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叩头。赐命谨至,又告以田仪事,事穷竟白,案显出,甚厚甚厚。田仪与雄同乡里,幼稚为邻,长艾相更,视觊动精采,似不为非者,故举至日,雄之任也。不意淫迹污暴于官朝,令举者怀报而低眉,任者含声而宛舌。知人之德,尧犹病诸,雄何惭焉!叩头叩头。
又敕以殊言十五卷,君何由知之?谨归诚底里,不敢违信。雄少不师章句,亦于五经之训所不解。常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藏于周秦之室;及其破也,遗弃无见之者,独蜀人有严君平、临邛林闾翁孺者,深好训诂,犹见輶轩之使所奏言。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又君平过误,有以私遇;少而与雄也,君平财有千言耳。翁孺梗概之法略有。
翁孺往数岁死,妇蜀郡掌氏子,无子而去。而雄始能草文,先作《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及《成都城四隅铭》。蜀人有杨庄者为郎,诵之于成帝,成帝好之,以为似相如,雄遂以此得外见。此数者皆都水君常见也,故不复奏。雄为郎之岁,自奏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愿不受三岁之奉,且休脱直,事之繇,得肆心广意,以自克就。有诏可不夺奉,令尚书赐笔墨钱六万,得观书于石渠。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成帝好之,遂得尽意。……
【赏析】
本篇叙述编写《方言》的原委,他准备辞官而写《方言》,结果感动成帝,还赐笔墨钱六万,并允许他到石室参看资料。他便充分利用前人积累的资料,其中有林闾翁孺的梗概之法,严君平手里的千余字资料,同时还大量进行实地调查,经过长达二十七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方言》这部巨著。
妙言辑录
1.党、晓、哲,知也。
2.釜,自关而西或谓釜,或谓之父。
3.泪、遥,疾行也。
4.戏、惮,怒也,齐曰戏,楚曰惮。
5.茹,食也;吴越之间凡贪饮食者谓之茹。
6.蜻蛉谓之蛉。
7.半步为跬。
8.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绢)
9.逢、遂,迎也。
10.火果,火也;楚转语也。
专家评点
《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方言词汇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著作。《方言》一书主要记载当时汉语方言词汇的地理分布,有时也透露出不同地区的某些语音差异。杨雄《方言》无论对于汉语史的研究,还是在中国语言学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刘熙
成书时间:东汉末年
释名一语中的《释名》是我国第一部汉语词源学著作。
书海溯源
《隋书·经籍志》着录《释名》八卷,刘熙撰,今本《释名》题为“汉处士北海刘熙撰”。《颜氏家训·音辞》说:“刘熹(熙)制《释名》”但是,《后汉书》中没有刘熙的传记,而在《后汉书·文苑·刘珍传》中却说刘珍“撰《释名》三十篇,以辨物之称号。”不过,各种史书的《经籍志》都未曾着录刘珍《释名》,唐宋的类书也专称引,因此,清代学者钱大听(绢:?是否应为钱大昕)和郝懿行都认为所谓刘珍作《释名》是范晔的错误说法。刘熙是否撰写了也叫《释名》的另一部著作,在此不作深究,总之,今天见的《释名》无疑是东汉时刘熙所着。刘熙,字成国,涨海(郡治在今山东潍坊西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东汉灵帝献帝间人。为郑玄门人,曾在交州(今越南河内)避乱和从事讲学活动。
文理梗概
《释名》共八卷二十七篇,篇名如下: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动、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器用、释币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别。从篇目的安排上看,《释名》显然是受《尔雅》的影响,继承了《尔雅》的分类原则,即按意义将有关的词类聚在一起。因此后来有人又把《释名》称为《逸雅》,看成是雅书的一种。
《释名》收词一千五百多条,大多数是当时的常用词,对每个词语的解释都采用声训的方法。
《释名》的声训可归为三类:
(一)以同字相训。这一类是被释字与释字完全相同,即用原字释原字。
(二)以音同字为训。这一类是被释字与释字的声母、韵部完全相同,但声调可同也可不同。
(三)以音近字为训。这一类是被释字与释字的声母韵部不完全相同,但在读音上相接近。
除声训外,《释名》还运用了义训。《释名》义训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声训的说解,说明声训的由来,二是直接运用义训。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释名·序》)
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圣人于时就而弗改,以成其器,着于既往,哲夫巧士以为之名,故兴于其用而不易其旧,所以崇易简,省事功也。
