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故事梁伯强不是天生的有钱人,他做过工人,与别人合作开过首饰工厂,自己创办过作坊式的家庭工厂,虽说赚了一点钱,却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好……
1998年5月的一天,梁伯强意外地在一张用来包东西的旧报纸上,读到了一篇名字叫做《活说指甲钳》的文章。上面提到,1997年10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中南海会见全国轻工集体企业第五届职工代表时说: “(你们)要盯住市场缺口找活路,比如指甲钳,我们生产的指甲钳,剪了两天就剪不动指甲了,使大劲也剪不断。”他还希望大家提高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并鼓励技术创新、开发更多更好的新产品,从而把产品档次和质量尽陕提高上去……
有着多年五金制品行业从业经验的梁伯强对这个“旧闻”比较敏感,合上报纸,他多方查找资料了解事情的进展。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当时的国家轻工部,为此成立了专案小组,还联合五金制品协会在江浙开了几次会议,寻求解决方案,但直到现在这个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这一来,梁伯强再也坐不住了,他想:我做了十多年的五金制品,对这一行尤其擅长,干吗不借机来做指甲钳呢?
关键问题是,眼下国内五大指甲钳厂商正纷纷倒下,在这个时候出手做指甲钳是不是太不识时务,是不是太冒险了?尤其具有戏剧性的一幕是,当梁伯强到上海“双箭”指甲钳厂考察的时候,恰好撞见法院的人正在往门上贴封条。
做,还是不做?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梁伯强犹豫了,但他绝不愿错过这个机会。
为了获得更多的决策依据,他不辞劳苦地走访了日、韩、法、美等多个国家。他发现,国外把指甲钳定位于个人护理用具,而不像国内一样把它当五金用品来做。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 “非常小器”想成功,就只能走精致和细化市场的产品路线。
梁伯强心想, “非常小器”为什么不能做成全球最大的指甲钳品牌呢?吉列不就是把一个小小的剃须刀片做成了全球最大的品牌吗?于是,他坚定了“逆流而上”的信心。
随后,梁伯强就请来了很多专家——杭州市原张小泉剪刀厂高级工程师张声寰、广州指甲钳厂原技术副厂长李国雄、原信息产业部一家直属研究所的计算机专家景建雄、黑龙江的高级工程师傅维斌等。
在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基础上,梁伯强带领专家团队改进了国内指甲钳制造的传统工艺,尤其是对刃口进行技术创新,把传统的挤压型改为剪切型,从而提高了指甲钳的锋利度,随后又在技术工艺和款式上不断创新,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款“圣雅伦”指甲钳。
“圣雅伦”牌指甲钳迅速投放市场,但不久就遇到了销售的难题:如果指甲钳只是个人护理用具,那要想卖出10万个的话,即使是放在北京王府井生意最好的商场里,10万个人排队没日没夜地买,也得整整10天……
这个时候,梁伯强想到,现在国外有许多别致的产品,把企业的服务理念以及一些更加人性化的东西注入产品中去,以服务的差异化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对!给产品赋予人文性的东西,把冷冰冰的指甲钳做成人人都需要的文化用品!于是刻着赠送人名字、头衔和电话的薄片指甲钳应运而生了。
梁伯强先给保险业务员免费定做了一批名片指甲钳,在收到成效之后接着就扩展到其他的行业。创新性的想法和产品,让“非常小器·圣雅伦”在指甲钳市场大显神通,很多机构大批购买。
就这样,凭着“逆流而上”的“非常”思路,借着创新性的想法和产品,梁伯强把“非常小器”的指甲钳做成了“品牌大器”的护理用具。创举点拨 在一般人看来,似乎只有川页应潮流才是活路。但实际上,顺应潮流往往只能随波逐流,而那些在风口浪尖上摇曳起舞的弄潮儿,很多时候恰恰是逆流而上的。
中山圣雅伦日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伯强,从朱镕基总理的一句话中发现了指甲钳的商机,随后花一年时间遍访国外所有知名的指甲钳商,再用自己的“头脑”在数年间令小小的指甲钳“起死回生”。梁伯强打造的“非常小器·圣雅伦”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指甲钳品牌……
美国的商业奇才马克·欧·哈罗德森不止一次地透露出自己快速致富的一个秘诀就是:逆流而上,独辟蹊径,避热就冷。
当大多数人开始对某一种经济活动蜂拥而上的时候,赶快撒手撤离;而当大多数人认为某一种经济活动无利可图,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则要积极研究,进而大胆地从事。
其实,中国古代富甲天下的陶朱公在贩盐致富时,就已经用过这个方法,他提出“人舍我取,人取我予”,换言之就是“独辟蹊径,避热就冷”。
任何事物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在其运行周期内都有高峰和谷底。很多人只会在鼎盛时期蜂拥而至,但好不容易在浪尖上站稳了,潮落了,人也跟着落了。相反,那些先潮流甚至是逆潮流而上的人,却在最具潜力的上升时期收获颇丰。
一种物品的供给或者对一种物品的需求总不会是无限期的。如果它看来供给似乎源源不绝、不能穷尽之时,往往预示着即将要匮乏了;如果供给充裕、价格低廉,人人都急于脱手,那么当它来源耗尽、市场短缺之时,价格也就势必暴涨。
所以说,在人们都追求时立马抛出去,在人们都冷落时立马购进来,以较低成本获数倍之利,往往是可以办得到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逆潮流而筹划,常常是致富之道所必需的法门。梁伯强逆流而上,以“非常小器”成就“品牌大器”运用的就是这一手法。延伸链接
梁伯强,1962年生,广东中山人,蜚声海内外的“指甲钳大王”,现任聚龙集团董事长、中山圣雅伦公司总经理。他将指甲钳这个大企业不愿做、小企业做不来的“小不点”产品做成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巨无霸”,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他发明创造的“二片式指甲钳”被称为“小五金行业的神五技术”。此外,他还创造了“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的“蚂蚁论”, “小王也是王,蚂蚁腿也是肉”的“小王论”等一系列新奇的治企理论与营销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