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求职者在接到应聘单位的面试通知后,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准备面试。
一、具备充足的信心
自信,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估计和坚定的信心。常言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讲的自信问题。对任何人来说,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水平,相信自己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才会热情地、努力地投身到这个事业中去,一个求职者只有坚信自己有实力能胜任某项工作,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赏识和信任。而缺乏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人则常表现为过分自责,常常因为一点小的挫折而过分自卑;或盲目羡慕别人,忽略自己的长处,而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自暴自弃;或自尊心太强,置身陌生人之中不知所措等。这些都不利于自我推荐。
当然,信心不是万能的,绝不会因为相信自己,困难就会少几分。但是,信心将会帮助我们藐视困难,以最旺盛、最活跃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以足够的耐力面对挫折,以足够的勇气迎接挑战,而这正是求职者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而“自我推荐恐惧症”则使许多求职者纷纷落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每一个求职者都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充分相信自己,有没有信心求职成功。因为充满信心会让求职者面试时从容不迫地面对主考官。
李小姐有次去北京人才交流会应聘,看中了某个新闻单位招聘记者。前面几位应聘者都自豪地把“名门”报了上去,有北京大学的,也有复旦大学的。
轮到李小姐时,只见她不慌不忙,坐在招聘工作人员面前,坦坦然然地说:“我既不是北大的,也不是复旦的,但我相信我是最适合这份工作的。”她的自信如同盛夏里的一缕清凉,一下使工作人员精神为之一振,不得不对面前这个纤弱的女孩刮目相看。然后,李小姐又拿出了自己在大学几年中勤奋努力而取得的成绩,以此证明自己专业水准绝非弱者,最终李小姐以自信的良好心态和强劲的实力,战胜了来自名牌学校的强劲对手,取得了成功。
二、有竞争意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社会生活中,“优胜劣汰”已逐渐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提供了公开、平等竞争的环境和机会。对于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正在谋职择业的大学生来说,必须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崇尚竞争,敢于竞争。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性经济,竞争已成为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职业竞争是最重要的竞争之一。随着人才劳动力市场全面放开,优胜劣汰作为职业竞争的法则,必然给强者带来机遇,使弱者面临危机。百舸争流勇者胜。毕业生和其他求职者想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克服焦虑、自卑、怯懦、优柔寡断等心理障碍,敢于参加竞争,大胆地与竞争对手一比高低。
在竞争过程中要注意:
1.应有明确的人生信念和追求目标。并为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目标奋斗不息,不为一时的困难和失败所吓倒,不为压力和风险所动摇。
2.要有足够的自信。在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后,只要自己符合条件,就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大胆地接受挑战。
3.敢于竞争,就要扬长避短。要从实际出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身的能力结构、专业特长、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适合什么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扬长避短,先声夺人。
4.要有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承受力。竞争往往是成功与失败并存。在求职中失败在所难免,但只要正确对待,调节抱负水平和期望值,就会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三、具有顽强意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的话。
这种坚忍不拔之志就是为实现人生追求目标的顽强意志。所谓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的能动表现。一个意志明确而又坚强的人,一般都具有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等几种意志品质。
一项对诺贝尔奖获奖者的研究也表明,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虽各具特色,但无一例外地拥有两大共性特征:一是知识渊博,二是目标明确、兴趣持久、坚韧顽强,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在职业生活中,有的人选择的职业,既符合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类型,又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但不能有所成就;而有的人选择的职业,和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等均有一定的出入,却能取得成功。其中决定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则是人的意志品质。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在求职活动中,同样需要顽强的意志。即使在经济发达的美国,也只有1/3,有些大学只有1/10的毕业生在毕业时会有一个工作在等着他们,其他求职者找工作至少得花两个月到四个月,或从六个月到两年不等,而且更大比例的求职者最终并不能找到工作,因为他们在这期间自动退出。所以罗尔斯强调:找工作要求求职者有毅力、坚韧和耐心,以及咬住不放的精神。至于在劳动力供过于求、就业形势严峻的人口大国的中国,求职者在求职活动中更需要坚强持久的意志和咬住不放的精神。
择业心理障碍与调适
