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故事企业产品的好创意是单纯靠老板、职员想出来的吗?创意的产生一定要借助于专家和教授吗?读读下面的故事,你或许能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在日本的熨斗生产领域,松下电器公司的熨斗事业部历来是权威。松下的熨斗质量一流,而且总能以比别的公司更快的速度推陈出新,因而深受顾客青睐,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器市场高度饱和,松下电熨斗也进入了滞销产品的行列。
电熨斗的滞销让松下公司的管理人员寝食难安,也急坏了熨斗事业部的科研人员。他们一边急忙深入客户进行市场调研,一边绞尽脑汁地想要创出新产品。
有一天,松下电器公司的熨斗事业部部长、人称“熨斗博士”的岩见宪一请来了几十位年龄不同的家庭主妇,她们都是松下电熨斗的老顾客,她们中每一位都曾经使用过至少两种以上的松下电熨斗。岩见宪一请她们务必毫不客气地、发自内心地指出松下电熨斗的毛病。大家纷纷发言,提出了不少好建议。其中,有一位妇女说: “熨斗如果不带电线就方便多了。”
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岩见宪一某个神经仿佛被触动了,不由自主地兴奋地叫了起来: “妙,无线熨斗!”他马上召集事业部产品设计人员开会,成立了攻关小组,专门研制无线熨斗这个新产品。
攻关小组最先想到的就是用充电电池来代替电线。但是,研制出来的熨斗不光底部有5公分厚,重量更是高达5公斤。过于沉重,拿起来简直像举铅球,根本不合用。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攻关小组把主妇们熨烫衣服的过程拍成录像片,分析研究动作的规律。结果发现,主妇们并不是总拿熨斗来熨衣物,好多次都要把熨斗竖在一边,调整衣物后再熨。
这个小小的细节,启发了设计人员的创意灵感。于是,攻关小组先是修正了电池的大小和重量。他们把电池设计得非常小,熨斗充满电后,电量仅仅能坚持几分钟。不过,相应的,他们还创新了充电的方法。他们设计了一种蓄电槽,每次熨衣后可把熨斗放入槽内蓄电,8秒钟就可蓄足电。这样,熨斗的重量不仅大大减轻,而且蓄电槽装自动断电系统又相当安全。
创意的力量是巨大的。松下生产的这种新型无线电熨斗一上市,就成为最抢手的畅销产品。这种从使用方便的角度出发,设计的颇具人性化的新型电熨斗,得到日本妇女的广泛好评。松下又一次在产品创新方面走到了竞争对手的前面。
不要以为客户没有专业知识,他们的意见就不值得听取。其实,他们是对产品优劣体会最深、最有发言权的人。所以,他们的意见最为中肯,也最能击中要害。松下公司不是就从客户的意见中找到了新产品的创意灵感吗?创举点拨
许多人以为要搞产品创新就得找专家、请教授,其实,有时去问问使用这个产品的消费者,或许更有用。像松下电器公司这样的世界性大企业,都肯放下架子,去请教家庭主妇,一些刚刚起步的小公司应当在客户面前更加谦逊才是。
创新最重要的原动力就是市场和客户。 “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就是站在客户立场上,为他们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或者整套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帮助客户达成他们想要的结果。
那么,如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呢?
第一,观察客户。向客户要求反馈的做法是对的,但是观察他们所得到的往往会更多。如果你想要在竞争中取胜,想要满足客户的需要,就要仔细观察他们,寻找那些你意想不到的产品用途;看看哪些是令他们头痛、急于寻求解决的问题;他们是如何别出心裁地使用产品的。这些都能给你灵感,帮你取得产品、服务和流程创意。
第二,在更深层次上了解顾客需求非常重要,而掌握了解顾客需求的方法与技巧也同样非常重要。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和技巧,就能够很容易地搞清楚应该采取何种生产或服务模式去满足顾客所需,而不仅仅是对产品进行创新。
一个有志于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或服务创新的企业,应该主动倾听客户心声,了解客户使用产品与接受服务的流程,明确客户使用产品与接受服务的真正目的,以超越原先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全新理念,推动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的发展,为客户制定出全面提升其预期消费价值的“解决方案”。延伸链接
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 “要想成为客户首选的供应商,仅仅在规模上和技术工艺上领先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创新。而基于顾客需求的创新才是更迅速、更省钱且更可靠的方法。要从‘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思路出发来创新。创新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要建立在对客户期望的理解、对当前市场的理解和对未来市场的理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