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不是具体的战术计策,而是智慧韬略,是战略指导原则,至于采取什么样的具体计策来达到以逸待劳的目的,这要根据双方的主客观因素,因势利导,相机行事。
第六,釜底抽薪,解决难题。
“釜底抽薪”的本意是在风云激荡,形势一触即发的紧急情况下,惟有抽薪去火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说,扼制住动力产生的来源,那么动力也就失去动力的作用了。特别是在局进入僵持阶段的情况,双方相互对垒、剑拔弩张的时候,做局者应避开正面的主力攻击,而从对方的背后下手,拆其后台,断其后援,使其失去基本保障,从而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7搅局拆局,挽救败局
所谓搅局,也就是破坏别人的局,把局搅乱,使谁也别想得到好处。做局者有时可能会陷入这样一种状况,即无论原来策划得怎样天衣无缝,怎样胜券在握,但真正入局后,才发现事情远不是自己设想的那样简单,对手强大得几乎使你一筹莫展。在此情况下,使用的最后一招就是搅局。那么,搅局有哪些方法呢?
第一,故意露出自己的破绽。
做局谋局,当然是滴水不漏、毫无破绽才是高手。但有些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可以故意露一些破绽给对方,使对方放松警惕、或者开始轻视你后,你再实施自己的计划,从而达到搅局的目的。
第二,制造假象。
搅局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还可以制造一些假象迷惑对手。《红楼梦》中说:“真作假时真亦假,假作真时假亦真”,在你将对手迷惑得不知道东南西北时,再实施自己的对局方案,就有胜算的把握了。
第三,离间拆台。
离间拆台,也是搅局的一大手段。对局进行到关键时刻,最重要的就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此时的做局者能离间对手的阵营,使之自相残杀,那就能坐收渔利了。
8败局不败,总结经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慧如诸葛孔明者,尚有“失街亭”之败,其他众生更是难以避免。做局者遭遇失败后,应认真总结失败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为日后的成功铺就道路。
第一,慎重用人。
做局虽是一种高智力行为,但执行者却是人。无论你的策划如何高超,但你只要用错一人,就会全局皆输。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就是用人不当。
第二,穷寇宜追。
做局时,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即大局已定、胜利在望之时,如果扫清残余,即可大获全胜。在这种时候,切不可放松警惕或者有仁慈之心,否则等对手缓过劲来,再进行反扑,你就有可能回天无力了。很多设局者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此。
第三,与虎谋皮。
在做局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对手,也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朋友,出于做局的需要,有时选择同伴可能会出现误差,这时那些与你朝夕相处的人,不仅能妨碍你的成功,还会威胁你的生命,就好比与虎谋皮,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也是破局的原因之一,做局者可千万要提防啊!
败局的原因还有很多,但只要你注意总结,扬长避短,就一定能摆脱失败的阴影,走上成功之路。
四、现代成功的智慧韬略
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深谋远虑。古语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意思是不考虑长远利益的,就不能谋划当前的问题,不考虑全局利益的,就不能策划好局部的问题。因此,要想风光无限地度过一生,就必须要考虑、策划你要面临的一切问题,并设计出周全的对策,只有百无一疏,百无一漏,才能造就人生的辉煌。
1秀外慧中,拙诚待人
善做局者,在战场上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在政坛上,则是一个运筹帷幄的谋略家;在商场上,也会是一个纵横捭阖的成功商人。那么,在成功的人生之路上,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善做局者呢?