由于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因素给求职者带来诸多心理压力,引起求职者的心里紧张,使他们进入临场消极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恐惧心理
有的人在同窗、亲友、熟人面前总是有说有笑,可一见了生人就会脸红、紧张,说话结结巴巴,甚至全身颤抖。人家问他话,常常是低头无语;想说又说不出。如果独自去外单位求职,更是胆怯,一定要约伴同行,或要父母陪伴。凡患有社交恐惧症者如不予以克服,求职是很难成功的。
1.面试恐惧心理的表现形式。
(1)群体恐惧。
当去某单位人事部门求职。而办公室里有许多人时,求职者发觉众人的目光都在投向自己,便会感到一阵紧张,很不自在。因为对方是一群人,而求职者是单独一人,自然而然就产生一种群体恐惧。这时,求职者就应该这样想:我是来求职的,说不定他们正需要接纳新人,而我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都不错,正是他们理想的人选。
(2)陌生恐惧。
一见陌生人便脸红,紧张说不出话,感到浑身不自在,这便是陌生恐惧,其实,别人在你眼里是陌生的,你在别人眼里也是陌生的,就像是去合资企业求职,我们看美国人是外国人,在美国人的眼里我们也是外国人一样,何况合资企业是在我们的国土上,所以大可不必恐惧。
(3)高位恐惧。
当去外单位求职时,面试的主持人是厂长或是知名教授往往会被他们的赫赫名声吓倒,一见面就会莫名其妙的紧张和不安,这就是高位恐惧,其实应当这样想:对方地位高,名声大,但他们不是神,地位和头衔不过像一个人的衣帽罢了,从人格上说,人都是平等的。这样便会增加自己的勇气,建立与对方平等的新关系,使面试顺利进行。
2.消除恐惧的方法。
(1)穿上相应档次的服装,提高自信心。
在求职面试时,尽管你是无业人员,不必穿太高档的服装,但适当提高服装档次,穿得整洁大方,与对方建立起平等关系,就不会胆怯了。要是穿得太随便,看着对方西装革履,自感相形见绌,就会信心不足,站在别人面前,心理上就已比别人低了一等。因此,求职面试时的服装,已不是件普通的衣服,同时也是一件保护心灵的外套。
(2)深呼吸能使你增添勇气。
与陌生人第一次会面,特别是在关系求职成败的面试时,心理胆怯、情绪紧张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在步入面试大门之前,认真作几次深呼吸,心情肯定会平静得多,使勇气倍增。另外,把拳头握紧、放松,如此反复几次,也有助于情绪的安定。
(3)亲切有神地与对方进行目光交流,消除紧张情绪。
求职者在与主考官会见时,要尽快建立平等的关系,当觉得心里害怕,很可能会被对方压倒,最好鼓起勇气,抬起头来注视对方,用亲切有神的目光与对方交流,会消除紧张情绪,这时再表述自己求职的要求。
(4)公开说出自己的紧张,让对方帮你放松。
当面对众人或陌生人感到紧张时,不防干脆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嘲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使自己轻松起来。有位先生应邀到大礼堂讲课,一走上讲台,脚就发起抖来,他干脆在开场白中承认自己的紧张:“我虽然讲过不少课,但像今天这样大的场面,还是大姑娘坐轿子第一回。我心里很紧张,两只脚都在发抖,刚才还差点将抹布当手帕擦在脸上”几句话引起全场大笑,紧张的心情立即随之放松了。
(5)发现对方的弱点,减轻心里压力。
如果感觉心理上有压力,面试时不妨仔细观察对方的仪容、服装以及谈吐等借以发现对方的缺点,这时就会产生一种宽松感,自觉不自觉的增强了自己的勇气,建立了与对方平等的新关系,这样就自如的多了。
二、自卑心理
参加面试的人都有或强或弱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他们会较多的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某些缺点,特别是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受到挫折后,为了维护自尊心就会在面试中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表现出一种自卑的倾向。
一般说来,缺乏自信的人,多是性格内向、勤于反思而又敏感多疑的人,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但不懂得如何积极的获取自尊,而是采取消极、退避的方式以保护自尊。正是为了追求一种不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安全感,为了不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于是不敢坦率的介绍自己,不敢大胆的推销自己。他们唯恐别人看不起自己,实际上正是由于自己低估了自己,别人对他们的轻视态度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自卑和退避所造成的。在面试过程中,有的求职者也希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可又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仿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公众面前演出,所以只要置身于陌生人面前,便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惊慌。有的人立即会出现脸红、低头、干笑、出冷汗等笨拙的动作。有的人还会出现喉头颤抖、发音吐字不清甚至嗓子突然失音,全身发软等现象。这些缺乏自信的表现往往会让对方觉得求职者缺乏生气、能力低下、适应力差等。
心理学家让两个互不相识的女大学生共同讨论问题,预先对一个人说,她的交谈对象是个研究生对另一个人说你的交谈对象是个高考落榜的中学毕业生。结果,自以为地位高的女学生在交谈过程中非常自信,留露出一种优越感,而自以为地位低的学生,则缺乏自信,说话变得支支吾吾,甚至很少注意对方。这说明一个人究竟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可以按照自己和他人的设计而发展形成的。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对自己的信心,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就应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正确评论自己、正确表现自己、正确的补偿自己。
一个人的眼睛失明了,耳朵变得特别灵,这是生理上的补偿功能。人的心理上也具有这种补偿能力,当然这种补偿是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的人自叹能力不如别人,却又希望看到别人失败、受挫,这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补偿。我们提倡的是积极的心理补偿,具体说来主要有两种方法。
1.以勤补拙。
知道自己在某方面有缺陷,就下功夫去弥补。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去换取你所希望的一切。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穆斯芬幼年时口才平平,而且有些口吃,第一次上台演说就被喝了倒彩。面对挫折,他毫不气馁,而且立志成为雄辩家。他面对大海,口含石子,反复练习,经过以后多次实践,终于成为古希腊闻名遐迩的演说雄才。
