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5800000046

第46章 知行合一(2)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他说:“良知原是精精明明的。如欲孝亲生知,安行的只是依此真知落实尽孝而已;学知、利行者只是时时省觉,务要依此真知尽孝而已。”他的意思是“生知安行”才算达到“致良知”。虽然心中有良知,却没有施行,就不能算“致良知”。王阳明认为,要想“致良知”,应借助明镜的作用。他说,吾心天理的合一即是良知,所以,天理本心与人自己和万事万物的关系如同“明镜”一样,“是故良知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则如明镜之悬”。

三、知识智慧的行动转换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现代理解即是如何将已知的知识、智慧等转化为实践行动,又如何从实践行动中提升知识和智慧。换句话说,即是如何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根据“知行合一”理论,只有将二者转换结合起来,才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从真知中获得真理。

1探知学问,继承创新

人类的学问种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追求对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正确认识。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方法是彼此相通的。

第一,思与学的统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学是接受已有的知识,思是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只知接受已有的知识而不进行独立思考,则将迷惘而无所得。思而不学,不接受已有的知识,则将陷于荒谬。研究学问,一方面要继承前人已经达到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从事独立思考,发前人所未发,取得新的成果。学是基础,思是在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独立思考,以达到前人所未达到的更高境界。时至今日,前人做出的成果已有很多很多。然而知识是没有止境的,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也不会停止。

第二,知与行的统一。

知是认识,行是实践。知行合一即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知行合一”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研究学问,应该从实际出发,更要以实践加以检验。自然科学以实验室的实验为依据,社会科学的实验则是融合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之中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实践。

第三,述与作的统一。

述与作的统一换句话说就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孔子称自己为“述而不作”,墨子则说应该“述而且作”。在这个问题上,墨子是正确的。文化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对于前人已经发现的真理,必须加以继承。不了解前人已经达到的成就,也是一种盲目性。治学只有在继承前人遗产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称为真学问,才能有所创新。创新即是提出新的观点,具有新的发现。宇宙万象复杂繁衍,变幻无穷,因而常有新的现象涌现出来。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这是学术创新之路。创新是学术发展的关键,也是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的必由之路。

2学以致用,智能转换

冯友兰在谈到“知行合一”时说:“在技术方面,我们应当知道‘知难行易’;在道德方面,我们应当知道‘知易行难’。”这话确实说到了问题的实质。道德的好恶,人人都知道,但实行起来,尽如人意的却不多;而技术方面(包括各种科学知识),想要掌握不容易,但一旦学会,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致用”,表现在学习的结果上与学习的过程里。只有当“知识”转化成“能力”和“智慧”的时候,才能真正彰显“知识”的力量或价值!

那么,怎样把知识转化为智能呢?

第一,“知”。

这是学习的开始。它是一个简单、感性的认知基础,如学外语单词,你首先得了解了它的基本词义是什么,读音如何等等。但这远远不够,你还必须进入到下个阶段。

第二,“悟”。

“悟”是对事物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再如学英语,你知道了读音、词义还不行,你还要了解单词的词性、结构、语法等,这样你才能为进行下一步而打下基础。

第三,“行”。

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就是行了。这与我们的说法并不矛盾,我们通过“知”、“悟”到“行”,虽然多了一个“悟”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行”就是一个实践与体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你可以通过你的身体、情绪、感觉、理性的互动体验你学到的知识。它将使你收获前所未有的最大的资讯及成果,掌握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

第四,“教”。

有了前面的成功经验,你可以将你的成果与他人分享,使其增长价值。这一过程,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

通过以上的知行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进入智能殿堂,为我们成就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知则必行,行则实践

我们研究“知行合一”,如果只从意识形态去研究,那样就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事实上,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社会实践都与“知行合一”的思想密不可分。王阳明认为,凡人不能成为圣人,主要是由于“知”与“行”分离造成的。“知”离开“行”,便不是“真知”;“行”离开“知”,便是盲目行动。他的知行合一学说的实质就在于不离行以求知,把知行结合起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外无行,行外无知。”知即是行,行即是知。身心是不可分离的,心灵的指向和实践的过程不可分开,思想的力量一定要变成行动的力量。孙中山先生对此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他说:“知之则必能行之,知之则更易行之。”“知”则必能行,“行”则一定要“知”。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学了就去做,这样就会“不亦说乎”。什么叫“说”呀,就是心里边明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里面。学了不去实践(时习之),虽然知道这个知,实际上还是不知(不明白)。所以必须知行合一。不但要知,而且要行,行而知之、知行合一。

