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以至于总是投能好好静下来,替自己做一次“心灵扫除”?
有个叫理查·J·赖德的人,在《重整行囊》一文中谈起一次有趣的经历:
有一年,他和一群好友去东非探险。当时,正逢该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理查的行囊中,塞满了食具、切割工具、衣物、指南针、观星仪、护理药品等。他认为这样就为旅行做好了万全之备。
一天,当地的一位士著向导检视完理查的背包之后,突然问了一句:“这些东西让你感到快乐吗?”理查愣住了,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问题。理查开始问自己,结果发现,有些东西的确让他很快乐,但是,有些东西实在不值得他背着它们,走了那么远的路。
理查决定取出一些不必要的东西送给当地村民。接下来,因为背包变轻了,他感到自己不再有束缚,旅行变得更愉快。理查因此得到一个结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就越能发挥潜能。从此,理查学会在人生各个阶段中定期解开包袱,随时寻找减轻负担的方法。
生命的进行就如同参加一次旅行。你可以列出清单,决定背包里该装些什么才能帮你到达目的地。但是,记住,在每一次停泊时都要清理自己的口袋:什么该丢,什么该留,把更多的位置空出来,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自在。
你一定有过年前大扫除的经验吧。当你一箱又一箱地打包时,是不是惊讶自己在过去短短几年内,竟然累积了那么多的东西?你是不是懊悔自己为何事前不花些时间整理,淘汰一些不再需要的东西,否则,今天就不会累得你连背脊都直不起来?
大扫赊的懊恼经验,让很多人,懂得一个道理:人一定要随时清扫、淘汰不必要的东西,日后才不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人生路上,每个人不都是在不断地累积东西?这些东西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健康、知识等等;另外,当然也包括了烦恼、忧闷、挫折、沮丧、压力等等。这些东西,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
对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必须立刻放弃——心灵扫除的意义,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盘点库存”。你总要了解仓库里还有什么,某些货物如果不能限期销售出去,最后很可能会因积压过多拖垮你的生意。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你在拭掉门窗上的尘埃与地面上的污垢,让一切整理就绪之后,整个人好像突然得到一种释放。
在人生诸多关口上,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得做清扫。念书、出国、就业、结婚、离婚、生子、换工作、退休……每一次的转折,都迫使我们不得不“丢掉旧的你,接纳新的你”,把自己重新“扫一遍”。
不过,有时候某些因素也会阻碍我们放手进行扫除。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确不定哪些是你想要的。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需要时又捡不回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