2.扬长避短。
在成才的道路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我们阅读许多伟人的传记,可以发现许多人的优秀品格和一生的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个人缺陷促成的。像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是因为生来身材矮小,而立志在军事上获得成就的,苏格拉底和伏尔泰是因为自惭形秽,而在思想上痛下功夫,结果在哲学领域大放光芒;张海迪的成功也是她思想上的坚强弥补了她身体的缺陷。所以说,人的缺陷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愿不愿意改变。只要下决心,讲究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自卑的人会逐渐变成自信的人。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里的“自知”不仅表现为知道自己的短处,也表现为了解自己的长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有缺陷而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自卑感的产生多是由于崇拜别人和害怕别人,而或多或少地否定自己造成的。例如,在招聘者面前或在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你可能认为他们的能力和水平远远超过自己,在他们面前介绍自己的特点总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结果不能清楚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导致求职失败。
马克思十分赞赏一句格言,“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求职者不妨站起来试试,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一定比别人矮一截。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的,自己经过努力一样能做到。
三、怯场心理
怯场心理是指在面试临场条件下心情过分紧张和焦虑,导致感觉的敏锐性下降,适应、技能的回忆受阻,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影响自己原有能力发挥的心理现象。求职者怯场心理的表现场合是广泛的,但是最严重、最普遍的怯场是面试怯场。它不但会影响面试成绩,还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这种情况在女性中间表现更为普遍。女性在重大面试场合获得成绩往往低于她们的实际水平,低于她们在平时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
1.怯场心理的个体原因。
从现象上看,怯场往往是不适应、担心、害怕的结果。在不同的场合下,怯场的原因是不一致的。运动员可能是面临很强的竞争对手而怯场,歌唱演员可能是由于不适应新的演出环境而怯场,学生可能是由于缺乏经验,害怕失败而怯场。凡此种种,原因是千差万别的,下面就求职者的面试怯场探究怯场心理的个人身心原因,以便帮助求职者对症下药。
(1)认识评价能力。
面试焦虑与个人的认识能力息息相关。如果求职者把面试作为关系自己终身前途的奋力一搏,一旦失败,什么前途、理想、荣誉、幸福都将付诸东流,抱有这样认识的,其面试焦虑水平必然很高。不过这种认识评价是不全面的。
(2)成熟程度。
不同年龄、阶段的求职者,在面试时焦虑水平高低有别,它体现着生理成熟对个体考试焦虑水平的影响。伴随着年龄增长,焦虑水平显著上升特别是求职者由于已踏入人生“十字路口”,能充分意识到面试成绩对求职的影响,因此,焦虑水平显著升高。
(3)应试技能。
训练有素的求职者,对题型、解题思路、答题要点、答题要求等问题心中有数,加之知识储备较多,这样,在考场上就会得心应手、处之泰然,分清轻重缓急,井然有序地回答问题。而平时缺乏训练,没有很好掌握基本应试技能的人,在面试临场时极易产生慌乱现象,以致白白浪费宝贵时间,而时间不够用时,又更为紧张。这说明应试技能也是影响求职者焦虑水平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2.怯场心理的克服。
(1)正确看待面试,即使面试失误,但“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2)面试时略提早到场,在场外安静地休息,放松自己。
(3)努力形成考前的良好竞技状态,保证必要的运动、休息、文化娱乐时间。
(4)掌握正确的应试方法,熟悉不同题型的要求和回答技巧。
(5)如果在面试过程中怯场,最好是转移注意力,可以数数,可以背英语字母表,也可以深呼吸,凡此种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都可以缓解已出现的怯场现象。
自卑感往往产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要克服自卑感还必须学会恰如其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专家们建议,自卑感强的人,不妨多做一些把握较大的事情,因为任何成功都会增加人的自信,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自我表现能力,是克服自卑的根本途径。比如学会如何平静地与人交谈、如何接近陌生人、如何同别人握手寒暄、如何进行开场白、如何使谈话继续和终止等;如果你在求职面试过程中感到信心不足,在日常交往活动中不妨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强化自己的自信心,为成功的面试做准备。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使你保持自信、平静对待压力:
(1)盯住对方的眼睛讲话,如果对方回避你的目光,说明你比他坚强。
(2)保持与对方谈话中的沉默间隔,不要急不可待。这样会使你有更多的思考时间,也使对方感到你是一位充满自信的人。
(3)如果对方声音超过你,你可以突然把声音变轻,这种音量差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使对方更想细心地听你说。
(4)在陌生人面前,你不了解对方,但对方也不了解你,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有利条件,不可妄自菲薄。
(5)经常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人各有长短,都存在着有求于人和被人所求的可能,不能因为有求于别人就感到自己低人一头,也不能因为被人所求而趾高气扬。
总之在接受面试时,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反映,求职者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最饱满的精神面貌去面对主考官。下面案例中的李小姐就因为犹豫、怯场,在招聘单位面前过于紧张,而失去了机会。
地点:北京东方人才市场
人物:应聘者李小姐、公司人力资源部吴先生
(李小姐在展位前徘徊许久,吴先生主动把她招呼过来)
吴:这位小姐,你是大学毕业生吗?