第一,要修德。
在人的一生中,道德的约束力无疑是最为强大和最具积极意义的。德不仅是人类行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而且也是引导人的行为趋向正义、善良与高洁的一面灵魂旗帜。一个人不管他具有怎样的旷世之才,或亘古伟业,如果德行败坏,那就必遭世人唾弃。
第二,要有气度。
气度是指一个人的气质和度量,它包含人的道德修养、素质水平和胸襟胸怀。有气度的人就是各种修养达到一定程度的人。做局者如果缺乏气度,那么,他就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三,要有耐心。
做局大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很多时候,局势都有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假若这种变化一时难以扭转,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暂且忍耐。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只有在忍耐中等待局势的变化,在等待中谋求新的生机。
忍耐,并不是逃避的托词。逃避是意志的沉沦和对信念的背叛,忍耐则不是,忍耐是意志的升华,或为了使追求成为永恒。两者的区别是:忍耐在心灵上是从容的,逃避在心灵上是仓皇的;忍耐从不忘记责任和使命,逃避早已不知责任和使命为何物了;忍耐并不畏惧死亡,逃避则是对死亡的一种恐惧反应。忍耐,很容易被人视为怯懦,有些人畏惧人言,所以从来不愿忍耐。殊不知,畏惧人言本身就是一种怯懦。
在对局中,防御和退却就是一种忍耐。一个只知道进攻的指挥官,除了以极大的热忱迅速给进攻打上句号并证明自己是个十足的笨蛋外,并不能更多地说明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局就是一场战争。
第四,要勇敢。
很难想象一个懦弱的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只有那些既勇敢又有能力的人才能造就人生的辉煌。
唐朝玄武门之变之所以李世民胜李建成败,原因就在于李建成不够果断、勇敢。正因为在专制政治的权力斗争中,风云变幻的偶然因素太多,所以有经验的政治家并不怎么相信优势地位的可靠性,往往在优势状况下也及早采取非常手段,将对手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处于劣势的局面中,在没有退路的时候,做局者一定要有果敢的精神和决斗的勇气,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五,要“傻”一些。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一种掩饰。
曾国藩说:“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拨不祥”,“忘机”并非不知“机变”,“懵懂”也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做人的一种技巧,一种权变。
世上那些有大智慧的人,往往不在众人面前,尤其不在同行、同事或同伴面前显露才华,他们在表面上表现得都很愚笨,其实,这既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又是人生之大谋略。这种人像风一样自由,无牵无挂,无拘无束,俗世的一切都在身外。他们在人前收敛自己的智慧,装出一副混混沌沌的样子,让人忽视自己的存在,而在必要时,却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出乎意料地先发制人,取得胜利。
第六,要谨慎。
谨慎,也是一个人的德操,世上无数事情的失败都是因急躁莽撞造成的,很多人智勇双全,但因为缺少谨慎的品行,最后便功亏一篑。
《处事悬镜》说:“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诡谲,此乱道之根也。”意思是说,忠信谨慎是培养道德的根基;不切实际又爱耍小聪明,是做不成事情的主要原因。
为此,做局者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明白什么是应该说的,什么是可以做的,只有步步小心,处处谨慎,才能做成大事。
2瞻前顾后,机谋善变
其实,现实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局”,人们在社会上如何观局、谋局、对局,就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处世之道的高明与否,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智商高、策划能力强者,就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反之,贫穷、平庸则会相伴终生。那么,如何才能在人生这盘局中抢得先机呢?
第一,要善于应变。
处事灵活,善于变通对于处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世界是变化的,世事也是变化的,如果墨守成规,或停滞不前,就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吃亏上当,更谈不上还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或创建非凡的功业了。
《处世悬镜》说:“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处难事贵乎通而能变。”意思是说,处理大事最重要的是清楚而且能够决断,处理难事最重要的是学会变通而不死板。
秦始皇游会稽,中途病倒后,本来遗书诏命公子扶苏继承大业,但这样一件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却被一个叫赵高的人轻易改变了。
赵高是后世唾骂的奸相,但是,我们从应变角度去评判,则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敏。他的应变保住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但若他麻木不知变通,等待他的则可能是杀身之祸。由此可见,应变对人生的意义是何其重要。
第二,要圆融。
“圆融”也是一种处世的技巧,即对人宜圆润老练。《菜根谭》教育人们说:“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在人事纷繁的社会里,方圆结合,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汉武帝时,丞相田蚡因私怨诽谤将军灌夫。灌夫之友魏其侯窦婴则极力为他辩解,在皇帝面前,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当汉武帝询问朝臣:“两人谁对谁错”时,满朝文武,竟只有御史大夫韩安国回答了一通模棱两可的话。
但当争斗前景趋于明朗、争斗双方的实力对比产生明显差距之后,那些貌似公允的人便开始极力挤入胜利者或强盛者的一方,政治的“天平”也就开始出现明显的倾斜。例如那位韩安国,在丞相田蚡占据上风之后,立即改变了模棱两可的态度,不仅不再坚持原来的立场,而且积极为田蚡出谋划策、主动参与了陷害窦婴和灌夫的活动。他的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但奇怪的是,在实际的政治斗争中,这种圆滑投机的技巧却被无数人应用,而且屡试不爽。我们提倡的圆融,不是这种投机取巧、落井下石的“圆融”,而是一种和若春风,与人为善的圆融,一种化解仇恨,委婉处世的圆融。
3善用人才,宽严相济
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单枪匹马、仅凭一己之勇是很难成就大业的。为此,有远大抱负的人,一定要懂得驭人之道,善用人者必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如何驭人呢?
