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正文分为十卷,共九十二篇;除正文外,还有一篇重要的序言和卷端《杂说》,总字数将近十二万。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北魏时期及古社会人民的生产经验,内容丰富多采,“起自耕农,终于醯醢”从农、林、渔、牧到酿造加工,甚至包括烹调技术,都作了专门介绍;涉及到的学科知识不仅有农学,还包括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医药学、天文气象学等等。其中谈到的很多技术及其原理的发明或发现,都比外国要早,有的甚至比欧洲早一千年以上,而有些在今天仍有其实践价值。倒如耕作技术上的防旱保?(绢:组字→左土右商)措施,土地利用方面的绿肥轮作制和套种制,作物品种的人工选择、选育和分类鉴定,对植物性别和授粉作用的观察认识,家畜的舍饲管理、繁育、外形鉴定及疾病防治,以及酿造加工方面的工艺技术等。
总之,《齐民要术》一书较有系统地记载了第六世纪中叶及以前,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从实践中累积下来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绝章赏析
【原文】
《齐民要术》耕田第一内容略。
【赏析】
本篇主要是介绍播种前的耕作技术及原理,并引用前人特别是汜胜之的大量论述,涉及耕作学和土壤学中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公元前一世纪,汜胜之总结的耕作原则,以及保持和改良土壤的措施等,贾思勰都继承下来了,并在很多方面有重大发展。例如汜胜之提出“慎勿旱耕”,要“得时之和”,“适地之宜”;贾思勰也指出,耕田要“燥湿得所”。但他又进一步指出:“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因为“燥耕虽块”碰到下雨就碎解了。这比汜胜之说的要主动一些。在整地方面,贾思勰说得更为周到,他更注意精耕细作,因为能有效保持土壤结构和保?(绢:组字→左土右商),其中有很多是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
贾思勰第一次系统地记载农作物之利用,特别是豆科植物作绿肥的绿肥轮作制。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关于利用野生绿肥的记载;到西晋时期,开始出现绿肥轮作制;后魏时期,绿肥轮作制有了更大发展,并得到普遍推广。而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的是“休闲——冬作——夏作”三田休闲轮作制,即通过休耕来达到恢复地力的目的。到了十七世纪五○年代,在法国兰德斯出现了“亚麻——芜菁——燕麦——三叶草”四田轮作制。到了十七世纪三○年代,在英国的诺福克开始实行“根用作物(马铃薯)——夏季谷实类作物——三叶草——冬种作物”四田轮作制,但这种取消休闲的四田轮作制开始较为普遍推广是在十九世纪中期,而休闲轮作制的结束则是二十世纪的事。德国在一八九○年才首次报导豆科绿肥改良沙土地的优点,这些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妙言辑录
1.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2.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3.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4.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5.寒者不贪尽玉(绢:?美玉),而思短褐;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食。
6.智如禹、汤,不如常耕。
7.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8.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9.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10.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专家评点
《齐民要术》内容包括农、林、渔、牧各个方面,载录的知识和农业技术极为丰富,全面显示我国在公元六世纪时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成就,及对隋、唐以后农业科学之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齐民要术》也是世界上最早而且影响广泛的农学著作,对日本、英国的一些农业科学家产生很大影响。
作者:沉括
成书时间:公元一○九○年左右
梦溪笔谈一语中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书海溯源
沉括(公元一○三一年~一○九五年),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中国十一世纪革新派政治家、外交家、理财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于官僚家庭,自幼好学,十四岁即读完家中藏书。后来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镇江)、四川简州(今简阳)和京都开封等地,因此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了解各地山川物产、风土民情,增长了见识。沉括二十四岁进入仕途,作过几处县令。三十三岁中进士,后被举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图书,掌管天象观测,这一职务为他博览群书、研究天文历法提供了方便。后参与王安石变法,担任推行新法的重要官职,变法失败后被贬官。以后又几经宦海浮沉,晚年定居润州(今镇江)梦溪园,总结一生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中外闻名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其它多种著作。
文理梗概
《梦溪笔谈》为一部笔记体文集,正文二十六卷,还有《补笔谈》三卷,《读笔谈》一卷,合计三十卷。其书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仪等十七个门类,内容涉及的范围异常广泛。
《梦溪笔谈》中保留下来的科技史资料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比如:举世闻名的宋朝庆历年间毕升发明的活字版排版印刷术,从制造活字到排成书版的详细情况,《梦溪笔谈》为人们留下了唯一的记载。今天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的仿制品,就是用沉括记下来的方法制造的。还有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装置方法,也是《梦溪笔谈》为我们留下详细记载。又当时有名的鲁班式建筑巧匠喻皓和他总结木结构建筑经验的《木经》,以及发明新法堵住黄河决口的河工高超,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沉括记下了他们的事迹。而首先发现彩虹是大气中折射现象的学者孙恩恭、出身平民编成当时最先进历法《奉元历》的卫朴,也是沉括为他们记下事迹。因此,清代阮元编写第一部科学家的《畴人传》,陆心源编辑《宋史翼》,很多资料都取材自《梦溪笔谈》。
绝章赏析
【原文】
活版印刷(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以所从得,至今宝藏。
【赏析】
毕升创造的活字版印刷术是我国印刷技术的重大突破,它既能节省费用,又能缩短时间,非常经济方便,不仅在我国,在世界印刷技术史上,也是一件伟大的创举。沉括的记载,是至今所知惟一记载毕升活字版印刷术的文献,他对整个工艺过程作了详细的叙述,使后人能根据这一记载重现毕升的活字版印刷工艺,这是一篇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
妙言辑录
1.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
2.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
3.沙随风流,谓之流沙。
4.“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
5.桂枝之下无杂水。
6.求星辰之行,步晦朔消长,谓之“缀术”。
7.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四十余步,能洞重札,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
8.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富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兽,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9.吴人多谓梅子为“曹蚣”,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10.黄道与月道,如二环相叠而小差。
专家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