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3300000046

第46章 北中国(2)

“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的?”

儿子说:

“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

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假如看出来了,就看住他,使他走不了。假如看出来了,他怎么也是走不了的。母亲越想越后悔,这一下子怕是不能回来了。

母亲觉得虽然打日本是未必的,但总觉得儿子走了,怕是不能回来了,这个阴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也许本地县中学里的那两个学生到了上海就音信皆无,给了她很大的恐怖。总之有一个可怕的阴影,不知怎么的,似乎是儿子就要一去不回来。

但是这话她不能说出来,同时她也不愿意这样的说,但是她越想怕是儿子就越回不来了。所以当她到儿子的房里去检点衣物的时候,她看见了儿子出去打猎戴的那大帽子,她也哭。她看见了儿子的皮手套,她也哭。哭得像个泪人似的。

儿子的书桌上的书一本一本地好好地放着,毛笔站在笔架上,铅笔横在小木盒里。那儿子喝的茶杯里还剩了半杯茶呢!儿子走了吗?这实在不能够相信。那书架上站着的大圆马蹄表还在咔咔咔地一秒一秒地走着。那还是儿子亲手上的表呢。

母亲摸摸这个,动动那个。似乎是什么也没有少,一切都照原样,屋子里还温热热的,一切都像等待着晚上儿子回来照常睡在这房里,一点也不像这主人就一去也不回来了。

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的时候,有过两封信。

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倒是很多。正因为传说太多了,不知道相信哪一条好。芦沟桥,“八·一三”,儿子走了不到半年中国就打日本了。但是儿子可在什么地方,音信皆无。

传说就在上海张发奎的部队里,当了兵,又传说没有当兵,而做了政治工作人员。后来,他的一个同学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过了几个月说都不对,是在山西的一个小学堂里教书。还有更奇妙的,说是儿子生活无着,沦落街头,无法还在一个瓷器公司里边做了一段小工。

对于这做小工的事情,把母亲可怜得不得了。母亲到处去探听,亲戚,朋友,只要平常对于她儿子一有来往的地方,她就没有不探听遍了的。尤其儿子的同学,她总想,他们是年轻人,哪能够不通信。等人家告诉她实实在在不知道的时候,她就说:

“你们瞒着我,你们哪能不通信的。”

她打算给儿子寄些钱去,可是往哪里寄呢?没有通信地址。

她常常以为有人一定晓得她儿子的通信处,不过不敢告诉她罢了;她常以为尤其是儿子的同学一定知道他在哪里,不过不肯说,说了出来,怕她去找回来。所以她常对儿子的同学说:

“你们若知道,你们告诉我,我决不去找他的。”

有时竟或说:

“他在外边见见世面,倒也好的,不然像咱们这个地方东三省,有谁到过上海。他也20多岁了,他愿意在外边呆着,他就在外边呆着去吧,我才不去找他的。”

对方的回答很简单:

“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

有时她这样用心可怜地说了一大套,对方也难为情起来了。

说:

“老伯母,我们实在不知道。我们若知道,我们就说了。”

每次都是毫无下文,无结果而止。她自己也觉得非常的空虚,她想下回不问了,无论谁也不问了,事不关己,谁愿意听呢?

人都是自私的,人家不告诉她,她心里竟或恨了别人,她想再也不必问了。

但是过些日子她又忘了,她还是照旧地问。

怎么能够沦为小工呢?耿家自祖上就没有给人家做工的,真是笑话,有些不十分相信,有些不可能。

但是自从离了家,家里一个铜板也没有寄去过,上海又没有亲戚,恐怕做小工也是真的了。

母亲爱子心切,一想到这里,有些不好过,有些心酸,眼泪就来到眼边上。她想这孩子自幼又骄又惯地长大,吃、穿都是别人扶持着,现在给人做小工,可怎么做呢?可怜了我这孩子了!母亲一想到这里,每逢吃饭,就要放下饭碗,吃不下去。每逢睡到刮风的夜,她就想刮了这样的大风,若是一个人在外边,夜里睡不着,想起家来,那该多么难受。

因为她想儿子所以她想到了儿子要想家的。

下雨的夜里,她睡得好好的,忽然一个雷把她惊醒了,她就再也睡不着了。她想,沦落在外的人,手中若没有钱,这样连风加雨的夜,怎样能够睡着?背井离乡,要亲戚没有亲戚,要朋友没有朋友,又风雨交加。其实儿子离她不知几千里了,怎么她这里下雨,儿子那里也会下雨的?因为她想她这里下雨了,儿子那里也是下雨的。

