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5800000032

第32章 方圆之道(2)

内圆外方的人表面上是正气凛然,张口是大众利益,闭口是纪律法规,但肚子里却装的是男盗女娼、个人私利。他们在台上慷慨激昂,俨然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台下却干些乌七八糟、见不得人的丑事。这种人因为搞言行两张皮,玩弄两面术,所以极具欺骗性。在生活的大舞台上,他们是出色的演员,罩着金色光环的贪官,披着华丽外衣的恶人,他们就是这种形态人物的典型代表。这种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对社会有极大的危害性。

同内圆外方的人交往,要学会灵活变通。这些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所以和他们打交道,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根据情况灵活变通,且不可被他们的一些冠冕堂皇的语言蒙蔽。

3方外有圆,圆中有方

为人处世,应该像古钱币一样,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

“方”是一个人的品质、境界、素养等所有内在修为的综合反映,是做人的根基,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一个人只有具备好的个人素养和优秀的品质,才有可能成大事,立大业。无论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如果行不端,心不正,必然无法成功。

“圆”是一种灵活的处世态度,是一种随机应变的处世哲学。如果一个人过分方正,不懂得变通,不懂屈伸,就像生铁一样,是很容易被折断的。因为做人在坚守一定的行为准则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处世技巧。只有“方”的准则,而没有“圆”的变通,不仅在社会上难以立足,而且也无法在生活中享受幸福。

当然,什么事都有个度。如果一个人过于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也会被周围的人所鄙弃。

“方圆的人生”是无数哲人、圣者、智者毕生追求的人生禅境。内方可以一线贯通,秩序有然;外圆可以减少阻力,便于运通。方圆有度才能左右逢源,圆润通达。

方是男儿立志平天下的思想气度,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是聪明者适应社会,协调乾坤的行为准则。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滞涩。

方,是原则、法则和规则,是大方向,是根本点,不可随便改变。圆,是处理方法,特别是遇到不同意见的人相抵触时,更要注重灵活性。原则性主内,灵活性主外;原则性主精神,灵活性主方法。原则是灵活机动去实行的原则,灵活是不失去原则性的灵活。方圆之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缺一不可。三国时的汉丞相诸葛亮就是灵活运用方圆之道的典范。如诸葛亮用魏延,就是既坚持原则,又十分灵活;就是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

用人的“方与圆”,对待各种事体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目的。实际上,“外圆内方”不仅应作为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还应该作为每个人探索和实践人生的一大课题来认真对待。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善于应用外圆内方,善于用绵里藏针的处世技巧保护自己,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哑火;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这才是方圆之道的真谛。

三、方圆运用的操作方法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人生在世,吉凶难测。为了应对无常的人生,为了保护珍贵的生命,方圆之道应运而生。千百年来,方圆之道以其高超的处世智慧、实用的实施技巧,成就了无数人的非凡功业,也渐次演变为后世人的处世经典。

1内方为本,外圆为道

有外圆,即有内圆,自然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世界。“内圆”之人就是丧失原则、无德、失德、缺德之人,这种人为社会所不齿,被他人所唾弃。他们即使能够得逞,终究也还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清朝的和珅便是一个典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无德、失德、缺德之人总是侧目而视,极端厌恶。

“内方”虽然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在现实社会中却会处处树敌,事事碰壁,步步荆棘。因此,“内方”的人在处世中应该学会“外圆”,要懂得灵活性、策略性和艺术性。那么,“外圆”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效果呢?

第一,“外圆”可以增加彼此间的理解和相融。

人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诸葛亮“斩马谡”是为了严肃军纪,而“挥泪”则是诸葛亮对马谡怜惜不舍的情感,因为“挥泪”,使得“斩马谡”有了浓浓的人情味。诸葛亮处理“杀马谡”事件的圆润既严肃了军纪,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又获得了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理解,避免了上层之间和上下层之间可能发生的摩擦与内耗,稳定了军心,整肃了士气,取得了一举数得的效果。

第二,“外圆”可以化解对抗心理。

“内方”的人如果不能“外圆”,很多事情就无法顺利地进行。方是一种原则,一种目标,以圆求方,即以灵活的办法求得原则的贯彻、目标的实现、事情的成功。运用外圆说话圆润,就可以化解对方的对抗心理。

