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全集》是李白最完备的注本,不仅收录诗文完备,其注解也极详尽,是研究和学习李白诗作非常好的读本。在阅读时应结合王琦的注来读,这样才能掌握其写作背景与用典出处,对理解李白诗作有很大作用。
作者:赵殿成
成书时间:清代
王右丞集笺注一语中的王维诗集注本中的佳作,较为完整详细。
书海溯源
赵殿成,清代乾隆年间文士,素有才名,所注《王右丞集笺注》是王维诗注本中较为完备的一种。盛唐诗人各成一家,王维以其“秋水芙蓉,倚风自笑”的特点成为一大家,自唐以来欣赏王诗的人很多。王维诗最早的集子是他弟弟夏卿为他结集而成,共十卷。盛时王维诗传一千余首,后来几经散佚,现存仅四百余首。后代传王维诗的有四家刻本最好,赵殿成取其所长,汇成本书的底本。因为古人佚爱王诗,为其作注的有许多家,但其注往往穿凿附会,背离王诗本意。基于这一原因,赵殿成决定整理前人旧注,搜遗补逸,达到“总期无失作者本义之旨”的目的。
文理梗概
《王右丞集笺注》共二十八卷,按照诗体分类分卷,另有附录一卷,包括弁言、诗评、画录、年谱、序文。王维,字摩诘,唐朝太原祁人,是开元、天宝间的著名诗人。他出身贵族家庭,不但能文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而且官运亨通。但安史之乱时,被迫为安禄山之官,肃宗回京后曾一度被贬,最后又升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的佛理修为很高,这不仅影响了他“半官半隐”的生活态度,而且也影响他“秋水芙蓉”的诗作。王维诗中最出色的是山水田园诗,这主要是他隐居终南、辋川时闲情逸致生活的再现。不但将景物描摹得逼真,而且也体现了诗人的一派悠然自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名句正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为盛唐诗人,王维也有一些游侠、边塞的诗作。这是他以及那个时代诗人们寄心家国,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是盛唐昂扬、高亢气象在诗人们心中的烙印。“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正是一个少年游侠的意气风发之作。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
这首《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代表作,流传很广,意境也十分优美。王维的山水诗在当时冠绝一时,由于深受佛老思想影响,诗作中充满了佛家空无寂寥的哲理,让人仿佛置身一个世外桃源般与世相隔的境地,极其空灵、飘逸、高妙。这首《山居秋暝》正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将山谷中雨过天晴的清新烘托出来,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清新的基调。雨后的山谷,空气清爽,万物经过雨水的洗涤也显出格外的洁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广为流传的名句。在这样宜人的夜晚,碧空万里,一轮皎月当空,松枝疏疏落落,漏下三五点的月光。月光落到松脚下清泉之上,像珍珠,又像银针,随着泉水在石头上欢快地流动,星星点点,给夜色平添了几分意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上两联极力描绘的自然极静的环境中,响起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浣纱少女们的欢笑,渔船缓缓行过莲叶激起的水声,让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添了几分丝竹之声。王维精通诗画音乐,而他的诗作也常常能将各种美感融为一体,在盛唐诗人中别树一格。
妙言辑录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3.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4.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使多少年。(绢)
5.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6.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0.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专家评点
《王右丞集笺注》是王维诗注本中较完备的一种,保存的王维诗作也很完整,是欣赏者、研究者不可缺少的书籍。王维诗向以空灵、含蓄著称,阅读他的诗只有反复咀嚼,调动听觉、视觉、感觉诸种器官,将自身置于一个同样幽静的环境中,才能够真正品味王诗之妙。
编者:杨伦
成书时间:清代
杜诗镜铨一语中的杜诗注本中以简明扼要著称的注本。
书海溯源
杨伦,清代阳湖人。他素有才名,所结交的也都是当时饱学之士,曾主持过武汉冒江书院。渊博的学识,精审的态度,为杨伦编注《杜诗镜铨》一书打下了坚实基础。自唐以后,杜甫之诗广为流传,其名之盛过于李白,文人学诗多宗杜甫。杜甫诗工,学作较李白诗容易。同时,杜甫在诗中流露出来的家国之忧也让文人更为钦佩。宋、元、明以来为杜诗作笺注的,不下数十家,但注者往往穿凿附会,割裂原意,使杜诗失去了其本来面貌。杨伦吸取前代各家注本的精华,编注《杜诗镜铨》,使杜诗的本来面目、本来精神呈现出来,成为杜诗注本中较前代更好的本子。
文理梗概
《杜诗镜铨》共二十卷诗文,二卷《读书堂杜工部文集注解目录》,另附有杜甫的《传志》、《年谱》、《评论》。杜甫,字子美,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虽然祖上显赫,但杜甫一生境遇不佳,又遭逢安史之乱,备受艰苦。他亲眼目睹战争带给人民的乱离与悲苦,而写下著名的“三吏”、“三别”,用他的笔哀悼为国捐躯的义士,以及战争中遭受巨大痛苦的人民。安史之乱是杜甫创作中一个重要时期,如“暮投石壕吏,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样的诗句以看似平实的语句记录人民的苦难,表达诗人心中难忍的悲恼与同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诗句则表达出大乱初定,闻得官兵胜利时溢于言表的喜悦,表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无限热爱。安史乱后,杜甫过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漂泊生活。这段艰苦日子让他接近下层人民。他在漂泊中写下一千余首诗,表现社会生活,表达内心情感。杜诗的沉郁,与整个盛唐昂扬、飘逸的风格迥异,唯其如此,才能更全面地映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才能不负于“诗史”的称谓。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杜诗镜铨·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这是杜甫诗中的名篇,通过眼前景引起的家国离乱之感,表达对国家的无比热爱。他的喜怒哀乐总是与国家的盛衰起伏相呼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黍离之悲。国亡但国土山川仍在,只是家国易主,陷入敌入手中。国破家亡,人民离散,人心无思耕种,往日良田美景,今日只剩下乱草杂树丛生。一个“深”字点出这战乱之日久,人民受罪之日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眼见耳闻身历的战乱之痛实在太多太多,想到国家不知要到哪一天才能复原,顿时感慨油然而生。看见鲜花,心中也无美感,只有伤心的眼泪祭花;树上双飞双栖的鸟儿,让诗人心中升起的却是家国离乱、亲人分散、人不团圆的悲怆,听得鸟儿的声声啼叫,只觉得惊心触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日连月连年的战争,让诗人妻离子别,这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信,值得上黄金万两。“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战争使得国破家散,人民罹难,种种遭遇让诗人心中的痛苦无以表达,头发因焦虑而变白,纷纷掉落,连簪子也插不上了。这短短的一首诗,饱含诗人对国家命运的甚多忧虑。
妙言辑录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绢)。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3.车辚辚,马宵宵,行人弓箭各在腰。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7.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8.勿为新婚念,男力事戎行。
9.哀呜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10.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1.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专家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