20世纪初,因开创“实验教学”先河而蜚声世界哲学界和教育界的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博士认为,在他的教育著作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思想,这就是颇为抽象的“知”和“行”的关系的学说。他特别强调行动、操作、实践,认为观念、知识都是从行动中获得的。胡适在《实验主义》一文中把它概括为:“处处是行,处处是知,知识从行来,知在行里,行即从知来,又即是知。”这是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深刻论述。

四、现代企业的知行效能

“知行合一”在企业里的运用应着重一个“知”字,按照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知行一体,无知就谈不到行。为此,具体到企业管理上,使员工“知”即学技术、学营销、学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1认知管理,超越行动

“知行合一”是指一个人的意识从萌芽到付诸实践,乃至全部完成的过程。管理本身作为一种主观的行为自然也就带有意志论的色彩,特别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者总是希望通过一种方法来达到自己管理的目的,这种目的可能是自私的、也可能是出于公益的,而这种目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被管理的人们能够按照方法所要求的去做事。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使个体化的工作与整体化的发展达成协调的统一。

在一个企业中,每个管理者都希望个人的行为能够关照到整体的利益要求,而作为个人,每个人又都希望最大程度的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作为一个企业的运营者要想管理得以奏效、企业得以维持,他的管理方法必须要得到被管理者的支持和认可,这样才能使社会整体在方法的约束与引导下开展自己的行为,维护整体的均衡与运转。

反之,如果方法脱离实际,或者只以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甚至违反适用的环境就必然造成隔阂和反抗。当然,如果过分迁就于个人意识,则方法也就无法成其为方法了,管理方法关注的对象是整体而不是个人。管理本身是为了构建一种系统运作模式,但为了保持模式的存在也要处理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并且这种对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处理必然成为整个系统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人把人们对管理方法的应对方式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积极追捧,对管理方法极力推崇,认真执行。

第二,理性顺应,努力去适应方法的要求。

第三,茫然跟从,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是根据别人的要求办事。

第四,消极抵制,在执行中阳奉阴违,上班不上劲。

第五,暴力反对,罢工等。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产生上述思想,种种意识又是由哪些方面决定的呢?按照一般研究结果,人们的思想意识常常受下列因素影响:

第一,人的主观意志的认可度,不同的主观意志决定了不同的目标和追求,同时也决定了对外部环境不同的要求。

第二,攀比心理。当看到别人风光无限就会因虚荣心而追求成就。

第三,自身条件的限制。

第四,对自我利益的维护。这是对个人行为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第五,整体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管理者只有彻底了解人们对管理方法的态度和意识行为的取向后,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管理的状态要将方法和人的意识相衔接,方法超越于意识或者落后于意识都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2重视文化,提高档次

同类推荐
  • 气场的惊人力量

    气场的惊人力量

    本书将从金木水火土五个方面告诉你如何培养浩然之气,修炼出自己的强大气场,从而坚定信念,处变不惊,坦然面对外界顺逆赞毁,掌握自己的命运。
  • 白领伊索

    白领伊索

    本书以伊索寓言加白领攻略的方式,从职场规划、谋取职位、求职成功后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一直到对职场生涯最后结果的评价,做了一个链条式论述。
  • 展现人格(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展现人格(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唤醒大脑的巨人

    唤醒大脑的巨人

    人的八种智能的潜力十分巨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在学校里常用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考核学生。学者们对事业成功者的研究发现:事业成功者大多是右脑功能较强者,右半脑起着控制行为、产生情感、艺术欣赏的作用。是发明创造的源泉。甚至有人提出:“人脑有80%的潜能为开发.而开发的重点是右脑。”只有左右脑平衡、沟通和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脑的潜能,左右脑功能开发得都比较好的人是最聪明的人。
  • 找对婆家嫁对郎

    找对婆家嫁对郎

    择职有如钓鱼。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你便开始了你的人生垂钓之旅。钓什么鱼呢?换句话说,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呢?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业有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天底下没有傻瓜,没有庸才,只有放错位置的人。找对工作,放对位置,你一样可以成功!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很多选择,而择业是其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本书全面介绍了与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有关的各个主题。当你决定选择职业、工作类型的时候,本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诊断自己,了解自己,以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热门推荐
  • 我就是吸血鬼

