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有许多人只会斤斤计较,不愿去做一些分外的琐碎事,于是他们也就常常得不到“分外”的回报,更不能得到“分外”的发展机会、以及“分外”的能力锻炼。因此,他们一辈子也只能做他那一份小得可怜的“分内事”,得到也是那一份被自己一直抱怨分内回报。每天做一件“分外事”,提升的是你个人的能力,不管在哪个方面,每天必须去做一件。
王连九是一名地道的浙江安吉农村妇女,目前在上海做保姆,去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就业论坛”上唯一一名在会上发言的上海外来务工者。
四十一岁的王连九说“我讲安吉话,上海人能听懂。我烧的饭菜,上海人吃着香。”王连九说,她知道在上海找一份工作并生存下来就很难,更别说完全靠自己找到一份工作了,所以她格外珍惜自己的就业机会。正是这份感恩之情让王连九工作得很细心,更受到了雇主的好评。但一个普通的保姆,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呢?
王连九的第一份工作是照料一个四个月大的婴儿,可她并不是把心思只有在这个婴儿上,她总是为自己的分外工作动着心思:不等雇主吩咐,她把雇主家箱箱柜柜里的衣物晒了个遍,还分类收拾整齐。得知主人每天晚上要八点才能回家,细心的她就悄悄把做饭时间推迟,做到:“饭好主人归”,使主人能吃到刚做的饭菜。……她在“分外事”上和分内是一样地用心。王连九的第二个雇主的新家刚刚装修完毕,请来王连九一人率先入住打扫。一周后主人回到新家,眼前清亮无尘的新居让她惊讶无比,竟然连车库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王连九的工作赢得了雇主和家政公司的好评,她的更赢得了雇主的尊重。同时,雇主的尊重促使她更细心地经营着自己的事业。王连九说,永远比雇主多一份心,才能做好保姆这份工作。虽然做保姆这份职业不到一年,但她的工资已经比同行要高的多了,其中的缘由就是在工作中多做“分外事”。
每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能说你像是一头牛一样的任劳任怨,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点分外事,则更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是一个人有气度和有职业精神的表现。无论你是身在职场还是身在官场,想有更多的得到,不仅体现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上,也体现在愿意接受额外的工作上,要能够主动为他人分忧解难。因为额外的工作往往是紧急而且重要的,尽心尽力地完成它是敬业精神的体现。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接到额外的任务,要知道这是对你工作认可的表现,但有时自己也会产生“为什么这些事都找我呢?”的想法,觉得有些苦乐不均。其实分外的事并不分外,事情不是预先计划好的,但是现在发生了就需要人去处理,能够被选作处理这些临时事物应该感到自豪才是,这说明你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认可,说明人们对你的工作放心,处理这些事物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锻炼,应该很好地珍惜这个机会才对。至于一些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可能会被临时的工作冲击,这可以通过协调来解决。
在工作中面对可做可不做的分外事,有的人选择了做,而另一些人则不会去做。做额外的工作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但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各方面的素养。
选择做“分外事”,虽然这样做很费劲,但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且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绝对会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做“分外事”虽然避免了劳心费神,但从工作的责任的角度来看,做“分外事”更为恰当。