夫名之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至于事类,未能究备。凡所不载,亦欲智者以类求之。博物君子,其于答难解惑,王父幼孙,朝夕侍问以塞,可谓之士,聊可省诸。
【赏析】
刘熙的序,表明他撰写《释名》的目的:“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记,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可见,《释名》的用意在于探索汉语常用词的“所以这意”也就是要研究词语得名的缘由。因此,就性质而言《释名》当属于词源字的范围,这与其它的字书辞书大不相同。
妙言辑录
1.名之与实,各有义类。
2.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3.扬州,州界多水,水扬波也。
4.水中可居者曰洲;洲,聚也,人及鸟兽所聚息之处也。
5.国城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
6.萧墙,在门外萧之也,臣将入于此自肃敬之处也。(绢)
7.刀,到也;以斩我到其所,乃击之也。
8.疹,诊也;有结聚可得诊见也。
9.法,逼也;人莫不欲从其志,逼正使有所限也。
10.水注谷曰沟,田间之水亦曰沟;沟,构也,纵横相交构也。
专家评点
《释名》是我国第一部自觉的纯粹从语言学角度撰写出来的专着,书中记录很多汉代通用的语词,可与《尔雅》、《说文》等书相参证。全书以声为训,或取同音字,或取同韵韵近字,或取声同声过字,由此可以考证汉末的语音,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书。
作者:陆德明
成书时间:公元五八九年
经典释文一语中的《经典释文》是一部汇集汉魏晋南北朝经传注释音义的一种训诂著作。
书海溯源
陆德明,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省苏州)人,生于梁末陈初(公元五五○年左右),卒于唐贞观初年(公元六三○年左右),为经学家、音韵训诂学家。
陆德明初受学于南朝陈代著名经学家周弘正,博览群书,覃恩善辩。历仕陈、隋、唐,在陈,曾任始兴王国左常待,迁国子助教,隋炀帝时,擢为秘书学士,后亦迁国子助教,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被太子李世民征为秦府文学干,成为当时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被画成画像表彰。不久又拜为太学博士。贞观初,唐太宗封他为国子博士。陆德明在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五八三年)开始编写《经典释文》,完稿于隋灭陈公元五八九年以前。
文理梗概
《经典释文》三十卷,汇集前代关于《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礼记》、《仪礼》、《春秋左氏》、《春秋公羊》、《春秋谷梁》、《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十四部著作的经文和注文的音义。
全书汇集了汉魏六朝以来的音切训诂凡二百三十余家。卷一为序录。序录可以说是全书的纲领,包括序、条例、次第和注解转述人四部分。“序”说有着收的时间、编由和训释的原则。“条例”说明全书的体例。“次第”说明内容安排的次序及其理由。“注解传述人”说明各种经典的师承源流和注解传述各家。卷二至卷三十依次为以下十四种经典的音义:《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传》六卷、《春秋公羊传》一卷,《春秋谷梁传》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绝大部分注释都有反切注音,总计一万条以上。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经典释文》卷五《毛诗音义上》)
静女遗我唯季反,姝赤朱反,美色也。说文文作始,云好也。可说音悦,篇末注同搔首苏刀反踟直知反
蹰直诛反。贻我本又作诒,音怡,遗也。下句协韵,亦音以志反。彤管徒冬反,彤,赤也;管,毛管。着于知略反,又直略反,下同。炜于鬼反,赤貌。说怿说本又作悦,毛王上音悦,下音亦,郑说音始悦反,怿作释,始亦反。自牧州牧之牧,徐音目,田官也。荑徒兮反。茅,始生也。洵本亦作询,音荀,信也。以共音恭。窈乌了反,窕徒了反。之处昌虑反。之为于伪反,注同,或如字。
【赏析】
“静女”为《诗经·邶风》中的篇名。其中的姝、搔首、踟蹰、贻我,彤管、炜、说怿、自牧、洵、之为是摘自《诗经》原文中的字句,遗我、可说、着于、以共、窈窕之处是摘自《诗经》郑文中的字句。标音用直音、反切两种方法,如:遗,唯季反,姝,赤朱反。说,音悦,询,音荀。此外,还用“如”字表示读本来的、常用的读音,如:为,于伪反,或如字。采用各家音读时,每种读音之前标以姓氏,如:说怿,毛王上音悦,下音亦。毛指毛亨,王指王肃,又如:牧,徐音目,徐指徐邈,除了标看之处,还考录诸本之字的异同,如:姝,《说文》作帑;贻,本又作诒;说,本又作悦;洵,本亦作询。
妙言辑录
1.中人这性好逸豫,故成以无逸。(绢:?)