第三,“外圆”可以使别人接纳你的意见。

“外圆”是一种处事的技巧,一种处世的艺术。有很多事情,明明你的做法是对的,但如果过分“方正”,不懂“圆润”,往往很难收到预定的效果。

春秋时期,齐景公因养鹰的烛邹让一只老鹰逃走了,就决定将烛邹斩首。晏子想阻止齐景公滥杀无辜,如果选择很直接的批评方式,很可能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可能引起景公的不快。晏子先是顺着景公的思路,宣布杀烛邹的理由,然后将杀烛邹可能让天下人认为齐景公重鸟轻士的道理正话反说,娓娓道来,其高超的思维和语言艺术使景公幡然猛醒,并最终赦免了烛邹的死罪。这正是“外圆”的最突出的表现。

第四,“外圆”能够获得他人的包容、理解和支持。

方圆之道作为一种处世艺术,如果能将“方”与“圆”进行有机的结合,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方”和“圆”也并非是可以截然分开的,通常它们总是纠缠在一起,方中有圆、圆中有方,难判彼此,二者相辅相成。唐代柳宗元曾以车为喻,来阐释为人处事“内方”与“外圆”的关系。柳宗元认为,车箱不方则无法载人;车轮不圆,则难于行动。外圆才能确保内方的实现,内方才能保证外圆的规范。

为人,应当主动修身养德;处事,应当懂得灵活变通。方正之人要学会温和机敏地与人相处。在如今这个人事纷繁的社会里,该方则方,该圆则圆,方圆结合,方圆有度,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当然,无论是“内方”还是“外圆”都要把握好度,要知道凡事物极必反。“内方”太过,会导致刻板、迂腐,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外圆”太过,会导致圆滑、世故,使他人心生疑虑,处处提防。因此,无论是“内方”还是“外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都会适得其反,唯有“内方外圆”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2以圆应物,慎言谨行

历史上的无数风云人物都是运用方圆之道成就一番事业的,如春秋战国时期传下“将相和”佳话的蔺相如,为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萧何,以及清朝的纪晓岚和刘墉等,他们都因为内方外圆,行事谨慎,而创下了不世功勋。

唐朝的郭子仪十分通晓内方外圆的艺术。那时,经常会有一些心术不正的小人来见他,虽然这些人的地位很卑微(郭子仪那时已封王),但郭子仪也一定会接见,而且一定坐得很端庄,穿上礼服来表示尊重。有很多人觉得奇怪,就问他:“许多达官贵人来见你,你都很随便,为什么这些小人物来见你,你这样严肃?”郭子仪回答道:“这些人心术不正又很聪明,还很会巴结,不能得罪。你现在得罪了他,万一他将来做了大官,得了志,他必会报复。”郭子仪的话后来果然应验,擅长于巴结的这些人,很容易讨得主子的欢心,凡是得罪小人的人,在小人得志的时候都不会有好结果,他们一定把自己当年受到的冷遇,变本加厉地回报给你。郭子仪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度过,与他能够成功地运用方圆之道有很大关系。

原则是方,守住它,可以征服眼前复杂的对自己不利的情况。郭子仪恪守做人的原则,所以他面对不利的处境仍能心中坦荡。但如果他缺乏圆润,蔑视小人,他的忠诚和地位不仅会被否定,而且还会使自己的一世前程丧于小人之手。

3圆中求方,恩威并举

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也是一个深谙方圆之道的人,他一生多疑,性格反复无常,但他有一个优点,即非常爱惜和敬重真正的有才之人。他对关云长的招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再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兵败赤壁,险些命丧华容道,只剩下27骑逃回南郡。脱险之后,曹操突然放声大哭。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不知道曹操为什么这样伤心。有个人问道:“丞相在兵败危难之时,毫无惧色,现已脱离险境,为何反而大哭?”曹操说:“我哭奉孝耳!倘使奉孝在,决不会使我有此大失。”曹操一句话说得众谋士低头不语。

奉孝是谋臣郭嘉的字,他曾为曹操的司空军师祭酒,是曹氏集团的首席谋士,多有奇谋,并且年富力强,极受曹操的赏识,深得倚重。在曹操与袁绍决战之前,郭嘉力排众议,提出“十胜十败”之说,对曹操决策起了关键作用,后在赤壁之战前病逝于征乌桓途中。一场大战的惨败,痛定思痛,当然要总结一下教训。曹操首先把战败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承认失误,然后话头一转,指出如果有郭嘉在,他就不会犯这样的大错误。显而易见,曹操本意就是要批评谋士失职,却又不明说,而是先哭一会,引起众谋士注意和发问,然后,借怀念郭嘉之名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

