼(公元一七二七年~一八一四年)字去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武进)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干隆二十六年考进士,得探花,后涉足仕途。干隆三十八年春,回到家中,以读书赋诗为乐,此后开始其著述生活。

二十四史是以纪传体编写的一套史书,记录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事件,是了解中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的资料宝库。这一套史书包括子卷在内,共有三千二百九十六卷,如果一天读一卷,要九年的时间才能读完。读这一套史书,好比深山探宝,其中蕴藏的宝物十分丰富,但是范围太大,头绪太多,需有引路说明。

文理梗概

全书三十六卷,又补遗一卷。名为“廿二史”,实际讲的是廿四史,因为《唐书》和《五代史》各有新、旧二种,赵翼都作一史看待,所以未用廿四史之名。

卷次目录依次为:史记、汉书三卷,后汉书二卷,三国志、晋书三卷,宋齐梁陈书并南史四卷,魏齐周隋书并北史三卷,新旧唐书五卷,五代史二卷,宋辽金史四卷,辽史金史二卷,元史二卷,明史六卷。

绝章赏析

【原文】

九品中正(《廿二史札记·卷八》)

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此陈群所建白也。然魏武时何夔疏言:今草创之际,用人未详其本,是以各引其类,宜先核之乡闾,使长幼顺序,无相踰越。则贤不肖先分。(夔传)杜恕亦疏言:宜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然后察举,试辟公府。(恕传)。此又在陈群之前。盖汉以来,本以察举考廉为士人入仕之路,迨日久弊生,夤缘势利,猥滥益甚。故夔等欲先清其源,专归重于乡评,以核其素行。群又密其法而差等之,固论定官才之法也。然行之未久,夏侯元已谓中正干铨衡之权。(元传)。而晋卫瓘亦言:魏因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此法,粗具一时选用。其始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其后遂计资定品,惟以居位为重。是可见法立弊生,而九品之升降,尤易淆乱也。今以各史参考,乡邑清议,亦时有主持公道者,如陈寿遭父丧,有疾,令婢丸药,客见之,乡党以贬议,由是沉滞累年。张华申理之,始举孝廉。(寿传)。阎人亦西州名士,被清议,与寿皆废弃。(何攀传)。卞粹因弟裒有门内之私,粹遂以不训见讥被废。(卞壶传)。并有已服官而仍以清议升黜者,长史韩预,强聘杨欣女为妻,时欣有姊丧,未经旬。张辅为中正,遂贬预以清风俗。(辅传)。陈寿因张华奏,已官治书侍御史。以葬母洛阳,不归丧于蜀,又被贬议,由此遂废。(寿传)。刘颂嫁女于陈峤,峤本刘氏子,出养于姑,遂姓陈氏,中正刘友讥之。(颂传)。李含为秦五郎中令,王薨,含俟葬讫除丧。本州大中正以名义贬含。傅咸申理之,诏不许,遂割为五品。(含传)。淮南小中正王式父没,其继母终丧,归于前夫之子,后遂合葬于前夫。卞壶劾之,以为犯礼害义,并劾司徒及扬州大中正、淮南大中正,含宏徇隐,诏以式付乡邑清议,废终身。(壶传)。……

【赏析】

作者汇集零散之资料,以重现历史上保持数百年的一项重要制度。九品中正制在历史上支配选举达数百年,而史书中迄今无明确系统的记载,《札记》之文,可谓能补史缺者。

妙言辑录

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2.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定,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足为法者也。

3.贼兵梳,官兵篦,士兵薙。

4.文直事核,所以称良忠也。

5.经者治之理,史者治之为。

6.世愈积,事愈多。

7.硕学淹贯,通达古今。

8.论语一部理天下。

专家评点

《廿二史札记》在史学上有其特殊的成就,尤其对读二十四史者具有入门引导的作用。该书主要用综述考辨的方法,于重大历史事件或世人对之有特殊兴趣的问题,以归纳之法集合有关资料,作有系统的论述,或辨明其虚实真伪。但该书记事谬误错乱之处极多,其主要原因出于粗疏散漫。

作者:魏源

成书时间:公元一八四二年(道光二十二年)

圣武记一语中的《圣武记》是一部记述清代历史的专着。

书海溯源

魏源(公元一七九四年~-八五七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二十九岁中举人,五十二岁中进士。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不为掌权的保守派官僚所喜,故一生仕途不得志,大部分时间是做地方督抚的幕僚和从事学术著述。

魏源进行清史研究的准备工作,大约始于道光九年(一八二九年)左右。这一年他应考清廷礼部考试未中,于是按惯例纳赀任内阁中书。内阁是清廷掌管政令草拟和颁布的机构,故对清政府历代政令、典章制度和文献资料收藏极为丰富。魏源遂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进行有关清史资料的搜集。