2.稼穑,农夫之艰难事,先知之乃谋逸豫,则知小之人所依怙。
3.守者,谓其地之民,占我山林者也。
4.书崩者,为天下恩痛王者也。
5.子者,男子之通称。
6.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怿。
7.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
8.以学为首者,明人必须学也。
9.古者井田方里为井,十井为乘,百里之国适千乘也。
10.为国者举事必敬慎,与民必诚信。
专家评点
《经典释文》是一部别具风格而以注音为主兼及释义的总集,乃博大精深的著作。它是解释儒家经典文字的书,注解极为详备,为研究古籍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书中记载的音义对考证晋宋以后音韵的变迁和古代词义的转变,以及一字的多音多义等都有很大用处,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语言资料书。
作者:陈彭年、丘雍等
成书时间:公元一○○八年
广韵一语中的《广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韵书。
书海溯源
陈彭年(公元九六一年~一○一七年),字永年,宋抚州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我国古代语文学家。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九八五年)中进士,调江陵府同理参军,累官至兵部侍郎。卒赠右仆射,谥文僖。陈彭年少好学,尝叩事徐铉,深得徐氏真传。宋真宗时,陈彭年与雍丘等奉诏根据唐代流传下来的《切韵》、《唐韵》等一系列韵书刊定撰集而重修,成于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一○○八年)。
文理梗概
《广韵》全书五卷,平声二卷,上、去、入声各一卷。每一声内各分为若干韵,凡同韵的字都类聚在一起。上平二十八韵,下平二十九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共二○六韵。
《广韵》二○六韵中有一百九十三韵和陆法言的《切韵》分韵相同;有二韵和王仁朐《刊谬补缺切韵》增加的相同(即增加上声俨韵,去声酽韵);有十一韵和蒋斧印本《唐韵》从真韵分出谆,从轸韵分出准,从震韵分出,从质韵分出术,从寒韵分出桓,从早韵分出缓,从翰韵分出换,从曷韵分出末,从歌韵分出,从哿韵他出果,从固韵他出过。《广韵》与《切韵》、《唐韵》的韵目用字有些改变。
《广韵》二○六韵,每一个声调中每一个韵部和其它声调中相应的韵部,都有一定的搭配关系。入声韵只和有鼻音韵尾的阳声韵相配,阴声韵部都有平上去。全书平上去韵数不等,阳声类韵数也不相符。这是因为去声泰、祭、废四韵(绢:?漏了一韵)都没有平上入声相配,所以多出四韵;冬韵、臻韵的上声,臻韵的去声,痕韵的入声,字数都极少,附见于邻近的韵,没有单独列出韵目来。
《广韵》二○六韵,如不计算声调,以冻董送屋为一韵,支低实为一韵,用平声包括上去入三声,那么平声五十七韵,再加上没有平上入相配的那四个去声韵,实际上只有六十一韵。如果把三十四个入声韵独立出来,则有九十五韵。用系联法细分,韵数还可分得更多。
绝章赏析
【原文】
上平声:东韵─童,独也,言童子未有室家也。忡,忧也。通,达民。虹,带蝀也;又冬韵─淙,水声;又钟韵─蓉、芙蓉。
下平声;仙韵─鲜,鲜洁也。蝉,蜩也。宣,明也。筌,取鱼竹器;又宵韵─骄,马高六尺。嫖,身轻便貌。
上声:肿韵─捧,两手承也。勇,猛也。踊,跳也。又纸韵─豕,猪也。
去声:至韵─驷,一乘四马。又志韵─痣,黑子。试,用也。又未韵─慰,安慰。费,耗也;又愿韵:贩,买贱卖贵。又换韵:乱,理也,又兵寇也。
