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最早发生在人类“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人们不仅在狩猎或战争中,而且在日常交往时,手上常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以防不测。在遇到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丢掉手中的武器,并摊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
握手礼在产生之后,曾经被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许多繁琐的世俗和宗教礼仪所取代,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对神灵的顶礼膜拜、迷信盲从作为人际交往的礼节。只是到了近代,握手礼才重新在世界各地普遍流行开来,成为日常交往中一种最常见常用的礼仪,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慰问等情况下使用。
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曾说:“我接触过的手,虽然无言,却极有表现性。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里……我握着冷冰冰的手指,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而有些人的手却充满阳光,他们握住你的手,使你感到温暖……”
的确,握手,虽然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又普通的动作,但握手时力道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以及身体的姿势等,都直接表现出握手双方的关系远近、情感厚薄、个人文化修养乃至于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与方式等。
既然握手具有如此大的作用,我们就应当本着“礼貌待人,自然得体”的原则,灵活地掌握与运用握手的礼仪,恰当得体地显示自己的修养与给予对方的尊重。
握手的时机
一般情况下,在下述时机应该与交际对象握手:在你被介绍与人相识时;与友人久别重逢时;在公共场合突遇熟人时;自己作为东道主迎送客人时;感谢他人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向别人表示祝贺、肯定、鼓励或支持时;劝慰亲属与朋友、同学时;向他人或他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等等,都是应该握手的时机,不应疏忽。
而在下述时机,则不宜同交际对象握手为礼:对方手部有伤时:对方手里拿着较重的东西时;对方忙着别的事,如打电话、用餐、主持会议、与他人交谈时;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时;所处环境不适合握手时等。
握手的次序
握手时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应当由谁先伸出手来,也就是说要了解伸手的先后次序。
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先伸出手来,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握手,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来;男女之间握手,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若男方为长辈,则应该先伸手。
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表示欢迎;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表示感谢招待,并请主人留步。这一次序颠倒,便有逐客之嫌。
在多人同时握手时,其礼仪顺序是先尊而卑,依次进行,即先长辈后晚辈,先上级后下级,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女士后男士。切忌交叉握手,因为交叉握手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失礼行为。如果要是在丹麦人面前交叉握手,则会被看作是最无礼也最不吉利的事情。
如果当自己伸手时发现别人已伸手,应主动收回,并说声“对不起”,待别人握完后再伸手相握。
在人数较多的聚会或社交场合,可只与主人、熟人和相近的几个人握握手,向其他人点头致意,或微微鞠躬即可。
应当强调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不必处处苛求于人。如果自己是尊者或长者,而位卑者或年轻者抢先伸手时,最得体的就是立即伸出自己的手,进行配合,而不要置之不理,使对方当场出丑。
有时当你主动伸出手与对方相握时,对方却没有注意到,此时最好的办法是自然微笑的收回自己的手,不必在意,任何人都会碰到这种情况。
握手,虽然看似简单,但握手时力度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以及身体的姿势等,直接表现出握手双方的关系远近、情感厚薄、个人文化修养乃至于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与方式等。既然握手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应当灵活地掌握与运用握手的礼仪,恰当得体地展示自己礼貌待人的良好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