曹操身为全军统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想批评谁,或想杀谁,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谁也不敢反驳。但他清楚,口服不等于心服,他懂得怎样才能不伤幕僚们的自尊心。他有意提起郭嘉,是为了树立一个可供比较的榜样,使幕僚们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失职,引起自责,最后不得不心服。曹操高超的驭人技巧,使人不得不佩服,没有声色俱厉的喝斥,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只用了几滴眼泪,就收到了指责人、批评人的目的。这正是将“方圆”之道运用得炉火纯青的表现。

4行方处圆,固守原则

方圆之道由于讲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处世之道,致使一些人认为,方圆之道就是圆滑处世,就是不讲原则,这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严重误解。方圆之道里的“方”就是原则,“圆”才是圆通、圆润。方圆只有结合,才是完整的处世之道。

孔子说:“三十而立”,他的意思是说年轻人确立原则要谨慎,以免在不明事理之前,便把原则确立下来,害人害己。一个人只有从小立志向学,抱定“学则不固”(学习的目的是多发现一些可以参考、选用的代替性方案,使自己更加不固执)的态度,一直到而立之年,博学多闻,再防止“不求甚解”的缺失,才能够立下原则,收到“择善固执”的效果。从“不固”到“固执”,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修养过程。这中间的时间、空间因素,必须仔细把握。因为任何原则,都会因时、因地而变通,以至看起来每一次的表现都不相同。

但原则无论如何变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变化一旦偏离既有的原则,便成为“离经叛道”之举,为君子所不为,所以,中国人一般都“持经达变”,而不是毫无目的的胡乱改变。这里的“经”就是方圆之道里的“方”,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方方正正。“变”即变通,就是“圆”,千变万化,却能够圆润、圆通、圆满,一直变到适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止。

中国人为了明哲保身,深知原则一旦明白表现出来,为他人所识破,就很容易被他人所掌握而不利于自己,所以大都善于隐藏自己的原则。这种处世方法,其实是“自留余地”,不愿意“作茧自缚”,以致于没有回旋余地。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表达的意思“透明化”、“台面化”、“明确化”,但自己说法却含混其词、模棱两可。因为别人越透明,越台面化,我们越容易了解,越方便加以掌握;别人越明确化,对我们越有利。事实上,这种期望,多少有一些自私,这是希望借着别人的透明化、台面化和明确化,来增加自己的胜算,降低自己的风险,这就是中国式的处世大智慧。

5随方应圆,衡情论理

现代社会以“法”代“经”,法律条文变成大家不可违犯的原则。但是中国人的观念,仍然是“理大于法”,“理的层次比法高”,喜欢“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衡情论理”,所以表现出来的,仍旧是比较圆满的情理,而不是不近人情的法。

同类推荐
  •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每个人都会做“人”,却有巧拙的不同。因为人都是自我的、爱表现的,不过聪明人常常懂得收敛自己,把风头让给别人出。“为人作嫁”、“甘当绿叶”、“和光同尘”的处世技巧,不但是“爱现”的年轻人该学的,恐怕连活过大半辈子的中年人。都该好好想一想。这世上,做什么事都应该掌握好分寸,记得留三分地给别人走。当你把“机关算尽”,占尽便宜的时候,吃亏的可能是你自己。中国文化所讲的“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包括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等学问都在内;“世故”就是透彻了解事物,懂得过去、现在、未来,明白世界上的这些事情。
  • 智慧做人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做人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善做人者,就可以赢得世人最丰厚的回报。”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如果不懂得怎样去做人,最终还是会失败的。那些在社会上功德圆满、路路皆通的人,之所以能拥有完美的人生,就因为他们一生都在恪守一种既能善始亦能善终,又能韬晦亦能精进的做人智慧!
  • 做最好的自己:认识你的性格

    做最好的自己:认识你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古老话题。性格是命运好歹的先决条件,命运是性格导演的人生结果。相对而言,人们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命运,而非自己的性格。只有在晓得二者存在着如此密切而且非常内在的关系时,才开始对自己的性格格外关注和重视起来,这可能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势力心理使然。
  • 世界如此浮躁,心静即完美

    世界如此浮躁,心静即完美

    记得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一个人能否成功,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后面的这个“谁”字,包含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要遇到好领导、好同事、好朋友等;二是,还应该有一个好心境,也就是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当人们把财富积累、事业成功、职务晋升,作为体现自我价值与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时,却忽略、限制,甚至压抑了内在的心灵成长与负面情绪的释放,从而导致失衡的心智结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事业和人际关系,各种烦恼与痛苦也因之而生。
  • 让你成为最美、最可爱的女人