入声:屋韵─斛,十斗。哭,哀声。匐,匍匐,伏地貌。陆,高平曰陵。肉,骨肉;又烛韵─勖,勉也。绿,青黄色。又质韵:蟀,蟋蟀。又月韵:筏,大曰筏,小曰桴,乘之度水。
【赏析】
《广韵》释义有两种方式:直接训释和引用他书训释。上述例子属直接训释。《广韵》对字(或词)的直接训释采取了多种方式,有同义词互训,如通,达也;度,用也等。有异名互训,如虹,带东也;蟑,蜩也等。有定义式的,如,羊臭也;马四,一马四乘等。有说明或描写的,如筌,取鱼竹器;嫖,身轻便貌等。有声训,如童,独也。有反训,如乱,理也。还有用包含本字在内的合成词或边绵字来解释的,如慰,安慰;畏,畏惧;肉,骨肉等。
妙言辑录
1.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2.不听五声之各曰聋。
3.廷,停也,人所停集之处。
4.妻之姐妹同出为姨。
5.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
6.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7.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
8.剖析毫厘,分别黍累。
9.凡有文藻,即须声韵。
10.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
专家评点
《广韵》就是增广《切韵》的意思。《切韵》失传,《广韵》就成为研究汉语语音史最为重要的依据。语言学家分析《切韵》所代表的中古音,当然依据《广韵》(绢:?是否应为...《广韵》所代表的中古音,当然依据《切韵》而来);清代汉学大师们探讨周秦古韵,也以《广韵》为参照物;现代语言学家研究近代音和现代方言、更以《广韵》为出发点。《广韵》在音韵学家心目中,简直成了北极星。
作者:陈骙
成书时间:公元一一七○年
文则一语中的《文则》是我国早期第一部修辞学专着。
书海溯源
陈骙(公元一一二七年~一二○三年),字叔进,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县)人。陈骙博学多能,才华出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一一五四年)中进士,先后担任少监、太子谕德、知府、中书舍人、礼部尚书、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等职。死后追赠少博,谥号文简。
陈骙为官不畏权势,往往敢于直言进谏,终因得罪权贵,故遭贬官。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治国之才,也是一位学有所成的著名学者,他曾任编修官参与国史的编修,特别在罢官之余,遍览群书,于宋干通六年(公元一一七○年)写成《文则》一书,终于奠定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文理梗概
《文则》全书共分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行文风格的问题。主要见于“甲”部分,有下列几点:文章以自然和协为佳。文章要自然素朴,语句要流畅,不应刻意雕琢,矫揉造作。文章贵简洁而不疏缺。文章既不要繁杂,又要避免空疏,要作到简洁,但不是越简越好,而是“文简而理周”。文章应明确而不晦涩,叙事的文章应该作到委婉含蓄,但含蓄不等于晦涩难懂,表意应该明确。文章应贵涉俗,不要滥用古语。文章要注意语言运用,反对“搜摘古语,撰叙今事。”
二、关于修辞手法问题。这是全书论述的重要内容,它散见于甲、乙、丙、丁、戊、庚各部分。论述的修辞手法有:对偶、倒装、析字、经喻、引用、层递,重叠、重复、避复、答问、反语、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