文理梗概

《圣武记》凡十四卷,为纪事本末体裁。前十卷叙事,分别叙述清初建国、平定三藩、“绥服”蒙古、“戡定”回疆、“抚绥”西藏、“戡定”金川等等,对一事之原因、结果及其中间进行之次序,都叙述得非常清楚。

后四卷是作者的议论,对于练兵之方、整军之策、筹饷之法、应敌之略,以及掌故考证、事功杂述等等,论述尤其详细。

在进行编撰时,魏源掌握了什么关键问题呢?他在《圣武记》中引用嘉庆十五年诏书中的话说:“国家经理大事,当扼其要领;避治症,当究其源。”清中叶以来朝廷的病源在哪里呢?魏源的结论认为在于政治上的因循敷衍之风,所谓“国家承明制,挢明弊,以内政归六部,外政归十七省总督、巡抚,而天子亲览万几,一切取裁之上,百执事拱手受成。上无权臣方镇之擅命,下无刺吏令之专制,虽嵬琐之中材,皆得容身养拙于其间。渐摩既久,以推诿为明哲,以因袭为老成,以奉行虚文故事为得体。恶肩荷,恶更张,恶综核名实。……故便文畏事窭陋之臣,遇大利大害则动色相戒,却步徐视而不肯身领。自仁庙末年,屡以因循泄沓戒中外,而优游成习,卒莫之反也。”魏源在《圣武记》中着重于揭露这方面的问题,希冀清贵族统治者改进吏治,使清王朝富强起来。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圣武记·武事余记掌故考证》

近人纪皇朝武功七篇,往往言胜不言败,书功不书罪。如三藩之役,顺承郡王、简亲王逗留于楚,贝勒洞鄂失几于陕,总督金光祖、将军舒恕观望于粤;准噶尔之役,蒙古王丹津纵寇于鄂尔昆河,一概不书。即傅尔丹和通泊之败,额楞特喀喇乌苏之败,亦略一及之而不详。参赞额勒登额逗援于缅甸,温福偾事于金川,巴忠、成德、鄂辉贿和于西藏,恒瑞、黄仕简、任承恩老师于台湾,及柴大纪如何获罪,亦一概不书。因春秋讳内,失昌黎避史谴之遗意,然利钝兵之赏罚国之大枋,有章奏,有上谕,具载官书,何必深没其文,以成疑案。故高宗屡谕史馆,列传直书诸臣功过,敬本此谊,以昭信史。而所见之世,尤倍详于所闻之世,庶几处不讳之朝,存三代之直。

【赏析】

魏源在编撰《圣武记》时,继承过去史学之优良传统,明确提出记载历史事实时,要本着“功则功,罪则罪,胜则胜,负则负,纪事之文贵从实”的原则,以达到所以垂法戒之”的目的,指责有些史书在记载史实时每歪曲史实。魏源认为历史书籍中言功不言罪,虽然是孔子《春秋》讳内失,昌黎(韩愈)避史谴之意,但是在他看来,“利钝兵之常事,不须讳言。”

魏源本着史学家的正直和责任感,看到史籍记载中将相们“言功不言败,书功不书罪”,而主张改变这一现象,直书其事,是值得肯定的。

妙言辑录

1.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

2.言胜不言败,书功不书罪。

3.先王不患时用而惟亟人材。

4.官无不材,则国祯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

5.地不足耕,人不足臣。

6.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7.逆则生,顺则夭矣,逆则圣,顺则狂矣。

8.人不忧患,则智能不成。

9.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

10.以彼长技,御彼长技。

专家评点

《圣武记》是一部研究满族入关前和在全国建立封建统治政权后,所谓“盛清武功”的重要历史著作,是研究清史的开创性著作。

作者:郑樵

成书时间:公元一一六一年

通志一语中的《通志》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采用纪传体写成的通史。

书海溯源

郑樵(公元一一○四年~一一六二年),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经学家、文学家。

郑樵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他自幼资质异于常人,勤奋好学,而且博闻强记。少年时代,郑樵便立志,“欲读古人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十六岁时,其父郑国器自太学告假归里,不幸中途罹疾,疾逝于苏州。为不中断学业,他和堂兄郑厚,在莆田附近的一座山上筑茅屋,埋头读书三十年,学识渊博,自负不下刘向、扬雄,但不应科举。宋室南迁之后,曾致书南宋官员以自荐,表示“使樵直史苑,则地下无冤人”,但未被所用。绍兴年间,因侍讲王伦、贺允中推荐,被皇帝召见,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后被劾,改监潭州南岳庙。绍兴二十九年(公元一一五九年)开始动笔写《通志》,二年后完成,改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摄检详诸房文字,不久即去世。

