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年轻人要想将来有所作为就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戒除不良恶习。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而坏习惯则是你的敌人,它只会让你难堪丢丑添麻烦损坏健康或者事业失败。
莎士比亚说:“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这句话很有意思,如果真的让坏习惯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它可不就是你“最坏的主人”吗?
有的人习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而有的人则习惯早上美美地睡个懒觉;有的人烟酒不沾,有的人则每天都要喝几杯,遇到动脑筋的事喜欢抽支烟提提神;有的人喜欢衣着整洁,有的人则大大咧咧,不修边幅;有的人说话谦恭有礼,有的人则唯我自大;有的人做事有条不紊,有的人则杂乱无章;有的人总是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有的人一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有的人承诺了别人,就决不食言。有的人刚刚答应得好好的,一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有的人勤俭节约,有的人铺张浪费……
有些时候,习惯并不只限于行为方面,我们的情绪反应以及感觉也决定于习惯。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奠基者之一马尔登所说:“你可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有用积极的公民,每天都有生活目标;也可把自己想成一名失败者,一个没有价值的人,这种思想方式也是一种习惯。”
明人吕坤把坏习惯称为“惯病”。他说,“任意”“惯病”,都是很难戒除的,如果能真正在戒除它们上下功夫,那就像是扎针治病找准了穴位,挠痒痒找对了地方。
戒除惯病是很难的。古时候有一个当官的,特别容易发怒。他下决心要改掉这毛病,便在案头上放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制怒”。一天属下人来说事,他听着听着又怒了,拿起牌子便扔向了属下。
吕坤说,要戒除惯病,就要下功夫,事实的确如此。不以坚强的意志来强迫自己改正,坏习惯是很难去掉的。
张学良将军年轻时染上了吸鸦片的习惯。他决意戒除,便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吩咐家人和手下人无论听到屋里有什么动静,都不许进来。他的烟瘾犯了,十分痛苦,头直撞床,大声叫唤。屋外的人听见了,怕他出意外,但谁也不敢进去。这样折腾了一天,屋里没动静了。家人进去看时,张学良静静地在床上睡着了。经过这样的几次折腾,张学良终于戒除了鸦片瘾。对人身体的残害,莫过于毒品,张学良成功地戒掉了毒品,使其保持健康体魄,直至百岁高龄而寿终。
想要戒除坏习惯并不容易,那就是习惯已成自然,如果要戒除它,有可能很快见效,但一段时间过后它可能又会发作,周而复始,很难戒除。拿戒烟来说,也是这样,很多烟民都多次戒烟,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幽默地说:“戒烟有何难?我在第一千零一次一定戒了它。”由此可见,坏习惯的戒除,不但要有坚强的毅力,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耐力。
《韩非子》一书中记载,西门豹因性格急躁,耽误了许多事。他一心要改掉这毛病,就在身上围了一条皮带。皮子轻柔而有韧性,他常借此提醒自己不要急躁。还有一个叫董安于的人,是个慢性子,为了改掉慢性子这毛病,他随身佩带一根弓弦。弓弦又紧又直,能用它来提醒他办事不要拖沓。“韦弦”这个典故就是由此而来的。
美国有一个已故的邓勒普博士用很多年来研究习惯问题,并协助很多人改掉了咬指甲及吮大拇指的坏习惯。马尔登说:“你可以改变你的习惯,当然不像滚动木头那样简单,但是你总可以办得到,只要你努力去做。”他向有志于改掉坏习惯的朋友提出了5条建议:
(1)首先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对你自我控制的能力要有信心,如此才能为你带来积极的改变。
(2)彻底了解这些坏习惯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体重过重会使你的重要器官不堪负荷;酒精会破坏你的身体组织;过度工作可能会使你的死期提早来临等等。
(3)找出能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暂时安慰自己。因为你在戒除一项长期的习惯之后,必会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这时就要找些事情来安慰你,像摄影园艺或弹钢琴等,可能会协助你不抽太多香烟。
(4)发掘将你逼到这种情况的基本问题:你的挫折究竟是什么?你是否低估了自己的价值?为何对自己如此敌视?认真处理这些问题,调整你的思想,接受你的失败,重新发掘你的胜利。
(5)引导你自己迈向积极的习惯,这将使你的生活获益。为你自己制定新的目标。在积极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感觉,这将发挥你的能力与热诚。
假如你有坏习惯,还是想办法改掉你的坏习惯。当你在改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动摇,不妨参照一下马尔登的建议。因为这对你的健康事业生活乃至一生都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