    我就是吸血鬼

    我不是人我行走在黑暗我用罪恶下酒我用鲜血沐浴我,是吸血鬼
  • 臻美画境

    臻美画境

    我非常喜欢一个连续剧《仙剑奇侠传》,倾慕着可爱又善良的靈兒,我因此也很喜欢“靈”这个字,希望用它来作为本书的女主人公的名字,也希望能创作出一部更加凄美动人的爱情小说。
  • 阿喜和田九

    阿喜和田九

    当阿喜站在这个陌生的国度,她就知道要与过去彻彻底底的告别。那些带有青春色彩的欢笑,苦痛都只能永远的存在记忆中,不敢想起
  • 落难小公主I:真假宠溺无敌

    落难小公主I:真假宠溺无敌

    她,是落难的小公主,被表姐妹的欺负,被朋友的背叛;他,是众心捧月的王子,冷酷无情,没对任何人笑过,只因她。当他找到了“她”宠爱至极;“少爷不好了小姐在商场跟人打起来了”他对她宠溺无下限“什么!马上去把商场炸了把那该死的女人带回来。”就这样她被他带回家,任由“她”打骂当下人使唤。够了,她要逃走远离这里,她不可以再软弱下去。她要强大不许任何人再随意欺负自己,当她再次与他见面,她对他说“你是谁?”他抓住她手腕狠狠地“我会让你知道我是谁”他追她跑!他再追她还跑,他毫无耐性抓住她“跑啊你倒是继续跑”她淡定“你抓住我我怎么跑?”他靠近她在耳边轻声说着“这一次我绝对不会再放手决不知道吗”她“……随便你”
  • 绝灵大陆

    绝灵大陆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在时间的沉淀中,万物这种本身具备的灵性迈向了进化一途,一些先天灵性较强的灵物,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人为万物之灵,即便在先天的基础上,他们比不上那些灵性较强,又有时间沉淀进化的灵物,但拥有高等灵智的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狩猎那些灵物,而后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那些灵物的力量化为己用。而从灵物身上获取力量的人,被称之为—契灵者。经过万千岁月的潜移默化,这些契灵者因为境界强弱的不同,也渐渐的产生了一个完整的修为体系——聚灵、印灵、玉灵、环灵、融灵、归灵、绝灵…
  • 魏晋风流十讲

    魏晋风流十讲

    本书以十讲之篇章,通过上百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对《世说新语》这部奇书所再现的魏晋时期的奇风异俗、奇人异事,进行了生动的现代解读,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一卷在手,王谢旧事,尽收眼底;古风今韵,如月入怀。
  • 厚爱,天价婚约

    厚爱,天价婚约

    房间进错,帅哥却没错过,最终,当某女华丽归来,带来的却是……
  • 重生娱乐圈:盛宠天后

    重生娱乐圈:盛宠天后

    一个没人肯娶的女明星,一个奋斗10年依然混居二线的女艺人,一个几乎被风言风语淹没女演员,她就是童紫艺。童紫艺从来不信什么轮回、重生、穿越,当她从28层高楼的顶楼飞速坠落时,脑海中忽然出现了许多王青青邪恶的嘴脸,那是生她前从未见过的扭曲面孔。
  • 染血成玉

    染血成玉

    她,曾是现代天才医师,无意穿越她救了落魄的他他曾说过会一生爱她,但当他临驾于九霄之上时才知道这一切只不过是一盘棋,而他的枕边人便是下棋者,但为什么当她带着孩子跳下山崖的那一刻,他的心好似撕裂般地疼,原来他早已爱上她是那么地深,只是被仇恨蒙蔽了心,他悔了,为了她他宁愿化身为魔只为能够和她再来一世,这一次,我绝不放手,但当她得知前世的一切时,她与他又该如何……
  • 拐个狐狸做夫君

    拐个狐狸做夫君

    『妖妖白叶,白叶妖妖』作为一个极品废物将军,沐挽叶的第一要务就是:废物,废物,再废物,青楼.花楼玩个遍,美男美女都是自己的。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被看出女儿身,为什么一眼就被臭狐狸看出了,臭狐狸还是个妖,唉,不过长的还不错,害羞起来好可爱,那么,沐挽叶的第一要务改为:调戏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