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真的是平平淡淡才是真,还是平平淡淡才失真?
婚前恋爱如火如荼,婚后感觉平淡无味,这是新婚夫妻产生“审美疲劳”的征兆之一。也正因如此,很多夫妻在婚后3年左右就出现了感情问题,甚至把“离婚”摆上桌面。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因为婚姻生活平淡而出现问题的。
在一家出版社工作的王小姐和她丈夫是大学同学,两人同在异乡,刚恋爱的时候有点“相依为命”的感觉。提起恋爱时候发生的事,方小姐至今对许多细节还能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她记得最清楚的是大三那年圣诞节,男友用打工挣来的钱买了一束花给她,“圣诞节的玫瑰多贵啊,天又冷,他站在女生宿舍楼下面等我,好多进进出出的女孩都看见了。我那时就觉得自己跟了他,真幸福。”二人大学毕业时,为了能留在同一座城市,没少费周折,男友放弃了外地一个年薪10万元的工作,几乎全系同学都认为他们是模范情侣,结婚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婚后各种各样的琐事充斥了整个生活,小吵小闹时不时地发生,婚后的生活完全不是她当初所想象的充满激情,两人甚至有时会吵到闹离婚。有婚姻咨询机构表示,现在这种一结婚就感叹婚后生活平淡的人非常多,一些小夫妻为此闹离婚。她解释说,要保持婚姻就要守住平淡,准备结婚的男女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明白婚后的生活肯定会跟恋爱的时候不同。
有句话说:“婚前过的是人的生活,婚后过的是驴子的生活。”婚前对方对自己百般好,婚后却对自己百般不好。在婚后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出现与结婚之前截然相反的平淡婚姻生活,这也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就像前面所讲的情人节送玫瑰的故事一样,因为送的太多了,也就没有感觉了。原来对自己很好,可是结婚之后越来越觉得没有兴趣或者心思去对对方百般好了,所以也就越来越不好。而婚前在热恋期,为了维持彼此的关系,一方或者两方会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浪漫的感觉,但是在关系稳定之后,慢慢地也会对此失去了兴趣,也就会进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怪圈。
生活本来就是平淡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生活都是如此平淡的,因为生活是可以制造的,不平淡的生活来自于营造。有一个女人在结婚3年之后也感觉生活很无趣,平淡得让她无法忍受,一度对婚姻失去了信心。偶然有一天,这个女人在书中读到了这样一句话:“草地上开满了鲜花,可牛群来到这里所发现的只是饲料。”她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正是情感的粗糙和浅薄,缺乏浪漫,才会使婚姻生活变得毫无情趣,缺乏色彩。此后她不再抱怨,而是选择营造浪漫。在他丈夫生日的那天,她去订了蛋糕,又到超市买了很多东西,还到花店买了鲜花。回来后,她把鲜花插到花瓶里,又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点上蜡烛,等着丈夫回来。
晚上,当同样感觉生活平淡的丈夫带着一脸疲惫地回到家,推开门后,一曲悠扬的《回家》正在满屋温馨的烛光里回旋,摇曳的橙黄中,俏丽的妻子欢快地迎着他。一个装饰成水晶心的蛋糕上,五彩的、细细的蜡烛,拼成一个“LOVE”,燃烧着,跳跃着。丈夫看到之后,高兴得无以复加,重新感觉到了爱情的浪漫与感动。
后来,这个女人不时地营造各种浪漫,有时候买点小饰物装饰卧室,有时候买回几条小鱼等等,他们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恋爱时光。受妻子的感染,丈夫也会偶尔制造一次浪漫大餐,还会买花回来,甚至还买过几次音乐会的票。
他们只是用了一点点小小的心思便找回了结婚之前的感觉,让婚姻生活不再是平淡无味的白开水,而是浪漫温馨的快乐生活。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激励”。有经济学家甚至认为经济学就是: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其他的都是对此的解释。激励是指激发人的热情与潜力,鼓励人们达到期望的目标。古往今来,激励一直是管理实践者和理论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从“胡萝卜”加“大棒”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到弗姆的期望值理论,无不围绕激励展开。
婚姻生活也是需要激励的。当生活过于平淡时,聪明的人会知道对此做出改变,会努力去营造一些不平淡的氛围,让生活多一点情趣,而不是一成不变。中国妇联专门从事婚姻与家庭研究的陈新欣女士说,根据调查,恋爱的激情期大概只有18—30个月,所以才会出现在恋爱时期两人感情如胶似漆,结婚以后就慢慢淡下来的情况。但是,平淡的生活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这时就需要婚姻中的双方会激励自己,在因为不满于平淡的生活的激励下做出反应:自己去营造浪漫,创造激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生活陷入平淡的境地。
生活需要刺激,在刺激中热爱生活。当你拥有了刺激带来的快乐,你就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应该热爱生活,不要让生活如死水一潭,更不要因为生活过于平淡而使婚姻陷入分裂的境地。激励是指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