儿子到底当了小工,还是当了兵,这些都是传闻,究竟没有证实过。所以做母亲的迷离恍惚地过了两三年,好像走了迷路似的,不知道东西南北了。

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说南忘北的,听人家唱鼓词,听着听着就哭了;给小孩子们讲瞎话,讲着讲着眼泪就流下来了。一说街上有个叫花子,三天没有吃饭饿死了,她就说:“怎么没有人给他点剩饭呢?”说完了,她眼睛上就像是来了眼泪,她说人们真狠心得很……母亲不知为什么,变得眼泪特别多,她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看见别人家娶媳妇她也哭,听说谁家的少爷今年定了亲了,她也哭。

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他一声不响,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他不哭,也不说话,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地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他的面前站着一根蜡烛、他的身边放着一本书。那书他从来没有看过,只是在那烛光里边一夜一夜地陪着他。

儿子刚走的时候,他想他不久就回来了,用不着挂心的。他一看儿子的母亲在哭,他就说:“妇人女子眼泪忒多。”所以当儿子来信要钱的时候,他不但没有给寄钱去,反而写信告诉他说,要回来,就回来,必是自有主张,此后也就不要给家来信了,关里关外的通信,若给人家晓得了,有关身家性命。父亲是用这种方法要挟儿子,使他早点回来。谁知儿子看了这信,就从此不往家里写信了。

无音无信地过了三年,虽然这之中的传闻他也都听到了,但是越听越坏,还不如不听的好。不听倒还死心塌地,就和像未曾有过这样的一个儿子似的。可是偏听得见的,只能听见,又不能证实,就如隐约欲断的琴音,往往更耐人追索……耿大先生为了忘却这件事情,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夜里不愿意睡觉,愿意坐着。

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

开初有的亲戚朋友来,还问他大少爷有信没有,到后来竟问也没有人敢问了。人一问他,他就说:

“他们的事情,少管为妙。”

人家也就晓得耿大先生避免着再提到儿子。家里的人更没有人敢提到大少爷的。大少爷住过的那房子的门锁着,那里边鸦雀无声,灰尘都已经满了。太阳晃在窗子的玻璃上,那玻璃都可以照人了,好像水银镜子似的。因为玻璃的背后已经挂了一层灰秃秃的尘土。把脸贴在玻璃上往里边看,才能看到里边的那些东西,床、书架、书桌等类,但也看不十分清楚。因为玻璃上尘土的关系,也都变得影影绰绰的。

这个窗没有人敢往里看,也就是老管事的记性很不好,挨了不知多少次的耿大先生的瞪眼,他有时一早一晚还偷偷摸摸地往里看。

因为在老管事的感觉里,这大少爷的走掉,总觉得是凤去楼空,或者是凄凉的家败人亡的感觉。

眼看着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到吃饭的时候,桌子摆着碗筷,空空地摆着,没有人来吃饭。到睡觉的时候,不睡觉,通夜通夜的上房里点着灯。家里油盐酱醋没有人检点,老厨子偷油、偷盐,并且拿着小口袋从米缸里往外灌米。送柴的来了,没有人过数;送粮的来了,没有人点粮。柴来了就往大廪上一扔,粮来了,就往仓子里一倒,够数不够数,没有人晓得。

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

一切都是往败坏的路上走。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

老管事的一看到这里,就觉得好像家败人亡了似的,默默的心中起着悲哀。

因为是上一代他也看见了,并且一点也没有忘记,那就是耿大先生的父亲在世的时候那种兢兢业业的。现在都哪里去了,现在好像是就要烟消云散了。

他越看越不像样,也就越要看。他觉得上屋里没人,他就跷着脚尖,把头盖顶在那大少爷的房子的玻璃窗上,往里看着。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是要看什么,好像是在凭吊。

其余的家里的孩子,谁也不敢提到哥哥,谁要一提到哥哥,父亲就用眼睛瞪着他们。或者是正在吃饭,或者是正在玩着,若一提到哥哥,父亲就说:

“去吧,去一边玩去吧。”

耿大先生整天不大说话。他的眼睛是灰色的,他在屋子里坐着,他就直直地望着墙壁。他在院子里站着,他就把眼睛望着天边。他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观察,把嘴再紧紧地闭着,好像他的嘴里边已经咬住了一种什么东西。

但是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地睡着。

那就是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

正是这些时候。“满洲国”的报纸上大加宣传说是中国要内战了,不打日本了,说是某某军队竟把某某军队一伙给杀光了,说是连军人的家属连妇人带小孩都给杀光了。

同类推荐
  • 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张闻天早期译剧集

    张闻天早期译剧集

    本书收张闻天早期译剧五种。德国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最后一场《监狱》,写浮士德闯入监牢,企图救出马格雷,俄国安特列夫的《狗的跳舞》写亨利失恋后,由于无法解决人生的问题而自杀。
  • 化蝶