李:(这才很胆怯的走近)你们招的是财务人员吗?
吴:你是不是已经毕业了?现在还在念书?学什么专业?
李:我是京都大学的,我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不知道能否做兼职?
吴:你是大三还是大四啊?
李:我读大四。
吴:那你是应届毕业生,你符合我们公司的招聘条件,你有会计证吗?
李:我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实习。
吴:你看看我们这里的几个招聘职位,觉得对哪个感兴趣比较适合自己,你带简历了吗?
李:财务主管每天要工作几小时,要不要兼职,单位好像远了一点。
吴:你干吗老问兼职,不想做固定的工作?你到底毕业没有?如果你没有毕业我们公司可不能要。
李:(很紧张的样子)那就算了吧,我是想考注册会计师怕影响工作时间,也没想好到底是找个工作还是专心考注册会计师,还想都不耽误的边工作边考 试。(说完就匆匆离开了)李小姐由于太紧张了甚至不敢来面试,并且从开始谈话就没有礼貌的用语,让人觉得很生硬。其次,她自己的求职意向没有确定,因此谈话来回游走自相矛盾,也让用人单位产生误解。从而使这次面试彻底失败。
应届毕业生须“心理充电”
毕业前夕,许多大学生已经开始积极“备战”:制作个人简历、联系实习单位,甚至连面试的着装都已准备就绪……但不少人还是忽略了一项重要的准备:心理“充电”。只有具备良好的就业心理,才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参与激烈的竞争。由于竞争太激烈,许多“落马者”都患上了心病。
某高校一位心理咨询老师透露,每学期,前来咨询的毕业班学生多达几百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心理困惑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对踏进社会的思想准备不足。
一位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说,他在一家媒体实习时,就感到很不适应,害怕面对带教的老师,害怕汇报选题,害怕出去采访各种各样的人,害怕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稿子被“枪毙”……快要毕业了,他还是觉得自己只适应校园的生活。
二、是面对竞争的压力难以自控。
有的学生因为一时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非常焦虑。眼看着别的同学一个个都签约了,自己还没有着落,心里越来越着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三、是一受挫折就失去自信。
此类现象比较普遍。个人材料印了一大堆,每场招聘会都去,看到岗位稍微沾点边的就送上简历,但往往石沉大海。一位毕业生垂头丧气地说:“不知道将来怎么办,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有时对自己一点自信心也没有了。”
工作、考研、出国留学,是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三种选择。自己作何种选择,必须未雨绸缪,否则就会手忙脚乱。去年在某高校毕业的小李,在几次招聘会上碰了壁,便觉得还是继续读书好,准备考研。仓促复习了一段时间,但最终没能考上。看着一些同学准备出国留学,他又动心了,但留学必须的一些考试他都没有参加。转而又想找工作,却发觉此时已经失去了不少就业机会。
某大学管理学生工作的负责人认为,从大三起,学生就应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充电”,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就业竞争中去。通过心理老师的逐条分析和心理辅导,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对自己的职业也有比较准确的定位。
目前,不少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设计了兴趣、人格、职业能力倾向等测试表,就是想为学生提供职业心理定位的服务。通过这类测试,让学生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以便在学习中拾遗补缺。“心理充电”最大的好处是让大学生尽早了解自己,在找工作时能沉稳应对。
有关专家指出,“心理充电”还应包括对求职心态的调整和择业技巧的教授等。这就要求高校的心理咨询部门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手,开设就业辅导课程,请企业相关人士开设讲座,为学生释疑解惑。“心理充电”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如文科生和理科生、热门和冷门专业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的就业期望值、就业方向、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有较大差别,应该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