    让你成为最美、最可爱的女人

    人生并非苦旅,不要总是把境况看得那么糟糕。调整情绪,放飞心情,你会发现,每一天都是精彩的一天,每一天都可以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样,连疾病都会远远地躲着你。 当然,人都会有疲倦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适时清理自己的情绪,大声宣泄自己的不满,而不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要面带微笑地对所有人说:“不用担心”。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全新的挑战,男人们也很少有喘息的机会,他们需要“另一半”的温柔、关心、体贴和宽容。 以上这些,你都做到了吗?
热门推荐
  • 已沦陷

    已沦陷

    我爱你,爱让我放下。余生有你,尽是欢喜。
  • 网游之独占龙威

    网游之独占龙威

    少年箫浩、一个完整的家、被人一夜之间破坏、父母双亡,只剩下他一个人独自生活,一心想为父母报仇、之后获得一块陨石,陨石在现在最火的游戏《光辉》里给萧浩带来意想不到的事,从此,一个少年的游戏之路从这开始!
  • 同世异身

    同世异身

    同一世,不同身,一缕轻魂,重来一次只为复仇,却陷入爱河。“安蝶絮,我想让你死!可是死了却让我心寒。”“姐姐,你还是你吗?”两方的应付让她倍感压力,来到那座已经烧毁的家,却发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
  • 凉夏,可不可以不悲伤

    凉夏,可不可以不悲伤

    青春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次家庭的事,促使了他和她的认识,他对她很好,无论有什么事他都是跑在最前面,是两小无猜吗?还是真的是.........突然,这天他突然离开了她,她只知道,她找不到他了,驻足于茫茫人海中,她这才知道,原来,在她的心里,他比谁都重要,然而.........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 大劫生

    大劫生

    一列载着数名旅客的地铁缓缓进站,人们下车后才发现整个城市竟然空无一人!甚至狂虐的天气,奇形生物还有未知的旅程也纷涌而至。这究竟是末世降临还是一场阴谋?一次劫难,一次重生。历经横跨欧亚大陆的爱恨情仇,深陷危机重重的另类世界,人类是否还有勇气拯救自己破碎的灵魂,找回原本属于天空的那一抹蓝?
  • 桃花开时,半路诀别

    桃花开时,半路诀别

    几年前的事故到底是意外还是人为,苦苦追寻的真相是否像当初想的那样简单,痴情换来的结果是白头到老还是半路诀别,为了她纵使粉身碎骨又如何,只望能给她一世安稳。片段“只要你一碗血,我就能告诉你,你想知道的”.....“马上就要到桃花开放的季节了,今年我又要一个人看花了吗”......“晴儿,我只求你在陪我一会儿,一会儿就好,过了这一会儿,你若要走,我定不留”......
  • 微幸福时代

    微幸福时代

    独身主义者的婚姻抉择,外遇之后的婚姻保卫战,红杏蠢蠢欲动的及时修正。三个典型的中国式围城故事,依然是一袭长满虱子的华美袍子,交织成婚姻生活的七零八碎,而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是两败惧伤,还是曲线救国,我们总是渴求解开其中纠缠不清的暗扣。但所有的喧嚣折腾,终究要回归于生活的细微之处,拼贴成微时代下的幸福版图。
  • 重活的岁月

    重活的岁月

    他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啊。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重活的岁月里,没有那些遗憾,我们会怎样?
  • TFBOYS之王源我们不该遇见

    TFBOYS之王源我们不该遇见

    “我不是高傲,也不是胡闹,只是厌倦了那些随时可能失去的依靠。”——许晗“我哭了,你笑了,王俊凯,谢谢你伤害过我的一切。”——许娜“易烊千玺,谢谢你和我美好的回忆,那段时光我很幸福,也谢谢你给我无尽的黑暗,让我一个人在黑暗中挣扎。”——苏寓萤“对不起,我们也是有原因的。”——凯源千
  • 临界裂痕

    临界裂痕

    宇宙渐缩,仙魔大战,烽火连城;神弃万物,自创空间,躲避灾难;待宇宙重生,重幻化万物。上邪古剑,穿越异界。自江湖奋起而剑指仙神,终以魔镇道成一代魔神。宇宙毁灭,上邪魔神持上邪劈开宇宙桎梏,创新世界;再诛神灭世,成天地主宰。………………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