    化蝶

    邵焕芬,天津海韵诗社会员,天津滨海新区汉沽作协会员,曾作为新生代作者被推荐给《天津日报》,擅长诗歌和散文。曾先后有诗歌发表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也曾有散文发表在《天津日报》满庭芳栏目。诗歌散见于《中国文学》《蓟运河》《诗文杂志》《直沽文化》等刊物。
  • 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作品赏析

    本书包括:司马迁、施耐庵、蒲松龄、曹雪芹、鲁迅、张资平、庐隐、郁达夫、萧红、莎士比亚、斯特林堡、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加缪、奥斯特洛夫斯基、海明威等人的作品。
  • 柯岩文集(第六卷)

    柯岩文集(第六卷)

    世界是复杂的,孩子刚刚步入社会,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确的引导,将会极大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世界,理解生活,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从而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古今中外各种思想的熏陶和影响,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孩子自身年龄、经历、学识以及他们的思维、行为特点、接受能力等等,都直接关系着这项工作的开展。
热门推荐
  • 三界之最强微商

    三界之最强微商

    阎罗王抬手看了看手表,怒斥小鬼:废物!老子说让他三更死,你们竟然多让他活了五分钟,老子的面子全让你丢尽了!然后给罗三宝发了条信息:三宝啊,俺家的小鬼太没时间观念了,抽空帮俺教育教育,有你好处的;太上老君放下手中苍老师的写真集,随手发了一个红包,写到:三宝啊,搞点新鲜玩意来,这颗九转金丹算是定金;嫦娥仙子更新了朋友圈:盼君望穿秋水,何时能见君容?@三宝道人,奴家这样穿好看吗?
  • 无限田园:闺秀之媚骨生香

    无限田园:闺秀之媚骨生香

    她是现代女商王,一朝穿越,沦为大燕朝的贫困农家豆芽菜一枚。爹老实善良,娘重病缠身,幼弟面黄肌瘦,姐就当当地主,种种田吧!没想到,身份大翻转,居然成为侯府侯府!来玩宅斗,姐也不怕!喂,王爷,若不是看在你貌美如花,姐才不嫁你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琴议篇

    琴议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天使帝国

    我的天使帝国

    我叫成大神,一个因为名字而依然当了网络作家的扑街写手,最大的目标就是成大神。然而有一天我的身边发生了难以想象的灾难,不知道从哪个宇宙来了一个自称多元宇宙霸主兼天使帝国之主的萝莉找到了我,要我跟她做伴侣当皇帝,还黑了政府网络跟我强行扯了结婚证书。“大神,帝国现在遇到了巨大的危机,我是特意来找你的,快跟我回去拯救帝国吧。”“找我,我能帮你什么。”“这个吗?我似乎忘了找你的目的了。”“靠,你这是逗我吗?”“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让我们一起征服星辰大海吧。”PS;这是一个青年与一个萝莉带着一群奇葩天使去征服宇宙,在坑爹搞笑中重新建立帝国的软科幻故事。
  • 血魂之恋

    血魂之恋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来自天堂苏州的女孩子和一位来自法国中世纪的男孩子的一段奇缘,书中故事众多,扣人心弦!
  • 给你一片星空

    给你一片星空

    【周更5000+】公交车上的偶遇,一笑沦陷。付出了八年的青春,得到的是死神的召见,换来的是痛不欲生的结果。曾经傻傻的以为他总有一天会发现她的好,谁知道一切只是自己的自作多情。得知消息的她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深渊,化身一副冷冷的尸体……乔沐兮曾经说过,他是她的一切,是她内心的一把火,燃烧着她的生命,即使火势太猛把自己烧得体无完肤,她也不曾后悔。【他说:“别对我太好,我怕我回报不了你。”她说:“只要你能幸福,让我怎么做都可以。”】
  • 反派逆袭记

    反派逆袭记

    穿越到修真世界,却得到了一个非常鸡肋的金手指,幸运判定系统,除此之外,这个系统还老是发布一些看起来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系统的任务,就会被系统抹杀,就在康暖卿以为这就是最倒霉的事的时候,却出现了更加雪上加霜的事,被幸运系统判定之后,发现自己竟然是最终女反派。看反派女主如何逆袭修真界。已有完结小说《奇香》,坑品保证。非常感谢《重生之废材逆势》作者,飘1柔给做的漂亮的封面,大爱。
  • 宋论

    宋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园阅读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阅读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 最强修真弃少

    最强修真弃少

    被逐出家门的弃少,获得了一款最强修真装逼系统。你是修炼天才?我一枚经验丹就能升级。你会绝世武功?我一道神雷把你轰成渣。飞剑你有吗?神兽你有吗?仙丹你有吗?拳打都市富二代,脚踹家族古武者。在装逼之路上高歌猛进,让敌人痛哭流涕。PS: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紧急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