第一,恩威兼施。
一个领导者必然要涉及用人、驭人的问题。想驾驭别人,必须恩威并施,“恩”就是利益,就是给人好处,因为一切关系归根到底还是利益关系。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威”就是威信,威望。只有恩惠却没有威信,别人只会感谢你,却不会服你。因此,恩威必须并施才能见效。
第二,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本领。荀卿说:“做人主的人应当把能否选用人才作为衡量他能力的标准,平民百姓,是按个人能力大小来衡量才干。”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与他知人善任有很大的关系。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知人善任的高手,所以,他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第三,用人不疑。
白居易在《君不行臣少策》中说:“疑则勿用,用则勿疏。”意思是说,使用人才,不信任,就不要任用,任用了就不要有意疏远。一个领导如果对下属疑神疑鬼,不能充分地信任,下属就会心有余悸,就不能尽心尽力地工作。反之,一个领导人如果能对下属诚信不疑,下属则赴汤蹈火也会在所不辞。
第四,礼贤下士。
作为领导人,应该具备各方面的才能。黄石公说:“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者至知。”意思是说,礼遇能使士人纷至沓来,重赏会让士人视死如归。能够用礼使其前来,用赏招其赴死,那么,所求的人才就到来了。黄石公的话说出了礼贤下士的真谛和如何用人的决窍。
在历史上,人们比较熟悉的礼贤下士的例子是刘备的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的故事。其实,任何一个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都有礼贤下士的美德。比如说刘备的对手曹操就也是这样一个人。
曹操一生罗致了大批人才为其服务,这些人才能够忠于曹操的事业,并充分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是与曹操礼贤下士,诚信待人的品质分不开的。
第五,宽严相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领导者,既要有宽博的仁爱胸怀,又要有严格执行各种法律制度的铁手腕,执法必严,严必有度,否则就不能树立威信,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
曹子建说:“原谅有错误的人,约束有功劳的人,这是明君的举措;喜欢聪明的儿子,也怜惜愚笨的儿子,这是慈父的恩情。”
宽严相济,罚不失爱,严中有情。这是管理者惩戒部下时的一条基本原则。它既能有效地维护法律规章的严肃性,又能显示出领导者的人情人性,是凝聚人心、团结下属的有力武器。
4商场角逐,机谋对决
在企业管理中,常常也会遇到对局和破局,但无论是设局还是破局都要胸有成竹,擅长机变。清世宗雍正告诫我们,处事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因时而定,因人而定,因事而定。情况发生变化时,不擅权变,惊慌失措,就可能功亏一篑,一败涂地。
现代商场是风云变幻的舞台,也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里,只有高超的设局者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江苏泗洪酒厂每年需要酒瓶1亿只,主要靠回收旧瓶获得。1991年4月,一些收瓶大户趁酒厂处于生产旺季,就联合起来对旧瓶进行垄断,迫使酒厂为瓶子涨价。供销科眼见厂里快没有瓶子用了,便决定像其他酒厂一样,把每只瓶子的收购价提高两分。厂长知道这件事后,却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竟然叫供销科把旧瓶收购价降低两分,并在降价公告上宣布:本酒厂从今以后一律改用新瓶。接着,又命人把几辆大卡车开到门前,声称明天要去南京拉新瓶子。全厂职工对厂长的行为很不理解,不知道他唱的是哪出戏,都认为厂长做出这样的决定后,厂子将花费更多的资金购买酒瓶。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厂长采取两项举措后,卖酒瓶的大车小车竟然排起长队前来送货。在此后的十多天里,酒厂回收旧瓶500万只,此后售瓶者连续不断,再也没有出现瓶荒现象。此举在一年内为厂子省下600多万元。
对于这些现象,人们纳闷起来:酒厂降低了酒瓶的收购价格,可收瓶大户为何还要争着卖瓶呢?原来,收瓶大户囤积了许多旧瓶,想在恰当的时机卖个高价,但如果酒厂迟迟不收购,他们的货品就将积压起来,造成资金周转不灵;他们害怕酒厂真的不用旧瓶,自己会大亏血本。在这里,收旧瓶者先设了个局想哄抬瓶价。但高明的厂长明白他们的意图后,又反设了个局,他以降价、改用新瓶、发动车队等手段制造“不用旧瓶”的假象,掩盖“急用旧瓶”的真相,从而打乱了对手的心理防线,最终获得了急需的产品。
设局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以,在设局前,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实力,要把入局后可能发生的变化统统考虑清楚,否则,对方一经应对,自己必处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