文理梗概

同类推荐
  • 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本书内容共分16章,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物流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物流事业发展与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际,从基本理论入手,注重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全面论述了物流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本教材每一章节后面都附加了物流管理案例阅读与分析,供学生课外阅读或师生共同分析,课后练习题中部分习题略有一定难度,意为促使学生阅览参考资料。本教材意在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课程”教材做一实验性探索,在编著过程中,既满足高职高专理论的“适度够用”又重点突出“实操与技能”;既满足学生“学以致用”又不失继续发展的“潜能”.
  • 专业技术孵化器的运行与管理

    专业技术孵化器的运行与管理

    本书内容包括: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的运行理论、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的变化与运行状况分析、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的运行过程、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的运行管理、概念模型与理论假设、实证研究等。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甲骨文(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甲骨文(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汉字起源到甲骨文的诞生;甲骨文概述;甲骨文的发现与早期研究;“甲骨四堂”等。
  •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程)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程)

    全书分14章,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开放性,对于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随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学科的重构而形成的较为成熟的新的教学成果,全部纳入《教程》范围,予以编写出版。
  • 世界历史经典故事300

    世界历史经典故事300

    它的特点一个是用一连串的故事将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串在一起,既有细节描写,又有人物刻画,读起来生动有趣;另一个是文笔简洁,用不长的篇幅就囊括了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让广大中小学生对世界历史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很显然,如果想为中小学生挑一本历史读物的话,本书就是首选。
热门推荐
  • 血月魔魂

    血月魔魂

    血月之日血魔降临血雨腥风洗刷大陆新人新作求读后感和建议
  • 星河剑神

    星河剑神

    一代星河剑神!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血蔷薇的诱惑:独爱血族王子

    血蔷薇的诱惑:独爱血族王子

    “丫头,我要吃了你。”许多次,伊仓都控制不了对她的欲望。他是血族的天之骄子,令人闻风丧胆,冷酷无情是他的本性,心狠手辣是他的天性。但对于她,却褪去了身上的一层层皮,无条件用另一个身份去宠她,爱她,给她温柔,给她安全感……她不会知道,其实他一直在她身边守着她。我曾因你不食人间烟火而爱上你,当爱上你后,我愿和你一起堕入庸常,看炊烟袅袅升起。
  • 火影之辰变

    火影之辰变

    火影世界出现时空扭曲,一只吞噬体不小心来到了火影世界,她企图吞噬整个世界,与此同时,救世主辰带着逆天的学霸天分和系统大战吞噬体,带领着晓,大蛇丸等,和五大国一起拯救整个火影世界。
  • 星我

    星我

    一部科幻剧,希望它会让你脑洞大开,希望你会对我崇拜之死,希望你以后看到我就像看到了上帝,希望我以后就是你智慧的终点。
  • 神定八荒

    神定八荒

    盘古开天地,分八荒。八荒动荡,天地不安,孕育于万千洪荒古木中的晨雨在苍老中诞生,在凋败中绽放。安天地,定八荒,挽狂澜于即倒之中。一路的风风雨雨,铁骨柔情,如何演绎一场壮烈雄伟的上古场面?精致的精灵,狂化奋战的兽人,剽悍的战族,凶猛的蛮族、、、、百族林立,群雄争王,这是怎样的一个上古时代?诸神一战,缓慢拉开了最后的帷幕、、、
  • 涅磐重生2000

    涅磐重生2000

    一个花花公子被欺骗之后潦倒半生,每天醉生梦死。在wsop比赛中赢得了一千万美元奖金之后意外重生了,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的旅程。
  • 另壹势力

    另壹势力

    一个面临外界压力必须出世的家族,一个家族中最小的人。努力了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不努力就什么都没有。里面有真实的爱情,有天长地久的友情,更有无价的亲情。事业,爱情,友情在家族利益面前是那么的无力....
  • 最聪明孩子的100个动脑故事

    最聪明孩子的100个动脑故事

    孩子们在故事的摇篮中长大,往往是一个故事使孩子们明白一个人生的道理!故事就像一个最忠实的好朋友,它教给孩子们学会做人、处事,把勇敢与智慧传给他们,也把快乐、爱与美印入他们纯真的心灵! 故事中往往饱含着无穷的知识和无尽的智慧。它能使孩子们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有益的启迪,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未来的人生;它能使孩子们的意志更加坚强,使他们的人格越发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